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雯 作品数:75 被引量:427 H指数:13 供职机构: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去医疗化综合性艾滋病暴露前预防模式研究 2025年 目的本研究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识别并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去医疗化综合性艾滋病PrEP研究,明确其概念、构成要素、实施条件及效果,为构建去医疗化综合性PrEP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Arksey和O’Malley的五步框架及Joanna Briggs方法,分析去医疗化PrEP的概念、服务模式、构成要素和实施效果。结果纳入的13篇文献涵盖社区主导服务、药房提供、同伴教育、诊所支持以及数字健康工具的应用等模式。去医疗化PrEP提升使用者的意愿、满意度、服务可及性、依从性,降低成本、社会污名,但在政策支持等方面仍面临挑战。结论去医疗化PrEP从单一的医疗服务走向自主、社区化和数字化的多维健康管理,未来需纳入组合模式的效果研究,优化政策与监管体系,以提高PrEP整体应用效果。 张璇 王珏 王晓雯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云南省玉溪市校外青年艾滋病/梅毒/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特征的调查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 了解玉溪市校外青年艾滋病/梅毒/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特征,分析知行分离的相关因素。方法 用简单随机抽样对玉溪市15个重点乡镇/街道的校外青年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梅毒/丙肝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学等信息,Logistic回归分析校外青年知行分离的相关因素。结果 600名校外青年艾滋病/梅毒/丙肝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17%、87.17%和63.33%。33.83%有过性行为,男性高于女性(43.24%vs 21.54%,χ^(2)=30.982,P<0.001)。有过性行为的校外青年中,22.17%最近一年有两个及以上性伴,男性高于女性(27.89%vs 7.14%,χ^(2)=10.118,P=0.001);28.80%最近一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3%vs 40.00%,χ^(2)=3.598,P=0.05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大、男性、居住在城镇和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是知行分离的危险因素(均有OR>1,P<0.05),最近一年接受过相关干预服务是保护因素(OR=0.110,95%CI:0.033~0.365)。结论 玉溪市校外青年艾滋病/梅毒/丙肝知识知晓率及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不高,存在知行分离,应提供精准干预,促进校外青年坚持使用安全套。 董文斌 李世福 赵金仙 何子倩 李泽 陈黎跃 王晓雯 蔡英 朱永芬 管艳 刘小春 鲁建波 许杰 李顺祥 冯婉君关键词:性行为 安全套使用 2011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探讨云南省2011年1~12月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2011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时间、场所、致病因素、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食源性疾病163起,均为食物中毒,发病2 625人,死亡35人.4~7月为发病高峰,报告起数和发病人数占全年总数的63.80%、60.80%;野生蕈中毒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43.56%和40.00%;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发病人数,占总数的44.23%.发病场所以农村家庭的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7.67%、50.55%和77.14%;学校食堂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波及人数最多,平均每起发病31人.结论应加强农村家宴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野生蕈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知识宣传教育. 万蓉 王晓雯 李娟娟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云南省2004—2010年野生蕈食物中毒分析 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野生蕈食物中毒发生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野生蕈中毒防治及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4—2010年云南省各县(区)野生蕈中毒网络直报数据,分析野生蕈食物中毒的时间趋势、季节分布及场所分布特征。结果中毒事件报告数最多的是2004年,占7年总报告数的26.3%,中毒人数最多的是2005年,占7年总报告人数的21.7%。二、三季度野生蕈食物中毒的事件数、中毒人数占很高比例,事件数分别占39.5%和50.2%,中毒人数分别占39.3%和52.4%。农村及家庭发生野生蕈食物中毒事件数最多,占总数的90.9%。结论野生蕈食物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应采取相应措施对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 余思洋 王晓雯 赵江 刘辉 胡太芬 万青青 李娟娟 万蓉关键词:野生蕈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食品安全 2011—2015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分析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了解2011—2015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野生蕈中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食用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云南省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868起,中毒3 789人,死亡126人,病死率为3.3%,分别占同期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相应统计项总数的57.9%(868/1 498)、25.1%(3 789/15 093)、57.3%(126/220)。其中2015年中毒事件报告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均为最多,分别占5年总报告数的43.0%(373/868)、41.4%(1 570/3 789)和26.2%(33/126);6-8月为报告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高峰,分别占总报告数的87.8%(762/868)、86.1%(3 262/3 789)和87.3%(110/126);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为楚雄、文山和玉溪,报告死亡人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为文山、临沧和昭通;农村野生蕈中毒危害水平高于城镇,中毒起数占67.7%(588/868),中毒人数占64.1%(2 429/3 789),死亡人数占85.7%(108/126);家庭是野生蕈中毒高发的场所,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5年总报告数的92.1%(799/868)、86.0%(3 258/3 789)和93.6%(118/126);误食误用和加工不当是引发野生蕈中毒的主要因素,由于误食误用和加工不当引发中毒的事件分别占53.6%(465/868)和45.3%(393/868)、中毒人数分别占54.7%(2 074/3 789)和44.4%(1 681/3 789)、死亡人数分别占82.5%(104/126)和16.7%(21/126)。