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锦
- 作品数:23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抑素基因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实验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基因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对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作用.方法:RT—PCR克隆血管抑素基因,建立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人结肠癌LoVo肝转移种植的模型,给予血管抑素基因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观察其对大肠癌细胞肝转移的影响结果:血管抑素基因联合氟尿嘧啶腹腔化疗治疗组肝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肝转移瘤数少于其他各组(P<0.05),荷瘤生存时间长,治疗组肿瘤组织中血管抑素基因表达为阳性,MVD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血管抑素的基因治疗与传统的腹腔化疗联合应用,对预防裸鼠人LoVo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有一定的作用.
- 杜卫东袁祖荣沈达明乔伟伟黄春锦唐健雄程爱群张赣生王一倩于晓峰竺越
- 关键词:血管抑素基因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大肠癌术后肝转移
- 282例结直肠癌患者UGT1A1*28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1A1(UGT1A1)*28基因多态性,以期能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序的方法分析282例结直肠癌患者UGT1A1*28基因多态性。结果在28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携带TA 6/6、TA 6/7、TA 7/7基因型的患者分别占82.27%、17.38%、0.35%;在164例男性患者中,携带TA 6/6、TA 6/7、TA 7/7基因型的患者分别占79.88%、19.51%、0.61%;在118例女性患者中,携带TA 6/6、TA 6/7、TA 7/7基因型的患者分别占85.60%、14.40%、0.00%。在31例年轻患者中,携带TA 6/6、TA 6/7、TA 7/7基因型的患者分别占83.87%、16.13%、0.00%;在105例中年患者中,携带TA 6/6、TA 6/7、TA 7/7基因型的患者分别占81.91%、17.14%、0.95%;在146例老年患者中,携带TA 6/6、TA 6/7、TA 7/7基因型的患者分别占82.19%、17.81%、0.00%。结论结直肠癌患者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主要为TA 6/6,TA 7/7基因型主要存在于中年男性患者中。
- 黄春锦张浩
-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因多态性
- 血管抑素基因对术后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后肠黏连的预防作用
- 2005年
- 观察血管抑素基因对手术后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后肠黏连预防的影响。RTPCR克隆血管抑素基因,建立重组腺病毒载体。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2只,观察血管抑素基因对大鼠手术后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后肠黏连的影响。血管抑素基因治疗组的肠黏连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盲肠壁羟脯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表明,血管抑素基因治疗可减轻大鼠手术和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后肠黏连的程度,对预防手术和腹腔化疗后肠黏连的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
- 杜卫东乔伟伟沈达明袁祖荣黄春锦唐健雄程爱群张赣生王一倩于晓峰竺越
- 关键词:血管抑素基因氟尿嘧啶肠黏连化疗后腹腔盲肠壁
- 老年结直肠癌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前后免疫状况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 6 0岁以上行根治性手术的 6 8例结直肠癌病人进行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检测 ,并将之与健康老年对照组和年轻结直肠癌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前CD4、CD4 /CD8和NK细胞水平低于健康老年人群和年轻病人 ,而CD8、TNF α和SIL 2R水平较健康老年人群和年轻病人明显增高。手术后 2周年轻病人的CD4、CD4 /CD8和NK细胞水平较手术前升高 ,CD8、TNF α和SIL 2R水平降低 ;而老年病人除TNF α和SIL 2R水平显著降低外 ,各项免疫学指标无显著变化。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前IgM、IgA和IgG水平低于健康老年人群。手术后 2周年轻病人的IgM、IgA、C3 和C4水平增高 ,而老年病人较术前无变化。结论 针对老年病人的免疫特点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改善老人的营养情况 ,必要时结合有效的生物治疗 ,及时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 。
- 杜卫东袁祖荣沈达明钱敏唐健雄程爱群刘军黄春锦
- 关键词:结直肠直肠癌手术前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 腹腔化疗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后腹腔化疗对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月至2 0 0 2年12月6 0岁以上行根治性手术的5 2例结直肠癌病人进行腹腔化疗前后细胞免疫检测,并将之与我院同期健康老年对照组和行静脉化疗病例进行比较。所有病人于化疗前1d和化疗后1周早晨空腹时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后CD4 + 和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老年人群;老年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后CD4 + 、CD4 + /CD8+ 和NK细胞水平低于化疗前,其中静脉化疗病人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 5 ) ;而腹腔化疗组病人化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针对老年病人的免疫特点,采用细胞免疫抑制较轻的腹腔化疗方式进行化疗,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杜卫东沈达明黄春锦程爱群唐健雄袁祖荣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化疗老年病人细胞免疫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内CEA、AFP、CA50、CA199和CA724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9
