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江
- 作品数:94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双对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提供的双对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及装置,提取观测的地震事件对和台站对的到时差数据,进而提取观测的双对到时差数据;计算各个地震事件对双差、各个台站对双差,以及地震事件对到台站对的双对双差;双对双差可以消除发震时刻的影响,无...
- 郭浩张海江
- 文献传递
- 压缩域地震成像初步探讨
- 本文通过棋盘模型的合成数据进行压缩域多尺度走时层析成像,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成像结果显示采样稀疏区域的模型参数也得到了较好的确定,但由于数据本身的原因,其空间分辨率并不如采样密集区域,但由于其保留了长波长信息,其分辨率...
- Fang Hongjian方洪健Zhang Haijiang张海江
- 关键词:地震资料处理层析成像空间分辨率
- 滇西地区地壳三维精细结构成像与构造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利用滇西及周边地区中国地震台网固定台站,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临时密集台阵的地震观测数据,使用具有一致性约束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滇西地区50 km以上深度VP、VS和VP/VS的三维精细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在本研究区域范围内,地震主要集中在高速体的薄弱区域或高低速体过渡带偏向高速体的一侧,空间分布与速度结构之间表现出了很好的对应关系.低速异常体的分布情况非常复杂,受断裂构造限制十分明显,最大控制深度甚至达到了上地幔顶部.本文的地壳结构模型显示,滇西地区的莫霍面深度东西向变化幅度较小,而北南向由深变浅,且起伏变化较大,最深处大于55 km,最浅处约为29 km.波速比存在明显的壳幔边界转换带,在地壳内部变化范围为1.5~1.9,在上地幔顶部均在1.9~2.1之间,且与莫霍面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腾冲火山区下方存在早期火山通道内冷却固结的岩浆侵入体或难以挥发的高密度残留体表现的高速体、尚未固结的岩浆囊或部分熔融物质的低速异常体和延伸至上地幔顶部的热流通道.大理地区存在北南向低速异常条带,推测可能为青藏高原下方向南运移的地壳物质,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促使在高低速异常体的转换区出现频繁的地震活动.龙陵、澜沧和耿马的4次7.0级以上强震虽然相距较远,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发震结构和孕震环境.模型结果可为分析滇西更多重点区域的深部构造背景提供精细的地壳结构数据支持.
- 马永张海江高磊宋程毕金孟高也
- 关键词:联合反演
- 背景噪声成像揭示郯庐断裂带张八岭段上地壳广泛存在北西向隐伏断裂
- 2025年
-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走滑活动断裂带,其不同区段表现出不同的断裂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性.为研究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中上地壳的结构特征,我们利用2020年布设的192个短周期节点地震仪采集的密集台阵数据,基于背景噪声成像获得了该地段10km以浅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成像结果表明:断裂带下方0~2km呈现明显的低速异常特征,对应于断裂带内部的地堑构造,在张八岭北段明光地堑深度延伸至3km,南部合肥盆地东侧延伸至1.5km;蚌埠隆起和合肥盆地东侧3~5km以深发育多个NW方向条带状低速异常,可能对应NW方向左旋隐伏断裂.结合区域速度结构、地表GPS运动方向及震源机制,给出了郯庐断裂带张八岭段的构造模式,推测NW方向隐伏断裂调节了郯庐断裂带近东西方向的应力加载.
- 高级张海江张海江钱佳威赵田李玲利
-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
- 一种基于地震分布特征构建断层三维结构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分布特征构建断层三维结构的方法,首先搜集目标断层所在区域的地质信息;将所述目标断层面离散化为多个子断层面,假设地震事件均发生在子断层面上,将震源与子断层面的水平距离作为误差,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获得各...
- 王炳文张海江高级林叶
- 文献传递
- 四种方法对P波初至拾取的对比研究
- 1.研究背景破坏性地震给人类社会留下灾难性后果,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致使各国地震学家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地球内部构造、震源机制以及地震速报、地震预警方法等,从而达到减轻震害的目的。而震相自动识别是这些研究的重...
- 于辉张海江
- 关键词:初至拾取地震信号地震记录
- 青海共和盆地恰卜恰深部花岗岩热储时频电磁法探测及干热岩体预测
- 2025年
- 【研究目的】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区是国内花岗岩热储型干热岩研究热点区域。本文旨在查明恰卜恰地区盖层厚度和花岗岩基底起伏形态,分析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预测干热岩体的空间分布。【研究方法】本文首次将主要用于深部油气勘探的时频电磁法应用于干热岩探测,在获取高品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预处理、电性参数提取、约束反演等技术,得到了电阻率反演剖面;采用综合解释技术,结合已有的地质、钻孔、测井及其他物探资料,得到了研究区地层构造、花岗岩体与干热岩体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1)时频电磁法可有效识别10 km以浅地层电性变化特征,时频电磁法电阻率反演剖面整体表现为典型的H型电性特征(次高阻层—低阻层—高阻层),盖层厚度呈东薄西厚,厚900~1400 m;10 km深度范围内,整体上花岗岩电阻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表现为A型电性特征,顶界面埋深呈东浅西深,为-900~-2900 m。(2)结合钻孔测温资料,预测了恰卜恰干热岩体和达连海干热岩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结论】(1)通过对热流传导规律的分析,认为岩体较完整的岩基和岩株是主要的热流汇聚区,最有可能是干热岩体。(2)导致花岗岩体呈深部岩基、中部岩株、浅部岩床的分布特征。(3)花岗岩体内电阻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花岗岩体的完整性,深部岩基、中部岩株较浅部岩床更加完整。
- 程正璞魏强连晟张海江胡文广米晓利雷鸣李戍于蕾
- 关键词:花岗岩干热岩共和盆地
- 用MatchU&Locate方法进行微地震事件检测和定位
- <正>1.引言水力压裂改造可以提高非常规储层的渗透率,是提高非常规油气采收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压裂改造过程中岩石破裂会产生大量的微地震事件,对这些微小事件进行检测和定位对于研究裂缝的发展,压裂改造效果的评估等都具有很大的意...
- 陈依伲张海江
- 关键词:油气开采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
- 文献传递
- 小波域稀疏约束的双差地震成像
- <正>1.引言常规的地震走时成像中,由于观测数据以及模型参数化的不足,所求解的线性方程组通常是病态的。所以,在求解过程中通常需要加入一些正则化的项,比如要求速度模型光滑的约束项。但这种正则化同时也使得模型的边界变得模糊,...
- 方洪健张海江
- 关键词:地震成像小波域模型参数
- 文献传递
- 利用地震走时与电阻率联合反演浅地表结构研究
- <正>1引言浅地表地球物理勘探,一般勘探深度从几十厘米到几十米的范围,直接为工程设计或施工服务,要求更高的分辨率及更好的定性定量解释。但因探测对象复杂,同时由于地球物理场固有的等效性,观测系统覆盖的有限性,以及观测数据包...
- 高级张海江
- 关键词:联合反演地震走时电阻率法勘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