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思
-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石棉县汉族与少数民族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四川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地石棉县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防治知识科普提供策略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于2022年5—11月在石棉县抽取4160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分别计算汉族和少数民族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得分和知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民族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石棉县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的得分中位数为40分,其中汉族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得分中位数50分,高于少数民族的得分中位数40分(Z=-3.905,P<0.001)。石棉县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为36.7%,汉族居民知晓率(38.1%)高于少数民族(31.6%)(χ^(2)=12.544,P<0.001)。汉族和少数民族居民对慢性病防控社会责任回答正确率最高(汉族:68.89%;少数民族:67.67%),对心血管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回答正确率最低(汉族:18.60%;少数民族:19.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汉族或者少数民族,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汉族:OR=3.77,95%CI:1.99~4.32;少数民族:OR=9.98,95%CI:5.61~17.72)、体力活动充足(汉族:OR=2.30,95%CI:1.97~2.69;少数民族:OR=1.89,95%CI:1.36~2.62)是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从事非体力劳动(汉族:OR=0.63,95%CI:0.54~0.73;少数民族:OR=0.46,95%CI:0.33~0.64)是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的妨碍因素,汉族居民中老年是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的妨碍因素(OR=0.76,95%CI:0.60~0.98)。结论石棉县各民族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均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中文化程度低、从事非体力劳动、体力活动不足者的居民是慢性病核心知识健康教育重点人群。
- 徐新茂龙宇张换芳彭银辉马思思赵莉昝定强蒋莉华
- 关键词:知晓率影响因素
- 花青素抑制肥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4年
- 肥胖已经成为四大慢性疾病之一,越来越成为公共卫生的一大难点问题。随着"植物化学物"成为研究热点,花青素抑制肥胖慢慢被学术界广为研究和探讨。从抑制脂肪细胞的炎症反应、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脂肪细胞调控酶、影响脂肪细胞及其调控酶基因表达4个方面对目前花青素抑制肥胖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并对其机制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富含花青素的农副产品开发成抑制肥胖的功能性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 曾画艳马思思王娟秀陈小婕郎春辉何方阴文娅
- 关键词:肥胖花青素炎症反应前脂肪细胞
- 县级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025年
- 目的 构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和县级CDC应急能力的提升。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构建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对26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确定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一个包含6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和69项三级指标的县级CDC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从大到小分别是应急处置能力(0.212)、应急体系建设(0.199)、应急保障能力(0.175)、监测预警能力(0.170)、应急队伍(0.161)、信息沟通与部门协作(0.083)。二级指标中,培训演练(0.490)、预警预测(0.490)、应急资金保障(0.490)权重位于前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符合一致性检验的标准要求,表明指标权重分配合理。结论 该研究为提升县级CD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供了指标指引,有助于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和县级CDC应急能力的提升。
- 马思思李祥范琳林陈冬琼陈颖范泽炜蒋莉华杜宇杜宇
- 关键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德尔菲法
- 紫甘薯花色苷制备及其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生长增殖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制备紫甘薯花色苷提取物并分析其主要成分,研究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其主要成分;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体外模型,利用MTT法得到最佳铺板密度,得到细胞生长曲线,从而在最佳密度和对数生长期检测不同浓度紫甘薯花色苷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的影响。结果:花色苷提取物总量达到39.79 mg/g;选择细胞接板密度为5×103 cfu/mL,细胞铺板12h之后继续培养24 h,紫甘薯花色苷从最低质量浓度15.625μg/mL时即相对于空白组能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紫甘薯花色苷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13.853±2.617)μg/mL。结论:体外细胞实验显示紫甘薯花色苷具有抑制脂肪细胞生长增殖,提示紫甘薯花色苷具有预防肥胖的作用。
- 曾画艳郎春辉何方陈小婕马思思王娟秀阴文娅
- 关键词:花色苷肥胖MTT法
- 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于2013年10—11月选取四川成都2个社区645名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收集人口基线数据,疾病史、运动习惯、膳食情况等数据;采用身高体重计测量身高和体重;利用Metriscan骨密度仪对调查对象非优势手的第2、3、4手指中节进行骨密度测量。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年龄(OR=1.110,95%CI=1.076—1.145)、性别(OR=11.128,95%CI=5.366—23.075)、既往骨折史(OR:1.895,95%CI=1.177~3.049)、身高(OR=0.910,95%CI=0.873—0.949)、体重(OR=0.964,95%CI=0.873~0.949)、经常运动(OR=0.398,95%CI=0.173—0.915)、饮用奶制品(OR:0.547,95%CI=0.315~0.948)与骨质疏松症有相关性(P〈0.05)。结论高龄、既往骨折史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高身高、重体重、经常运动、饮用奶制品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
- 马思思王娟秀何文霜徐策黄承钰阴文娅
- 关键词: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影响因素
- 肥胖引起的慢性炎症体外模型建立的探讨
- 目的通过考察成熟脂肪细胞上清诱发的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建立肥胖引起的慢性炎症体外模型,旨在为开展食物中活性成分干预肥胖引起的慢性炎症研究提供试验手段。方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小鼠成纤维脂肪细胞样细胞株)...
