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登利

作品数:23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植物
  • 7篇兰科
  • 6篇自然保护
  • 6篇自然保护区
  • 6篇兰科植物
  • 6篇保护区
  • 3篇种群
  • 3篇国家级自然保...
  • 2篇新记录种
  • 2篇生境
  • 2篇生态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生物多样性保...
  • 2篇种群数量
  • 2篇旅游
  • 2篇茂兰自然保护...
  • 2篇记录种
  • 2篇白鹇
  • 1篇大型真菌
  • 1篇地貌

机构

  • 21篇贵州茂兰国家...
  • 4篇贵州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21篇余登利
  • 8篇玉屏
  • 7篇魏鲁明
  • 7篇刘绍飞
  • 6篇陈正仁
  • 4篇谭成江
  • 4篇冉景丞
  • 3篇安明态
  • 2篇姚正明
  • 2篇熊志斌
  • 2篇莫家伟
  • 1篇邢济春
  • 1篇郎楷永
  • 1篇陈会明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贵州林业科技
  • 2篇广西植物
  • 2篇亚热带植物科...
  • 2篇绿色科技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贵州科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四川动物
  • 1篇Journa...
  • 1篇绿色中国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叶兜兰种群资源现状与分布特征
2025年
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叶兜兰种群进行样方调查,了解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的种群数量特征、繁殖策略及群落生态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调查发现小叶兜兰植株1794株,年龄结构以成熟植株为主(55.24%),种群生长与发展趋势为稳定型,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繁殖策略以分檗繁殖为主(占比大于90%),开花株率仅40%,有性繁殖效率低下导致单株生存活力分化(平均展叶率63.65%)。生境适应性分析显示,该物种集中分布于海拔800~900 m的疏林区(郁闭度30%~50%)。种间联结网络结果表明,小叶兜兰与粗毛淫羊藿(Epimedium acuminatum)、寒莓(Rubus buergeri)等具有生态位重叠,物种共存率较高;与马铃苣苔(Oreocharis amabilis)、十字薹草(Carex cruciata)、日本蛇根草(Ophiorrhiza japonica)等草本植物存在生态位竞争关系。研究结果丰富了喀斯特地貌区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研究,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与参考,建议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对小叶兜兰及其生境的保护与宣传。
吴天柔余登利安明态刘绍飞陈正仁谭成江刘锋
关键词:种群特征种间关联
金佛山方竹抚育对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025年
为摸清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抚育措施对金佛山方竹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采用不同地段、多样地调查方法,分别对22个抚育区、6个非抚育区共28个样地进行调查,分析抚育区和非抚育区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抚育区有维管束植物72科128属169种,非抚育区有维管束植物41科62属73种。(2)抚育区群落乔木层以亮叶水青冈、半边月和梾木为主,重要值分别为26.26%、9.82%和8.39%,灌木层以金佛山方竹占主要优势,草本层没有优势物种;非抚育区群落乔木层以梾木、灯台树和亮叶水青冈为主,重要值分别为16.08%、14.44%和10.98%,灌木层以金佛山方竹占主要优势,草本层以楼梯草为优势物种。(3)抚育区和非抚育区乔灌草的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抚育区的物种多样性要高于非抚育区,表明金佛山方竹抚育有助于提高方竹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余登利安明态安明态余江洪杨雪
关键词:金佛山方竹物种多样性抚育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与保护对策被引量:14
2002年
作者于2000~2001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的种群数量为547只左右,种群密度为9.32±3.03只/km2,每群结群数为5.17±2.37只。白鹇的种群数量已呈下降趋势,有待于加强保护。
熊志斌谭成江余登利玉屏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2025年
为探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本研究采用近年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和真菌专项调查数据以及查阅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共有2门8纲22目77科175属424种,绝大部分真菌属担子菌门。优势科主要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鬼笔科(Phallaceae)等9科(46属188种);优势属主要为红菇属(Russula)、鹅膏属(Amanita)、炭角菌属(Xylaria)等17属(155种)。保护区内大型真菌主要以土生真菌为主,共48科90属222种,占物种总数的52.4%;其次为腐生真菌,共43科85属152种,占总物种数的35.8%;共生真菌、寄生真菌、粪生真菌占比均较小,仅占物种总数的10%以下。科属均主要以世界广布类型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和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从资源应用分析,保护区内食用菌与药用菌占据优势地位,43种食用菌、138种药用菌、69种食药兼用菌、36种毒菌,其余为应用类型不详种。大型真菌物种受威胁状态统计分析,发现近危(NT)物种3种,仅占总物种数的0.71%,无易危、濒危和极危物种。本研究可为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余登利吴天柔安明态刘绍飞谭成江陈正仁
关键词:大型真菌多样性资源评估
贵州省兰科植物6种新记录被引量:1
2024年
