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新富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肺癌
  • 5篇细胞肺癌
  • 5篇小细胞
  • 5篇小细胞肺癌
  • 5篇非小细胞
  • 5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胸腔
  • 4篇胸腔镜
  • 3篇肺癌根治术
  • 2篇亚群
  • 2篇术后
  • 2篇细胞亚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亚群
  • 2篇免疫
  • 2篇根治术后
  • 2篇肺癌根治术后
  • 2篇肺部感染

机构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陈新富
  • 4篇陈树兴
  • 3篇刘宁
  • 3篇何锋
  • 2篇杨上英
  • 2篇黄明翔
  • 2篇许德新
  • 2篇陈星
  • 2篇林勇
  • 1篇叶建刚
  • 1篇蔡霖
  • 1篇刘加夫
  • 1篇柯敏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术前T淋巴细胞亚群减低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减低对发生术后肺部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法对行肺癌根治术的196例NSCLC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根据术前CD_(3)^(+)T淋巴细胞水平分为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减低组(23例)和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正常组(17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差异。结果:NSCLC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减低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6.1%(6/23);正常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4%(44/17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6);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评估发现年龄、吸烟、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长、肺切除方式是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3)^(+)、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减低不是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炎性反应标志物比较中,两组间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PCT)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减低组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呈先降后升动态变化;术后第1天,正常组CD4^(+)T淋巴细胞比率下降较减低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CD_(3)^(+)、CD4^(+)T淋巴细胞比率高于术前,CD8^(+)T淋巴细胞比率低于术前水平。结论:NSCLC患者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前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减低不增加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风险。
何锋王小英刘宁陈新富陈树兴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根治术T淋巴细胞亚群肺部感染
HLJ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HLJ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HLJ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病理分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8-10月在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NSCLC患者的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LJ1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HLJ1基因在NSCLC组织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NSCLC组织HLJ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等关系。结果:45例NSCLC组织中HLJ1基因的表达量为0.503±0.349,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LJ1基因的表达量为1.143±0.677。NSCLC患者癌组织中HLJ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HLJ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病理分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J1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下调,表明其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杨上英黄明翔陈新富许德新林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临床病理因素
DNAJB4与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细胞浸润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DNAJB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癌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和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GEPIA数据库分析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NAJB4 mRNA的表达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DNAJB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TIMER数据库分析DNAJB4表达与NSCLC中免疫细胞(B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免疫细胞浸润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DNAJB4表达水平与NSCLC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DNAJB4在NSCLC组织中低表达(P<0.05)。DNAJB4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免疫细胞的浸润程度相关。肺腺癌中,DNAJB4的拷贝数变异对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有明显影响(P<0.05)。B细胞可作为肺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鳞癌中,DNAJB4拷贝数变异对除CD8 T细胞外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的DNAJB4与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DNAJB4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下调,参与NSCLC免疫细胞浸润,影响免疫微环境的平衡,进而造成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DNAJB4可能是NSCLC免疫细胞浸润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杨上英杨上英许德新黄明翔陈新富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8
2022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33例接受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术前、术后第1、3、5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196例)和观察组(传统开胸组37例),结合临床指标分析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NSCLC患者肺癌根治术后T淋巴细胞水平较术前降低,传统开胸组T淋巴细胞水平较胸腔镜组显著降低(P<0.05)。NSCLC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前后T淋巴细胞水平呈先降后升动态变化,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术后第5天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前CD3^(+)T淋巴细胞水平与年龄相关,年龄≤65岁组水平高于年龄>65岁组(P<0.05),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肿瘤浸润程度相关,浸润性肺癌组较原位癌、微浸润癌组表达水平升高(P<0.05)。肺叶切除术组、肿瘤>3 cm、病理分期晚期、浸润性肺癌患者组术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手术前后男性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女性患者(P<0.05)。手术前后CD4^(+)/CD8^(+)增高与肿瘤浸润程度相关,浸润性肺癌组CD4^(+)/CD8^(+)高于原位癌、微浸润癌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有助于NSCLC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何锋王小英刘宁陈新富陈树兴林铿强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对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对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变化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选取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10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按术后有无肺部感染发生分为感染组(49例)和观察组(53例),于术前、术后2 h、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变化。结果:男性、吸烟、手术时间长的NSCL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几率高于女性、非吸烟、手术时间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晚、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性肺癌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几率高于早期肺癌、无淋巴结转移、原位癌、微浸润性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PCT、CRP、IL-6、IL-8、IL-10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感染组血清中IL-10水平最先高于观察组(P=0.001),差异早于其他指标出现;术后感染组IL-6、IL-8、IL-10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T、IL-6、IL-8、IL-10于术后第1天达峰值,CRP于术后第3天达峰值;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回落,其中CRP、IL-6、IL-8、IL-10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C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变化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密切相关,是早期诊断肺部感染的敏感辅助指标。
何锋刘宁陈新富王小英陈树兴林铿强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炎性细胞因子肺部感染
肺曲菌球病胸腔镜手术治疗19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病的胸腔镜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胸腔镜手术治疗肺曲菌球病共195例临床资料,单纯性肺曲菌球病89例,复合性肺曲菌球病106例。全部在完全胸腔镜(VATS)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下完成手术。结果治愈191例,治愈率97.9%,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4例,包括出血、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肺漏气复张不全、支气管胸膜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切口感染等。结论外科手术为曲菌球病首选的确切有效治疗方法。对于肺部病变局限、胸膜粘连轻、高龄、体质差的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巨大优势。早诊断早手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陈星林钟轩陈树兴陈新富柯敏
关键词:肺曲菌球病胸腔镜手术治疗并发症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TTF-1表达与EGFR突变关系的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与EGFR突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早期NSCLC手术患者12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TF-1,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RS)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并分析两者关系。结果女性、不吸烟NSCLC患者和乳头及微乳头为主型腺癌TTF-1表达及EGFR突变率高。黏液腺癌TTF-1表达及EGFR突变率低。腺癌TTF-1表达与EGFR突变关系密切(P=0.003)。结论腺癌患者TTF-1阴性表达对预测EGFR非突变有较大意义。
陈星陈新富林钟轩叶建刚林勇蔡霖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