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朝生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带状疱疹
  • 3篇卒中
  • 3篇疱疹
  • 3篇脑卒中
  • 3篇关节
  • 3篇关节运动
  • 3篇步态
  • 2篇元认知
  • 2篇三维空间数据
  • 2篇神经痛
  • 2篇实时检测
  • 2篇实时检测系统
  • 2篇矢状
  • 2篇矢状面
  • 2篇卒中患者
  • 2篇拓扑
  • 2篇拓扑特征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经痛
  • 2篇康复

机构

  • 10篇上海市第十人...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周朝生
  • 6篇许纲
  • 6篇许洁
  • 5篇唐维桢
  • 3篇徐刚
  • 2篇朱玉连
  • 2篇李秀丽
  • 1篇刘宇
  • 1篇吴超
  • 1篇朱秉
  • 1篇解二康
  • 1篇谢臻
  • 1篇曹响元
  • 1篇贾杰
  • 1篇沈周
  • 1篇黄萍
  • 1篇李文
  • 1篇崔大明
  • 1篇程超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4年
脑卒中是世界上导致死亡的第二大疾病,脑卒中后80%的患者步行能力受到损害[1],重新获得步行能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即使康复后,步态的损害仍然是脑卒中患者遗留的一个重大的问题[2].踝关节作为人体步行姿势及稳定性一个微调枢纽[3],脑卒中患者的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近些年关于脑卒中后踝关节运动控制方面的踝关节的临床特点、神经控制以及对脑卒中后踝关节的各种康复治疗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临床和科研中对脑卒中后踝关节的运动控制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周朝生朱玉连
关键词:脑卒中踝关节
围刺配合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急性神经痛的作用
许纲周朝生唐维桢许洁徐刚李秀丽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足尖离地时步态参数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观察穿戴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12例脑卒中患者(伴有偏瘫及足下垂)穿戴踝足矫形器前、后其步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步态时空参数及足尖离地时运动学参数.结果 入选脑卒中患者穿戴踝足矫形器后,其步速从(0.56±0.18)m增大至(0.64±0.21)m,步宽从(0.17±0.04)m减少至(0.16±0.03)m,健侧步长从(0.39±0.13)m增大至(0.46±0.11)m,足尖离地时踝关节跖屈角度从(36.78±10.91)°减少至(27.71±6.74)°,骨盆左右倾斜角度从(4.73 ±2.77)°减少至(2.50±1.39)°,上述指标均较穿戴踝足矫形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足尖离地时足趾离地距离[(0.045±0.013)m]较穿戴矫形器前足趾离地距离[(0.039±0.010)m]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戴踝足矫形器可有效抑制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尖离地时踝关节过度跖屈及骨盆倾斜代偿,对提高患者稳定行走功能、减少步行跌倒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周朝生朱玉连贾杰朱秉解二康谢臻沈周刘宇黄萍
关键词:脑卒中踝足矫形器
基于动态光流场分析的步态异常实时检测系统
本发明涉及人体动作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动态光流场分析的步态异常实时检测系统,系统包含数据采集、拓扑特征构建、时空特征融合、流形距离异常检测和系统优化等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获取步态RGB‑D视频并提取三维空间数据;拓扑...
周朝生安丙辰李鑫源虞合铖
眼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神经营养策略:2年后随访研究报告
许纲周朝生唐维桢李秀丽徐刚许洁
元认知结合SOAP法在临床康复带教的应用
目的:观察元认知(Metacognition,MC)结合病例汇报评价表(SOAP)法在临床康复带教中,对康复治疗专业实习生产生的积极作用。方法:将40名康复治疗专业的实习生随机分为MC+SOAP组和SOAP组,分别进行3...
周朝生唐维桢许洁徐刚程超李文许纲
关键词:康复治疗专业临床康复元认知
基于动态光流场分析的步态异常实时检测系统
本发明涉及人体动作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动态光流场分析的步态异常实时检测系统,系统包含数据采集、拓扑特征构建、时空特征融合、流形距离异常检测和系统优化等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获取步态RGB‑D视频并提取三维空间数据;拓扑...
周朝生安丙辰李鑫源虞合铖
γ节律振荡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
2024年
目的观察40 Hz声音刺激所产生的γ节律振荡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0 Hz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40 Hz组采用恒定频率为40 Hz、振幅为0.8 Pa的正弦波单音进行刺激,每日刺激1 h,每周刺激5 d,连续4周,对照组患者则仅使用常规声音进行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GCS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脑脊液中食欲素A(Orexin A)和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的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GCS分数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升(P<0.05),且40Hz组治疗后的GCS分数、Orexin A和GABA-b含量分别为[6(5,7)]分、(7.75±0.63)ng/L、(2.32±0.14)mol/L,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 Hz声音刺激所产生的γ节律振荡可显著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GCS分数、上调脑脊液中Orexin A的含量和下调GABA-b的含量,且其促醒趋势也更明显。
周朝生吴超许纲高亮崔大明曹响元李鑫源周芸唐维桢许洁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昏迷促醒
三叉神经第一支感觉神经传导及额支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神经电生理特征
许纲周朝生
一种基于γ节律声音刺激的昏迷促醒治疗仪
本申请涉及声音促醒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γ节律声音刺激的昏迷促醒治疗仪,用以解决支撑架佩戴尺寸调节时,夹持力度过大造成过度挤压头部而酸痛的问题。通过在耳机内侧设有耳垫,伸缩板上设有膨胀囊,耳垫和膨胀囊通过连通管Ⅰ和...
周朝生 安丙辰 虞合铖许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