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丰 作品数:6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 阜新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NIHSS评分、动脉斑块情况以及血浆NT-pro BN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与NIHSS评分、动脉斑块情况以及血浆NT-pro BN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阿司匹林。 郭丰关键词: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脑血栓 D-二聚体水平 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治疗对脑梗死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老年患者的血脂水平、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5例脑梗死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单纯瑞舒伐他汀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与甘油三酯(TG)]、神经功能[美国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肌肉疼痛、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DL-C、HDL-C、TC和TG水平的改善效果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NIHSS评分均取得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NIHSS评分[(6.10±2.10)分、(4.58±2.02)分]均比对照组[(7.24±2.80)分、(6.29±2.78)分]低(均P<0.05);观察组MMSE评分为(22.80±6.75)分,比对照组的(18.50±5.58)分高,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47%)比对照组(23.91%)低(P<0.05)。结论:脑梗死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老年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治疗能够改善血脂水平、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郭丰关键词:脑梗死 荷丹片 瑞舒伐他汀 神经功能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0例临床分析 2010年 郭丰关键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电生理检查 进展性脑卒中与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2 2010年 郭丰 梁潇潇关键词:进展性卒中 糖尿病 血清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与青年人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青年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脑梗死组,100例健康体检青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HDL、Lp(a)、CRP水平,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两组间HDL、Lp(a)、CRP水平及颈动脉IMT。并对脑梗死组HDL、Lp(a)、CRP水平与颈动脉IMT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HDL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脑梗死组Lp(a)、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HDL水平与双侧颈动脉IMT呈负相关,脑梗死组Lp(a)、CRP水平与双侧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DL、Lp(a)、CRP水平与青年脑梗死具有相关性;颈动脉硬化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Lp(a)、CRP含量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检测患者血清HDL、Lp(a)、CRP含量及颈部血管斑块情况有助于预测及评估青年人脑梗死的发生及预后。 张屏 李晓欧 赫鹏 郭丰 赵典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A C反应蛋白 青年脑梗死 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500-1000 mg/次口服,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拉莫三嗪口服,起始剂量12.5 mg/次,1次/d;2周内逐渐增加剂量,每日保持在25-50 mg/次,最终剂量100-150 mg/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观察患者癫痫发作频次、累及导联数与痫样放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癫痫发作频次[(21.29±2.44)次/3个月]少于对照组[(25.47±3.75)次/3个月],累及导联数与痫样放电[(3.40±1.09)/180 s、(6.90±3.82)t/180 s]低于对照组[(5.70±2.23)/180 s、(11.63±4.71)t/180 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13%)低于对照组(4.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复合拉莫三嗪治疗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可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与不良反应,并降低累及导联数与痫样放电。 郭丰关键词:拉莫三嗪 丙戊酸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