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儿童
  • 1篇询问
  • 1篇询问时间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日常生活习惯
  • 1篇生长发育
  • 1篇随访
  • 1篇随访分析
  • 1篇评分
  • 1篇自评
  • 1篇综合干预
  • 1篇夏令营
  • 1篇量表
  • 1篇量表评分
  • 1篇门诊
  • 1篇焦虑
  • 1篇焦虑自评
  • 1篇挂号
  • 1篇儿科
  • 1篇儿童生长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孟素芹
  • 3篇王海红
  • 2篇宋楠
  • 1篇王欢
  • 1篇闫洁
  • 1篇李豫川
  • 1篇夏露露

传媒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妇儿健康导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日常生活习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习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特需门诊诊断为矮小症、生长迟缓、性早熟、青春期早发育等生长发育异常的患儿183例,根据疾病特点及类型分为身矮组(54例)、早发育组(41例)和对照组(88例),身矮组包括矮小症和生长迟缓患儿,早发育组包括性早熟和青春期早发育患儿,对照组为同龄阶段健康儿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患儿基本信息及日常生活习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日常生活习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183例儿童中,男68例,女115例,就诊年龄3.4~16.5岁,平均(9.6±2.6)岁,身高标准差积分(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integral,Ht-SDS)平均(0.47±1.58),体重标准差积分(w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integral,Wt-SDS)中位数为0.41(-0.39,1.49)。单因素分析显示,身矮组挑食的比例(51.85%)高于对照组(36.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两组每日运动时长、使用电子产品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870,0.064);早发育组不食用高脂快餐的比例(4.88%)低于对照组(14.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两组每日运动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早发育组使用电子产品频率高的患儿占比(68.29%)高于对照组(4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挑食(OR=2.302,95%CI:1.100~4.816,P=0.027)是儿童身矮的独立影响因素,运动及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不是儿童身矮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食用高脂快餐频率、每日运动时长、使用电子产品频率均不是儿童早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挑食是儿童身材矮小的影响因素,暂无证据表明食用高脂快餐频率、每日运动时长及使用电子产品频率可作为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王海红邹娅欣孟素芹王欢蔺群星宋楠李豫川
关键词:儿童日常生活习惯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超重及肥胖儿童夏令营减重效果及随访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索夏令营减重方式对超重、肥胖儿童减重的效果及出营后随访分析。方法对2023年7月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30例超重、肥胖儿童给予为期2周的短期减重综合干预,以问卷调查、指标监测及回访追踪的方式,分别对儿童在入营前、入营期间及出营后随访2周的体重、体脂肪、腰围等指标及饮食、运动等资料采集,分析影响减重效果持续的因素。结果超重、肥胖儿童经过夏令营期间减重干预后均在体重、体脂肪、腰围等指标上出现下降,29例(96.7%)家长及儿童对健康饮食方式有了新认知。出营后2周内27例(90.0%)儿童能保持减重成果,仅3例(10%)出现了超1.5kg的体重回升。16例(53.3%)儿童体重未回升或进一步减少,继续减重超1.5kg者9例(30.0%)。体重出现回升者14例(4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营后不能坚持执行健康饮食习惯是体重回升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减重夏令营的饮食和运动综合干预对超重肥胖儿童有良好的减重效果,坚持执行良好饮食和运动习惯是减重效果持续性的重要因素,除了加强健康宣教提升健康生活意识外,还应注重后期习惯养成阶段的监督和指导。
王海红闫洁夏露露孟素芹蔺群星宋楠王晨严若华
关键词:儿童超重肥胖综合干预
门诊分诊导诊前移在儿科特需门诊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门诊分诊导诊前移在儿科特需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特需门诊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和研究组(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分诊挂号指导,研究组予以门诊分诊导诊前移。比较两组的错号率、挂号询问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无错号情况,低于对照组的10.20%(P<0.05)。研究组的挂号询问时间短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结论应用门诊分诊导诊前移的效果显著,可降低错号率,缩短挂号询问时间,在降低患儿焦虑心态的同时提升其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诊治过程顺利开展,值得推广。
李志佳王海红孟素芹
关键词:儿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