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仁
- 作品数:27 被引量:208H指数:8
- 供职机构: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全球环境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贵州麻阳河黑叶猴家域及影响因素初探被引量:19
- 2001年
- 通过对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 ( Presbytis francoisi)家域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表明 :该区黑叶猴家域受自然及人为干扰程度较大 ;主食植物相对丰富 ,但存在与牛羊抢夺食物的现象 ;黑叶猴种群数量受人为干扰严重 ,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该区黑叶猴生存环境。
- 陈正仁罗阳汪双喜
- 关键词:黑叶猴家域食性种群数量
- 茂兰喀斯特森林生物量构成初步研究被引量:89
- 1995年
- 本研究用收获法测定了30株样木的生物量,建立相对生长关系式用以估测群落生物量。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典型群落圆果化香、青冈栋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68.02t/hm ̄2,属低生物量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了山脊,坡地,漏斗喀斯特森林的生物量变化;乔木层生物量按生活型、层次和物种的分配;喀斯特森林树种的生产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 朱守谦魏鲁明陈正仁张从贵
- 关键词:喀斯特森林生物量群落结构
- 贵州兰科植物3新记录属4新记录种被引量:6
- 2023年
- 报道了3个贵州野生兰科植物新记录属,胼胝兰属(Biermannia)、金唇兰属(Chrysoglossum)、蛇舌兰属(Diploprora),4个贵州新记录种,胼胝兰(Biermannia calcarata)、金唇兰(Chrysoglossum ornatum)、蛇舌兰(Diploprora championii)、凸孔坡参(Habenaria acuifera)。
- 费仕鹏陈正仁刘绍飞莫家伟付贞仲余成俊
- 关键词:兰科
-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硬叶兜兰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
- 2025年
- 探究硬叶兜兰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情况,为就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保护区内硬叶兜兰的种群数量、生境特征及伴生植物种类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共记录到21个分布点,并设置样方进行调查,其分布呈局部聚集现象,发现个体共3008株,样方内平均种群密度为33.25株·100 m^(-2),其中,开花、结果的个体仅20株;生境选择集中分布于海拔700~800 m,以石灰岩石面为主要生长基质,偏好分布于山顶坡度≥26°的陡峭地形,坡向主要为全坡向和西南坡;样方植被保存完好,共记录到101种植物,分属于54科76属。茂兰保护区硬叶兜兰种群资源较为丰富,但生境选择严格,且有性繁殖能力较弱,需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管理。
- 潘鑫章刘绍飞谭成江费仕鹏王登鸿陈正仁
- 关键词:生境特征
-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叶兜兰种群资源现状与分布特征
- 2025年
- 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叶兜兰种群进行样方调查,了解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的种群数量特征、繁殖策略及群落生态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调查发现小叶兜兰植株1794株,年龄结构以成熟植株为主(55.24%),种群生长与发展趋势为稳定型,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繁殖策略以分檗繁殖为主(占比大于90%),开花株率仅40%,有性繁殖效率低下导致单株生存活力分化(平均展叶率63.65%)。生境适应性分析显示,该物种集中分布于海拔800~900 m的疏林区(郁闭度30%~50%)。种间联结网络结果表明,小叶兜兰与粗毛淫羊藿(Epimedium acuminatum)、寒莓(Rubus buergeri)等具有生态位重叠,物种共存率较高;与马铃苣苔(Oreocharis amabilis)、十字薹草(Carex cruciata)、日本蛇根草(Ophiorrhiza japonica)等草本植物存在生态位竞争关系。研究结果丰富了喀斯特地貌区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研究,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与参考,建议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对小叶兜兰及其生境的保护与宣传。
- 吴天柔余登利安明态刘绍飞陈正仁谭成江刘锋
- 关键词:种群特征种间关联
- 贵州省兰科植物4种新记录被引量:6
- 2023年
- 报道贵州省4个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分别是密花石斛Dendrobium densiflorum Lindl.、麻栗坡绒兰Dendrolirium malipoense(Z.J.Liu et S.S.Chen)H.Jiang、小小斑叶兰Goodyera yangmeishanensis T.P.Lin、岩生羊耳蒜Liparis petraea Aver.&Averyanova。这些兰科植物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贵州省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对今后研究植物区系有一定意义。
- 费仕鹏陈正仁刘绍飞余成俊付贞仲莫家伟余登利
- 关键词:兰科
- 贵州兰科植物一新记录属——翻唇兰属被引量:5
- 2023年
- 报道了贵州野生兰科植物一新记录属,翻唇兰属(Hetaeria Blume),贵州首次记录到该属的四腺翻唇兰(Hetaeria anomala Lindl.)。本文还介绍了新记录属和种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彩色图片。
- 费仕鹏陈正仁刘绍飞
- 关键词:新记录属
- 茂兰喀斯特森林小叶兜兰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本研究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机选定8个小叶兜兰居群进行调查,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与死亡率曲线,以及种群动态量化指标,探究种群结构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茂兰保护区小叶兜兰主要生长在海拔680~800 m区域,坡向选择上分布于东北、东南、西南方向的斜坡,小生境的岩石裸露比例超过70%。种群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形态,呈现出增长型趋势。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说明不同年龄级的死亡率趋于一致,显示出种群发展有持续稳定增长的倾向。从种群结构动态的量化指标来看,个体数量动态指数(V_(x))均为正值;在无外界干扰的条件下,种群整体的年龄结构动态指数V_(pi)=0.502>0,显示出种群整体呈现年龄结构上的正增长动态;种群在受干扰时的年龄结构动态指数V_(pi)'=0.024>0,远小于Vpi且趋于零,种群结构趋向于稳定型。
- 余成俊白萍柳华富陈正仁莫家伟姚成林费仕鹏
- 关键词:静态生命表
-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 2025年
- 为探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本研究采用近年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和真菌专项调查数据以及查阅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共有2门8纲22目77科175属424种,绝大部分真菌属担子菌门。优势科主要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鬼笔科(Phallaceae)等9科(46属188种);优势属主要为红菇属(Russula)、鹅膏属(Amanita)、炭角菌属(Xylaria)等17属(155种)。保护区内大型真菌主要以土生真菌为主,共48科90属222种,占物种总数的52.4%;其次为腐生真菌,共43科85属152种,占总物种数的35.8%;共生真菌、寄生真菌、粪生真菌占比均较小,仅占物种总数的10%以下。科属均主要以世界广布类型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和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从资源应用分析,保护区内食用菌与药用菌占据优势地位,43种食用菌、138种药用菌、69种食药兼用菌、36种毒菌,其余为应用类型不详种。大型真菌物种受威胁状态统计分析,发现近危(NT)物种3种,仅占总物种数的0.71%,无易危、濒危和极危物种。本研究可为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 余登利吴天柔安明态刘绍飞谭成江陈正仁
- 关键词:大型真菌多样性资源评估
- 贵州省兰科植物6种新记录被引量:1
- 2024年
- 报道贵州省兰科植物6种新记录,即柄唇兰Podochilus khasianus Hook.f.、毛药卷瓣兰Bulbophyllum omerandrum Hayata、中越鹤顶兰Phaius tonkinensis(Aver.)Aver.、罗比蝴蝶兰Plalaenopsis lobbii(Rchb.f.)Sweet、文山石仙桃Pholidota wenshanica S.C.Chen et Z.H.Tsi和双点苹兰Pinalia bipunctata(Lindl.)Kuntze。这些兰科植物新记录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贵州省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对今后研究植物区系有一定意义。
- 费仕鹏陈正仁刘绍飞柳华富莫家伟玉屏余登利
- 关键词: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