- 曾画艳马思思王娟秀李亚丽阴文娅
- 关键词:慢性疾病肥胖炎症模型体外
- 文献传递
- 蓝莓花色苷提取物对人脂肪细胞生长、分化及分泌脂联素的影响研究
- 目的 采用蓝莓花色苷提取物干预人脂肪细胞,研究其对该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分泌脂联素的影响,以探索该提取物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可能性.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人脂肪干细胞,建立人前脂肪细胞分化诱导模型;采用MTT 法观察蓝莓花色苷提...
- 马思思王娟秀李亚丽郎春辉邓远乐廖欣怡曾画艳阴文娅
- 关键词:分化脂联素
- 中老年人群颈围与肥胖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颈围与肥胖测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都市城中以及城郊两个社区共计798例中老年居民,收集相关基线资料并进行体格指标测量。以腰臀比、腰围,体重指数(BMI)三种肥胖标准进行分组,分析肥胖组与正常组颈围的差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ROC曲线)分析判定颈围对三种类型肥胖预测的可靠性,选取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较高的肥胖类型作为结局变量,分析颈围对肥胖的最佳预测切点。结果三种不同类型肥胖分组下的肥胖组与正常组的颈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肥胖组颈围大于正常组。颈围预测三种不同类型肥胖的可靠性较好,以对腰围的预测可靠性最佳,以腰围作为结局变量时,男性颈围37.05 cm、女性颈围32.73 cm是预测肥胖的最佳颈围切点。结论颈围与肥胖存在相关,男性颈围>37.05 cm、女性颈围>32.73 cm可以预测腹型肥胖。
- 王娟秀马思思何文霜徐策李亚丽黄承钰阴文娅
- 关键词:颈围肥胖症ROC曲线
- 蓝莓花色苷提取物对人脂肪细胞生长、分化及分泌脂联素的影响研究
- 目的采用蓝莓花色苷提取物干预人脂肪细胞,研究其对该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分泌脂联素的影响,以探索该提取物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可能性。方法原代分离培养人脂肪干细胞,建立人前脂肪细胞分化诱导模型;采用MTT法观察蓝莓花色苷提取物对...
- 马思思王娟秀李亚丽郎春辉邓远乐廖欣怡曾画艳阴文娅
- 关键词:分化脂联素
- 文献传递
- 中老年人群中颈围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颈围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为血液生化指标异常的筛查探索更简便的方法。方法选择成都市参加大型免费体检的742名城乡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问卷调查以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按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的颈围对肥胖的最佳预测切点(男性为37.05 cm,女性为32.73 cm)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围增大组(400名)和颈围正常组(342名),探讨颈围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人群颈围增大组的腰围、体质指数(BMI)、体重、腰臀比和小腿围均大于颈围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围增大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颈围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颈围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另外,男性老年人群颈围增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颈围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水平(OR=1.24,95%CI:1.07-1.45)、血红蛋白水平(OR=1.04,95%CI:1.01-1.06)与颈围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OR=0.07,95%CI:0.02-0.18)与颈围呈负相关(P〈0.05,P〈0.01),女性中老年人群甘油三酯水平(OR=1.51,95%CI:1.01-2.18)与颈围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OR=0.33,95%CI:0.16-0.65)与颈围呈负相关。结论颈围的测量有利于筛查发现血生化异常人群。
- 王娟秀马思思徐策李亚丽何文霜黄承钰阴文娅
- 关键词:颈围中老年血脂空腹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