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宇婧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S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旨在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83例疑似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学、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腹部B超检查。参照相关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将肝细胞癌患者纳入肝细胞癌组,其他患者纳入非肝细胞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MS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两组MSCT血管造影参数[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及三维重建评分,并分析MSCT血管造影参数及三维重建评分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83例疑似肝细胞癌患者,经综合诊断有31例确诊为肝细胞癌,占37.35%;非肝细胞癌52例,占62.65%;肝细胞癌组BV、TTP水平低于非肝细胞癌组,三维重建评分高于非肝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以BV为51.258(mL/100 g)作为肝细胞癌发生的诊断阈值(P<0.05),即BV<51.258(mL/100 g),则判定为肝细胞癌,此时诊断AUC为0.883;以TTP为5.397s作为肝细胞癌发生的诊断阈值(P<0.05),即TTP<5.397 s,则判定为肝细胞癌,此时诊断AUC为0.915;以三维重建评分为6.546分作为肝细胞癌发生的诊断阈值(P<0.05),即三维重建评分>6.546分,则判定为肝细胞癌,此时诊断AUC为0.821;BV、TTP及三维重建评分联合检查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6.39%,高于BV、TTP及三维重建评分单独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13%、85.54%、8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2,P=0.024);BV、TTP及三维重建评分单独检查肝细胞癌与综合诊断均具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35、0.687、0.606;联合检查肝细胞癌与综合诊断具有极好一致性(Kappa值=0.923)。结论 MSCT血管造影联合三维重建对肝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可根据MSCT血管造影参数及三维重建评分评估�
- 马千里任宇婧刘红明张中刘子伦
- 关键词:肝细胞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
- 双源CT大螺距结合低管电压技术术前诊断婴幼儿肺静脉异位引流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结合低管电压技术术前诊断婴幼儿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的价值。方法对60例3岁以内拟诊APVC患儿于术前1周行心脏CT扫描,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B组。A组管电压80kVp,管电流60~80mAs,对比剂剂量1.2ml/kg体质量;B组管电压70kVp,管电流70~100mAs,对比剂剂量1.0ml/kg体质量;2组螺距均为3.4。测量2组图像肺动脉主干、肺静脉、左右心房CT值和噪声,计算SNR和肺动静脉CT值比值及有效辐射剂量(ED);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与术后所见进行对照。结果最终入组58例,A组28例,B组30例。2组间各测量部位CT值、图像噪声、SNR及肺动静脉CT值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ED低于A组(P=0.013)。在显示细小肺静脉分支及引流血管方面,B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A组(P=0.047)。58例术后均诊断为APVC。在分型诊断方面,术前诊断准确率A组为96.43%(27/28),B组为93.33%(28/30);对于合并畸形,术前诊断准确率A组为97.44%(38/39),B组95.35%(4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源CT大螺距扫描结合低管电压技术术前诊断婴幼儿APVC准确率高,且可降低辐射剂量。
- 王艳史大鹏王梅云任宇婧孙亚平安恒彬
- 关键词:低剂量肺静脉异位引流
- 3D-DSA与MSCTA在肾动脉狭窄检查中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肾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MSCT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50例拟诊肾动脉狭窄患者,分别行肾动脉MSCTA及3D-DSA检查,比较2种方法在肾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上的差异。结果 M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50%者9例,≥50%~75%者21例,〉75%~99%者19例,完全闭塞1例;3D-DSA分别诊断11、20、18、1例;以3D-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A评价肾动脉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92%。结论 M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有创的3D-DSA检查。
- 陈顺强郭濴史大鹏任宇婧
-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多层螺旋CT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MRI在评估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MRI在评估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8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观察组)与8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压、心率(HR)及左右心室功能参数MRI检查结果,进一步比较IDCM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左右心室功能MRI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HR、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高峰射血率(PER)、左室高峰充盈率(PFR)、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及右室心肌质量(RVM)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心功能Ⅰ-Ⅱ级者LVEDV、LVESV、LVEDD、LVSV、LVEF、PER、PFR、RVEDV、RVESV、RVSV、RVEF与Ⅲ级和Ⅳ级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心功能Ⅲ级者LVSV、LVEF、RVSV、RVEF与Ⅳ级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能够准确显示IDCM患者左、右心室功能参数,为诊断和评估患者心功能提供可靠依据。
- 杜娟娟原芳任宇婧韩跃刚罗萍
- 关键词:MRI左心室功能右心室功能
- 冠状动脉CTA发现肥厚性心肌病29例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的冠状动脉CTA可能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经冠状动脉CTA发现左室肥厚并经心脏MRI或超声心动图检测确诊的HCM患者,并对其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分析,计算肥厚心肌节段、测量最厚节段室壁厚度、中间段左室下壁厚度和左房最大截面,识别左室肥厚节段心肌内不均匀强化心肌、脂肪及粗大冠状动脉室间隔支。结果 17/29例患者经冠状动脉CTA检查首次意外发现HCM;所有HCM患者中,18/29例为非梗阻型室间隔型HCM,5/29例为心尖型HCM,4/29例为均匀型HCM,1/29例为肿块型HCM,1/29例为梗阻型HCM;7/29例有左房增大;16/29例发现粗大室间隔支,且与室间隔肥厚明显相关,R=0.80,P=0.03;4例发现肥厚节段心肌不均匀强化,4例发现肥厚心肌内脂肪,1例发现肥厚节段心肌内膜下钙化,2例伴发右室心尖肥厚。结论冠状动脉CTA在描述冠状动脉信息的同时,可部分反映心肌信息,对可能的HCM有重要提示作用。
- 任宇婧陈顺强马丽佳郭濴张明谢瑞刚王艳
- 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血管造影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