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万春 作品数:21 被引量:68 H指数:4 供职机构: 湖南省脑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采用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变镜下全切除34例,达80.95%,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病变安全可行,该入路手术损伤小,术野开阔,可在直视下保护好深静脉,及时处理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王凡 刘少波 谢志敏 谷万春 李鑫关键词:POPPEN入路 肿瘤 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 双侧大骨瓣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双侧大骨瓣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A组36例行双侧大骨瓣减压术,B组36例行单侧大骨瓣减压术,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两组术后3~6个月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A组预后优于B组(P〈0.05),A组的死亡率和植物生存率低于B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双侧大骨瓣减压可能可以改善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病人的预后。 陈亚军 刘少波 谷万春 谢志敏关键词:颅脑损伤 外科学 减压术 外科 重型脑损伤并脑内及硬膜下血肿185例临床分析 2003年 谷万春 甄应福 黄生念 郭玉双关键词:重型脑损伤 脑出血 硬膜下血肿 CT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IH32例的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术后24h内复查CT,血肿清除均达72.52%~90.34%,术后24hGCS评分改善,1例再出血病例,生存31例,1例死于并发症,病死率3.12%。术后3个月随访,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0例、Ⅱ级14例、Ⅲ级5例、IV级2例。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IH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质量。 谷万春 马建荣关键词:脑出血 高血压病 手术 小骨窗 湿润烧伤膏治疗燃爆伤314例体会 2004年 目的 :研究火药燃爆伤创面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 31 4例火药燃爆伤引起的不同部位创面 ,全部采用湿润烧伤膏 (MEBO)暴露或半暴露治疗 ,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31 4例中死亡 7例 ,2 1 8例治疗后 2 0天内愈合 ,其中 98例在 1 0天内痊愈 :81例在 2 0天~ 30天愈合 ,1 1例 31天~ 4 5天愈合。结论 :MEBO治疗燃爆伤创面及其效果优于其它治疗烧伤药物。 廖吉林 彭平 谷万春关键词:湿润烧伤膏 皮肤感染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93例手术治疗的HICH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段降低伴T波低平或倒置、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等。手术前总的异常心电图与手术后改变有显著性差异(χ2=41.41,P<0.01);不同手术方式手术后异常心电图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HICH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其异常率可随血肿的减少而好转或消失。 阳霞 黄远桃 王凡 谷万春 陈亚军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外科学 心电描记术 颅骨切开术 穿刺术 高血压脑出血的个性化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0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人的一般情况、年龄、临床症状、血肿量、血肿位置、血肿形态、有无破入脑室、术者的经验和条件等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结果]本组306例患者中,大骨瓣开颅显微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或浮动骨瓣减压67例,死亡15例;小骨窗开颅128例,死亡3例;钻颅血肿穿刺置管82例,术后5例再出血,其中2例再次手术,从左右方向加置一引流管,死亡9例.单纯脑室+腰大池穿刺置管引流9例;小脑出血采用骨窗减压清除血肿20例,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正确按个性化原则选择术式,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刘少波 熊志伟 李鑫 张彭 王凡 谢志敏 谷万春 刘玉明 陈亚军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63例 2010年 目的评估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人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应用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人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ADL1—3级33例(52.4%),ADL4级16例(25.4%),ADL5级6例(9.5%),死亡8例(12.7%),其中随访期内死亡2例。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单、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王凡 刘少波 谢志敏 谷万春关键词:丘脑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围手术期 颅脑损伤CT影像特点与颅内压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CT影像特点与颅内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颅脑损伤68例,均行头部CT扫描和脑室型颅内压探头植入,依据CT影像特点进行Rotterdam CT评分。结果 Rotterdam CT评分2分2例,3分20例,4分10例,5分24例,6分12例。Rotterdam CT评分3、4、5、6分患者颅内压分别为(20.60±6.07)、(28.50±2.99)、(33.17±1.37)、(40.67±2.06)mm Hg,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otterdam CT评分与颅内压的相关系数为0.886(P<0.05)。预后良好患者Rotterdam CT评分[(3.08±0.49)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5.09±0.72)分;P<0.05]。Rotterdam CT评分与GOS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885(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Rotterdam CT评分与颅内压和预后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评估作用。 李鑫 刘少波 谢志敏 谷万春关键词:颅脑损伤 CT 影像学特征 颅内压 预后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指导下钻孔引流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资料。发病24 h内行血肿腔钻孔置管引流,同侧侧脑室植入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导管并指导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计算术后24 h内及拔管前血肿清除率,统计手术时间、颅内压值变化及甘露醇使用病例数。术后6个月依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预后。结果术后24内血肿清除率平均61.87%。拔管时血肿清除率:>80%(40例),60%~80%(6例),无血肿再扩大病例。手术操作平均33 min。初始颅内压值:<20 mm Hg(6例),≥20~30 mm Hg(32例),>30 mm Hg(8例)。术后颅内压值持续<20 mm Hg(41例),≥20 mm Hg(5例),使用甘露醇(5例)。术后6个月ADL评分:Ⅰ级:(3例),Ⅱ级:(30例),Ⅲ级:(11例),Ⅳ级:(1例),Ⅴ级:(1例)。结论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指导下钻孔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有利于精确调控术中血肿抽吸及指导术后治疗,可改善预后。符合目前精准化治疗原则。 李鑫 黄红星 刘少波 王凡 谢志敏 谷万春关键词:颅内压监测 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