- 2019年
- 目的研究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内CEA、AFP、CA50、CA199和CA72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选取80例结直肠癌患者、3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选取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所有研究对象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内CEA、AFP、CA50、CA199和CA724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CEA、AFP、CA50、CA199和CA724水平远高于对照组和结直肠良性疾病组(P <0. 05);对照组和结直肠良性疾病组患者血清CEA、AFP、CA50、CA199和CA724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直肠癌Ⅰ~Ⅱ期组患者血清CEA、AFP、CA50、CA199和CA724水平显著低于Ⅲ~Ⅳ期组(P <0. 05)。联合检测血清CEA、AFP、CA50、CA199和CA724组的阳性率、特异性和敏感性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组(P <0. 05)。结论联合检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内CEA、AFP、CA50、CA199和CA724水平,能够为结直肠癌的及早发现、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对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 汤俊黄春锦陈玺
- 关键词:老年结直肠癌
- 老年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老年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1990年1月至1997年7月148例60岁以上的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其中92例行保肛手术(老年SSR组),56例行Miles手术(老年APR组);同期86例60岁以下的中青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SSR(中青年SSR组)。比较3组病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恢复、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老年SSR组中高分化腺癌的比例高于中青年SSR组(P<0.05)。老年SSR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6%(30/92),稍高于中青年SSR组。老年SSR组的转移率(26.3%)、局部复发率(13.2%),低于中青年SSR组(P<0.05);老年SSR组1年生存率(97.4%)、3年生存率(84.2%)和5年生存率(65.8%)与老年APR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高于中青年SSR组(P<0.05)。[结论]老年中低位直肠癌由于生物学行为和生理特点,适于行保肛手术,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低于中青年患者,生存率高于中青年患者。
- 杜卫东沈达明黄春锦唐健雄袁祖荣
- 关键词:直肠肿瘤器官保存肿瘤转移
- 健脾清肠方结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临床观察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大肠癌术后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5-Fu+CF+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化疗间期加用中药健脾清肠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脾虚湿热证证候、生活质量(KPS评分)、化疗毒副反应和细胞因子IL-2、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脾虚湿热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23.33%(P<0.01)。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在外周血白细胞、粒细胞,肝功能、肾功能及周围神经(感觉障碍)方面以及化疗毒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肠结合化疗能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脾虚湿热证证候,提高生活质量,改善KPS体力状态,增强细胞免疫。
- 韩力潘永福黄春锦丁皓黄建平汤雪峰蔡淦
- 关键词:大肠癌脾虚湿热化疗细胞因子
- 结肠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的临床意义
- 2001年
- 沈达明陆孝禹李黎黄春锦张益军
- 关键词:结肠癌肿瘤组织微血管计数结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法
- 血管抑素基因联合5-FU腹腔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腹腔种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基因联合5-氟尿嘧啶(5-FU)腹腔化疗对预防大肠癌术后腹腔种植的作用。方法:RT-PCR扩增血管抑素基因,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人结肠癌LoVo细胞腹腔种植的模型,给予血管抑素基因联合5-FU腹腔化疗,并观察其对大肠癌细胞腹腔种植的影响。结果:各组裸鼠的致瘤率和死亡率为100%。血管抑素基因联合5-FU腹腔化疗治疗组的腹水出现时间晚〔(22.3±5.4)d〕,荷瘤生存时间长〔(47.3±8.4)d〕,治疗组肿瘤组织中血管抑素基因表达为阳性,肿瘤微血管密度(3.64±0.58)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血管抑素的基因治疗与传统的腹腔化疗联合应用,可能是预防大肠癌术后腹腔种植的一种有效方法。
- 黄春锦沈达明杜卫东袁祖荣乔伟伟唐健雄程爱群张赣生王一倩于晓峰竺越
- 关键词:血管抑制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