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达明

作品数:43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3篇肠癌
  • 12篇胰腺
  • 9篇直肠
  • 9篇肿瘤
  • 8篇胰腺炎
  • 8篇直肠癌
  • 8篇术后
  • 8篇腺炎
  • 8篇化疗
  • 8篇基因
  • 7篇尿嘧啶
  • 7篇嘧啶
  • 7篇老年
  • 7篇腹腔
  • 7篇大剂量
  • 7篇大剂量维生素...
  • 6篇腹腔化疗
  • 5篇血管
  • 5篇手术

机构

  • 33篇复旦大学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华山医院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40篇沈达明
  • 23篇袁祖荣
  • 23篇唐健雄
  • 22篇杜卫东
  • 16篇黄春锦
  • 16篇竺越
  • 15篇程爱群
  • 10篇于晓峰
  • 5篇乔伟伟
  • 5篇吴孟超
  • 5篇张赣生
  • 5篇杨家和
  • 5篇尤天庚
  • 5篇王一倩
  • 4篇陈小云
  • 4篇王宏顺
  • 3篇钱其军
  • 3篇钱敏
  • 3篇张益军
  • 3篇周颍奇

传媒

  • 4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中国肛肠病杂...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胃肠病学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大肠肛门病外...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9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抑素基因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实验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基因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对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作用.方法:RT—PCR克隆血管抑素基因,建立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人结肠癌LoVo肝转移种植的模型,给予血管抑素基因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观察其对大肠癌细胞肝转移的影响结果:血管抑素基因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治疗组肝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肝转移瘤数少于其他各组(P<0.05),荷瘤生存时间长,治疗组肿瘤组织中血管抑素基因表达为阳性,MVD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血管抑素的基因治疗与传统的腹腔化疗联合应用,对预防裸鼠人LoVo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有一定的作用.
杜卫东袁祖荣沈达明乔伟伟黄春锦唐健雄程爱群张赣生王一倩于晓峰竺越
关键词:血管抑素基因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大肠癌术后肝转移
早期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体内自由基释放和清除机制的失衡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Vit C)是重要的抗氧化剂,保护机体免受炎症侵害。
杜卫东马保金沈达明唐健雄程爱群于晓峰竺越袁祖荣
关键词: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剂量维生素C病理生理改变自由基释放发病过程
早期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建成AHNP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A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ml/kg。B组:大鼠股...
杜卫东马保金沈达明唐健雄程爱群于晓峰竺越袁祖荣
关键词: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剂量维生素
文献传递
术后腹腔化疗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评价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腹腔化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52例60岁以上进行术后腹腔化疗的患者的生存质量GLQI指数,并与同期、同年龄段44例静脉化疗患者和40名健康老年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病人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期间调查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的生存质量GLQI指数明显低于正常老年人群(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生存质量GLQ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化疗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期间的生存质量GLQI指数高于静脉化疗组患者,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化疗组患者手术后3月、4月、5月和6月的生存质量GLQI指数与正常老年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而静脉化疗组患者手术后3月、4月、5月和6月的生存质量GLQI指数仍低于正常老年人群(P<0.05)。结论针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生理特点,手术后采用腹腔化疗,不仅有利于提高手术后的生存期;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首选的理想化疗方式。
杜卫东袁祖荣沈达明钱敏唐健雄庄舜玖程爱群于晓峰竺越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老年
血管抑素基因对术后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后肠黏连的预防作用
2005年
