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影

作品数:48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成像
  • 19篇磁共振
  • 16篇磁共振成像
  • 10篇影像
  • 6篇影像学
  • 6篇细胞
  • 6篇加权成像
  • 5篇肿瘤
  • 5篇脑区
  • 5篇扩散
  • 5篇各向异性
  • 4篇地震
  • 4篇影像学表现
  • 4篇体层摄影
  • 4篇横波
  • 4篇MRI
  • 3篇上皮
  • 3篇盆底
  • 3篇盆腔
  • 3篇弥散

机构

  • 46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麻省理工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央研究院
  • 1篇安徽万泰地球...
  • 1篇华阳新材料科...
  • 1篇上海联影医疗...

作者

  • 46篇刘影
  • 5篇张海江
  • 3篇王影
  • 2篇刘爱萍
  • 2篇姚华建
  • 2篇刘玉
  • 2篇吴枫
  • 2篇闻捷
  • 2篇徐运军
  • 2篇彭程
  • 1篇赵晶
  • 1篇杨微
  • 1篇李斌
  • 1篇王莹莹
  • 1篇李丹
  • 1篇余深平
  • 1篇杨金晶
  • 1篇高级
  • 1篇王伟涛
  • 1篇陈昊

传媒

  • 8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中国CT和M...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安徽医药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地震学报
  • 1篇石油物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12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例罕见部位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
2023年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on granuloma,GCRG)为具有局部侵袭性的罕见非肿瘤性病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1];常见于上、下颌骨,与肿瘤性疾病鉴别困难。本研究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0年8月—2021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罕见部位(上颌窦和颞骨)GCRG的影像学表现。1病例资料病例1,男,9岁,左眼肿胀1周,无疼痛;既往无特殊病史。
刘梦秋刘影
关键词:肉芽肿巨细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三维方位各向异性横波速度模型的面波自适应反演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三维方位各向异性横波速度模型的面波自适应反演方法,涉及地震波反演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面波频散走时数据,基于所述面波频散走时数据构建规则网格下的增广敏感核矩阵;S2:构建基于自适应泊松‑泰森多边形...
刘鑫姚华建方洪健刘影
早期瘢痕妊娠的MRI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这类产科危重症诊断的准确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对我院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手术后宫腔内瘢痕处早期妊娠的22例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MR平扫+增强进行检查,将MRI表现与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单纯孕囊型患者21例,团块型病灶患者1例。瘢痕区呈深V状5例,深U状14例,线或细带状3例。孕囊外壁T2WI可显示低信号线11例,孕囊内壁显示低信号线12例。DWI孕囊呈环状混杂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孕囊呈轻中度环状强化。T2WI、DWI、T1WI增强序列对囊壁内外壁的显示有不同的价值。结论MRI多序列扫描,有助于综合判读孕囊绒毛膜与瘢痕接触的程度,推测孕囊可能的植入部位,对于孕早期CSP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胡博吕维富刘影陈杰峰卢燕赵芬田王碧晴黄玲莉
关键词:瘢痕妊娠剖宫产胎盘植入磁共振成像
颞叶受累的神经梅毒MRI表现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颞叶受累的神经梅毒头部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颞叶受累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22例患者中,男18例,女4例。年龄34~77岁,平均(54.2±10.8)岁。病程为1周~30年。记忆力减退者8例,精神行为异常者7例,癫痫者3例,记忆力减退及精神行为异常者4例。MRI检查所有患者两侧颞叶均存在萎缩,其中一侧颞叶萎缩MTA 1级1个(1/44),MTA 2级17个(17/44),MTA 3级19个(19/44),MTA 4级7个(7/44)。15例患者还存在全脑萎缩。13例患者双侧颞叶存在片状稍长T2信号改变。3例存在颞叶脑炎,2例行增强MRI检查见脑回样强化。1例存在左侧颞叶软化灶,1例伴右侧额叶、尾状核头、壳核及双侧岛叶稍长T2信号。结论颞叶受累的神经梅毒患者往往具有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减低甚至癫痫等症状;MRI表现多变,以颞叶萎缩最常见。
张洪春刘影徐运军李爽
关键词:神经梅毒颞叶精神行为异常磁共振成像
中国西南某页岩气开采区域近地表面波噪声成像研究
<正>1.引言背景噪声面波成像通过对长时间序列的背景噪声进行互相关计算提取台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进而反演壳幔速度结构,已经成为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并被广泛运用于反演大尺度结构。最新研究表明,背景噪声互相关分析还能...
刘影张海江姚华建
关键词:频散曲线
文献传递
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脑疾病患者,在5.0T MR下完成头部轴向T2-FLAIR、ss EPI DWI和msEPI DW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图像质量,测量畸变位移,比较信噪比、病灶-正常组织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和表观扩散系数。结果 msEPI序列的几何形变、磁敏感伪影、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ss EPI序列(Z=5.728、4.197、5.766、5.777,P<0.001)。定量分析显示,ms EPI序列的畸变位移较ss EPI序列显著降低[前额叶:(5.91±1.41)mm比(15.63±2.21)mm,t=34.050,P<0.001;前颞叶:(4.17±0.78)mm比(7.18±1.87)mm,t=12.263,P<0.001;后颞叶:(4.76±1.36)mm比(8.38±2.01)mm,t=21.336,P<0.001;脑直径:(4.37±1.65)mm比(12.74±2.84)mm,t=23.255,P<0.001;脑干直径:(0.80±0.63)mm比(1.98±1.63)mm,t=7.092,P<0.001];两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0.638)。ms EPI序列的病变-正常组织对比度显著高于ssEPI序列[221(131,311)比150(90,240),Z=3.89,P<0.001]。结论 对于5.0T MRI,ms EPI DWI序列较ss EPI DWI序列在诊断脑部疾病方面具有优异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性能。