结论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高发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加强野生蕈中毒的相关研究和事件调查处置,做好野生蕈相关科普宣传等,是预防和控制野生蕈中毒事件的有效措施。 李娟娟 万蓉 万青青 王晓雯 余思洋 张强 阮元 赵江 彭敏 刘志涛关键词:野生蕈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食品安全 云南省玉溪市男男性行为者与异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云南省玉溪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与异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在2010-2019年以每年4-7月为监测期,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MSM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学等连续监测,应用累计比数Logit模型分析MSM人群与异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878名MSM最近6个月有异性性行为,其中18.79%(165/878)与异性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30.52%(268/878)偶尔使用,50.68%(445/878)坚持使用。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已婚/同居、户籍为外省、最近半年与同性发生过无保护性肛交和吸毒的MSM与异性性行为时更倾向于不使用安全套(OR>1,P<0.05);最近半年发生过商业同性性行为的MSM与异性性行为时更倾向于使用安全套(OR=0.551,95%CI:0.328~0.925)。结论MSM人群存在双性性行为,且发生异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需根据影响MSM与异性性行为时安全套的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避免MSM人群中的性传播疾病向一般人群传播。 董文斌 李世福 赵金仙 朱永芬 陈黎跃 王晓雯 蔡英 许杰 李泽 鲁建波 李顺祥 罗珠珠 冯婉君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 性行为 安全套使用 影响因素 时空扫描统计量在云南省野生蕈中毒聚集性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时空扫描统计量在野生蕈中毒聚集性探测及早期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建立模型,以区/县作为基本地理单位,对云南省2011—2012年野生蕈中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与三间分布描述结果及实际监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基于回顾性时空聚集性分析:2011年,野生蕈中毒聚集性最强的为7月12日至7月18日文山州丘北县,理论发病人数0.051人,LLR=149.330,P=0.001;2012年,野生蕈中毒聚集性最强的为6月5日至6月18日文山州麻栗坡县和西畴县,理论发病人数0.057人,LLR=91.767,P=0.001。基于前瞻性时空聚集性分析,对2011年6月1日至2011年6月31日的预警结果分析,2011年6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均发出预警信号,昭通市盐津县在7 d内实际发病数为6例,预期发病例数为0.039例,LLR=24.234,P=0.001。结论回顾性时空聚集分析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信息,使得探测结果更为精确,能准确有效的探测出野生蕈中毒的发病模式;前瞻性时空聚集性分析可以较为准确的进行前瞻性预警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王晓雯 赵世文 刘志涛 余思洋 陆林关键词: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 1990-2018年云南省大理州HIV/AIDS生存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1990-2018年云南省大理州HIV/AIDS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1990-2018年现住址为大理州的10895 HIV/AIDS病例相关信息,应用寿命表法分析HIV/AIDS研究对象的生存率,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法)计算研究对象的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生存曲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10895例HIV/AIDS,全死因死亡3337例,中位生存时间15.58年(95%CI:14.83~16.5)。研究对象1、5、10、15、20年的累积生存率,抗病毒治疗组均高于未治疗组。根据不同防治措施分成1990-2004年、2005-2010年2011-2018年3个时期。相较于第一个时期,后两个时期5年生存率和7年生存率均有所升高而死亡风险均下降。Cox回归结果显示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病程阶段是艾滋病、首次CD4水平低是研究对象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早发现,早治疗能降低HIV/AIDS患者死亡风险。 尹顺珠 王晓雯 黄丽花 陈志娟 陆梅泾 杨丽芬 陈晓明 熊春沫关键词:HIV/AIDS 昆明市居民男性非婚异性性行为情况调查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获得昆明市16岁及以上男性发生非婚异性性行为比例及其影响因素,为男性艾滋病高风险人群规模评估和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使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昆明市5个县区开展16岁及以上男性街头拦截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有效问卷共10283份,82.8%(8517/10283)的调查对象发生过异性性行为,其中,最近一年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的比例为4.7%(486/10283)、最近一年发生过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的比例为7.4%(764/10283)、最近一年同时发生过以上两种行为的比例为3.7%(381/10283)。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相关因素包括大专以下学历、招募地点为休闲娱乐场所;发生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50岁及以下、文盲、离异或丧偶者、招募地点为休闲娱乐场所;以上两种行为均有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16~20岁、21~30岁、41~50岁)、学历(文盲、初中、高中或中专)、调查地区类别为城区。结论16岁及以上男性发生非婚异性性行为比例较高,应加大推广性健康教育的力度,重点关注低学历、性活跃年龄段人群、长期处于无配偶陪伴状态下的男性群体,同时,有效开展城区娱乐场所的宣教工作。 张祖样 付丽茹 肖民扬 蔡永年 王晓雯 宋丽军 牛瑾 李雪华 罗红兵HIV阳性孕产妇健康效用分析 本文云南省彝良县、大关县、陇川县、腾冲市、龙陵县和凤庆县6个县及省妇幼保健院接受PMTCT的HIV阳性孕产妇进行访谈,分析了不同感染时间、正在怀孕、已分娩HIV阳性孕产妇健康效用。 王晓雯关键词:孕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