观察血管抑素基因对手术后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后肠黏连预防的影响。RTPCR克隆血管抑素基因,建立重组腺病毒载体。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2只,观察血管抑素基因对大鼠手术后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后肠黏连的影响。血管抑素基因治疗组的肠黏连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盲肠壁羟脯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表明,血管抑素基因治疗可减轻大鼠手术和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后肠黏连的程度,对预防手术和腹腔化疗后肠黏连的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
杜卫东乔伟伟沈达明袁祖荣黄春锦唐健雄程爱群张赣生王一倩于晓峰竺越
关键词:血管抑素基因氟尿嘧啶肠黏连化疗后腹腔盲肠壁
一种多功能肛门手术后填塞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肛门手术后填塞管,其主体为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外周设有药物装填层,所述药物装填层的外周包裹多层止血纱布。中空乳胶管可以使粪便、肠液等经管道排出,降低对手术创面的污染程度;药物装填层内填装有止血、...
朱巍莹沈达明邱继刚王艳富
文献传递
老年结直肠癌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2003年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前后免疫状况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 6 0岁以上行根治性手术的 6 8例结直肠癌病人进行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检测 ,并将之与健康老年对照组和年轻结直肠癌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前CD4、CD4 /CD8和NK细胞水平低于健康老年人群和年轻病人 ,而CD8、TNF α和SIL 2R水平较健康老年人群和年轻病人明显增高。手术后 2周年轻病人的CD4、CD4 /CD8和NK细胞水平较手术前升高 ,CD8、TNF α和SIL 2R水平降低 ;而老年病人除TNF α和SIL 2R水平显著降低外 ,各项免疫学指标无显著变化。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前IgM、IgA和IgG水平低于健康老年人群。手术后 2周年轻病人的IgM、IgA、C3 和C4水平增高 ,而老年病人较术前无变化。结论 针对老年病人的免疫特点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改善老人的营养情况 ,必要时结合有效的生物治疗 ,及时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 。
杜卫东袁祖荣沈达明钱敏唐健雄程爱群刘军黄春锦
关键词:结直肠直肠癌手术前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5-氟尿嘧啶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
目的:对5-氟尿嘧淀(5-FU)缓释剂进行研究,观察其对荷胰腺癌瘤体裸鼠肿瘤细胞和对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1、5-FU缓释剂的体外释放实验和体外抑瘤实验:取5mg 5-FU缓释剂置于10ml刻度...
杜卫东袁祖荣倪泉兴华鲁纯沈达明唐健雄张群华竺越
关键词:胰腺癌人胰腺癌细胞株氟尿嘧啶缓释剂瘤内注射
文献传递
老年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老年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1990年1月至1997年7月148例60岁以上的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其中92例行保肛手术(老年SSR组),56例行Miles手术(老年APR组);同期86例60岁以下的中青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SSR(中青年SSR组)。比较3组病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恢复、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老年SSR组中高分化腺癌的比例高于中青年SSR组(P<0.05)。老年SSR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6%(30/92),稍高于中青年SSR组。老年SSR组的转移率(26.3%)、局部复发率(13.2%),低于中青年SSR组(P<0.05);老年SSR组1年生存率(97.4%)、3年生存率(84.2%)和5年生存率(65.8%)与老年APR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高于中青年SSR组(P<0.05)。[结论]老年中低位直肠癌由于生物学行为和生理特点,适于行保肛手术,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低于中青年患者,生存率高于中青年患者。
杜卫东沈达明黄春锦唐健雄袁祖荣
关键词:直肠肿瘤器官保存肿瘤转移
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对419例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的病例作了联合化疗。现就联合化疗对机体的耐受性、局部复发、腹腔种植转移、肝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影响进行观察,并将之与同期行静脉化疗和腹腔化疗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联合化疗组病例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与腹腔化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静脉化疗组的肝转移和腹腔转移率(29.5%和32.8%)高于腹腔化疗组(14.2%和13.5%)和联合化疗组(12.8%和12.2%),而腹腔化疗组的其他远处转移率(18.4%)则远高于联合化疗组(11.5%)和静脉化疗组(9.8%)。联合化疗组病例的2、3、4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2.8%、65.1%、60.8%和55.2%,明显高于腹腔化疗组的59.2%、48.1%、43.8%和38.7%和静脉化疗组的58.9%、47.6%、42.9%和37.5%(P<0.05)。结论: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行联合化疗,降低了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防止了病人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并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是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较理想的化疗方式。
杜卫东袁祖荣唐健雄沈达明程爱群于晓峰钱敏竺越
关键词:术后联合化疗疗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