陈昊音大为袁姝娅宋潇鹏汤润宇刘影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回波平面成像
5.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与肿块型肝内胆管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5.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肝细胞癌(HCC)和肿块型肝内胆管癌(MIC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3月-2024年11月安徽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6例HCC和36例MICC,由2位医师独立分析SWI序列中两组病灶周围低信号环、病灶内出血及病灶与血管关系,进行组间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组上述特征的差异,并与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对比;对于病灶内出血,通过计算其内部磁敏感信号量化出血对两者的诊断价值。结果2位医师对HCC组和MICC组SWI上病灶低信号环、出血及病灶与血管关系一致性较好(Kappa=0.802~0.929,P<0.001)。与MRI平扫相比,SWI显著提高了肿瘤周围低信号环及肿瘤内出血的检出率(χ^(2)=89.409、46.210,P<0.001),这两种征象在HCC组更常见;磁敏感信号分级HCC以3级为主,MICC以1级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59,P<0.05);与增强扫描相比,SWI诊断两组病灶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准确度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5、0.247,P=0.871、0.619);HCC组肿瘤与血管关系主要表现为受压及癌栓形成,MICC组肿瘤与血管关系表现为侵犯改变(包括包裹、狭窄或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09,P<0.001)。结论5.0T MRI SWI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HCC和MICC内部及周边结构,并能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准确显示病灶与血管的关系,对于两者鉴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旭丹李少朋音大为黄亮亮董立军宋潇鹏刘影
关键词:胆管上皮癌磁敏感加权成像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胸部薄层CT图像肋骨骨折分割与检测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 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DL)模型在胸部薄层CT图像上进行自动肋骨骨折分割与检测的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外伤后患者胸部薄层CT图像,包括560例肋骨骨折患者和480例无肋骨骨折患者。使用基于Dense-Net 3D网络的DL模型从CT图像中分割并检测肋骨骨折区域,使用了Dice系数和交并比(IOU)来评价模型的分割效果,使用自由反应ROC(FROC)曲线来评价模型在骨折的检测任务中的灵敏度和假阳性表现。结果 基于Dense-Net 3D网络的DL模型在肋骨骨折分割任务中Dice系数达到0.8430,IOU达到0.7286,平均每次扫描的假阳性结果数为10时,模型对皮质断裂骨折的检测灵敏度为95.05%,对皮质扭曲骨折的灵敏度为81.52%,对两类骨折的综合灵敏度为90.51%。结论 基于CNN的DL模型对胸部薄层CT图像上肋骨骨折分割与检测效能良好,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其准确率可满足部分临床需求。
鹿静雅伍志发刘梦秋吴娇艳刘影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薄层CT
鼻腔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影像学表现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鼻腔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16例患者中10例仅接受CT扫描,其中5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接受CT平扫;4例仅接受磁共振(MR)扫描,其中3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接受MR平扫;2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MR平扫及增强。结果 16例患者单侧肿瘤8例,双侧肿瘤8例。病灶局限性于鼻腔前中部6例,中后部3例,弥漫分布于整个鼻腔7例。16例NK/T细胞淋巴瘤中10例出现轻度骨质吸收,骨质改变轻微。肿瘤浸润鼻前庭、鼻翼、鼻背或邻近面部软组织11例。病灶与鼻中隔、鼻甲或鼻窦壁间存有小气泡11例。CT平扫肿瘤呈等或稍低密度,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均轻中度强化。结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杨金晶韦炜刘影邓克学
关键词:X线计算机
基于地面微地震监测定位和成像的煤层气水力压裂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10
2023年
水力压裂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煤层气抽采以提高抽采效率。水力压裂产生裂缝的空间分布评价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潜在的瓦斯突出风险至关重要。在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的产生会伴随微地震的产生,因此微地震监测可以用于水力压裂效果的评价。目前煤层气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主要是依赖微地震定位得到的空间分布,不能准确和全面评价储层的改造效果。为此,提出综合利用微地震定位和速度成像综合评价煤层气水力压裂改造效果。针对中国山西的两口煤层气水力压裂井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利用双差地震成像算法确定了更精确的地震定位和目标煤层附近的速度异常分布。定位结果显示微地震主要分布在压裂井附近并且呈簇状分布,和传统定位相比双差成像给出了更精确的微地震空间分布。根据微地震的空间分布,估算了储层的压裂改造区域。双差地震速度成像显示微地震位于相对低的v P异常、高的v S异常和低的v P/v S异常区域。结合前人岩石物理实验结果,推测在微地震刻画的储层改造区,裂缝中的煤层气处于饱和状态,表明水力压裂有效释放了煤层气。因此综合通过微地震定位和速度成像可以更全面地刻画煤层的改造情况。
王嘉晨张海江赵立朋查华胜程婷婷石晓红钱佳威刘影Michal Malinowski令狐建设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煤层气水力压裂压裂改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