报道贵州省兰科植物6种新记录,即柄唇兰Podochilus khasianus Hook.f.、毛药卷瓣兰Bulbophyllum omerandrum Hayata、中越鹤顶兰Phaius tonkinensis(Aver.)Aver.、罗比蝴蝶兰Plalaenopsis lobbii(Rchb.f.)Sweet、文山石仙桃Pholidota wenshanica S.C.Chen et Z.H.Tsi和双点苹兰Pinalia bipunctata(Lindl.)Kuntze。这些兰科植物新记录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贵州省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对今后研究植物区系有一定意义。
费仕鹏陈正仁刘绍飞柳华富莫家伟玉屏余登利
关键词:兰科
荔波县生态建设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对荔波县的自然概况和实施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背景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并具体介绍了该工程的实施项目。表明在该县实施此项工程是可行和有意义的。
陈正仁余登利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建设示范区
茂兰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与栖息地保护被引量:20
2003年
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两年白鹇 (Lophuranycthemera)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种群数量为 5 4 7只左右 ,种群密度为 9 32± 3 0 3/km2 ,每群结群数为 5 1 7± 2 37只 .白鹇栖息地分为 7种类型 ,分析各类型主要特征表明 ,白鹇选择栖息地具备 :( 1 )在栖息地上或附近要有水源 ;( 2 )森林郁闭度要在 80 %以上 ;( 3)林下较空旷且灌木层稀少 ;( 4 )人为干扰少 ;( 5 )食物丰富度较高 .调查还表明白鹇栖息地在当今人类经济活动中受到很大的威胁 ,主要表现在当地居民烧柴、采集中草药、修建公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上 .保护白鹇栖息地的具体措施 :( 1 )加强森林防火 ,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 2 )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 ,在空间和时间上限制采集中草药 ;( 3)加强当地居民的技术培训 ,加大扶贫力度 ,发展社区经济 ;( 4 )进行劳务输出 ,减少区内人口压力 ;( 5 )尽量避免修建林区公路 ,确保森林的连续性 ;( 6)尽快完善森林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 .
熊志斌余登利谭成江玉屏
关键词:茂兰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栖息地雉类
贵州茂兰生物圈保护区尧古布依族村寨旅游开发构想被引量:2
2012年
对茂兰生物圈保护区内的尧古布依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发现该村寨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村民对旅游开发致富的愿望强烈。与此同时,指出村寨现存主要问题在于建筑破损严重,村寨环境状况较差,文化传承人员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尧古民族村寨开发的总体定位,探讨了其旅游产品开发的构想与布局。强调应依托茂兰生物圈保护区自然风光,以"远古布依,民俗之源"为主题,以"一廊四区"为总体布局,最终实现村寨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相统一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目的。
余登利冉景丞刘绍飞彭灼德
关键词:旅游开发
Study on the Ecotourism and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aola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in Guizhou Province被引量:1
2011年
With Maola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as the example,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nd its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expounded,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cotourist development of Maolan Reserve were exposed,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pace of ecotourism,improving the service level and reception capacity,expanding the coverage of people receiving benefits from tourist economy,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products,elongat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tourist economy and establishing feedback mechanism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姚正明余登利冉景丞
关键词:ECOTOURISMCOMMUNITYNATURAL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为了解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资源,于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调查3种不同生境中的蝴蝶,共调查到180种,隶属于5科101属,分别为中凤蝶科(Papilionidae)4属18种,粉蝶科(Pieridae)8属11种,蛱蝶科(Nymphalidae)45属95种,灰蝶科(Lycaenidae)20属25种,弄蝶科(Hesperiidae)24属31种。8月份蝴蝶物种最为丰富,有85种。宽阔水蝴蝶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24式区系型,以“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式区系型所占比例最高,计36种,占20.00%,宽阔水蝴蝶区系主要以华中区区系为主体。宽阔水保护区蝴蝶以开阔地-林地交界处的生境分布型种类最多。
余登利姚小刚李继祥王文芳张兰邢济春
关键词:蝶类资源区系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