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国

作品数:21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血管
  • 7篇视网膜
  • 7篇网膜
  • 7篇黄斑
  • 6篇眼底
  • 6篇荧光
  • 6篇玻璃体
  • 5篇血管造影
  • 5篇造影
  • 4篇荧光素
  • 4篇脉络膜
  • 3篇眼底血管
  • 3篇手术
  • 3篇水肿
  • 3篇病变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眼底血管造影
  • 2篇眼底荧光
  • 2篇眼底荧光血管

机构

  • 20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1篇李志国
  • 11篇沈肇萌
  • 9篇张琳轶
  • 6篇魏玮
  • 5篇崔红波
  • 4篇张娴
  • 2篇孔巧
  • 2篇高昌卫
  • 1篇周奇鸣
  • 1篇胡土荣
  • 1篇侯晓映
  • 1篇姚玉峰
  • 1篇郁琪华
  • 1篇吴姗姗
  • 1篇陈桂文

传媒

  • 4篇现代实用医学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屈光不正与玻璃膜疣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对彩色眼底图像中的玻璃膜疣进行自动判读,并进一步探讨屈光不正与玻璃膜疣的相关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健康体检且年龄大于50岁的参与者,共1 035例(2 055眼)的彩色眼底图像,使用DeepSeeNet深度学习模型对彩色眼底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判读,按玻璃膜疣大小进行分组。同时随机选择392张(19.1%)彩色眼底图像采用人工阅片方法对玻璃膜疣大小进行判读,采用Cohen's Kappa检验比较2种判读方法的一致性。根据电脑验光数据计算等效球镜度(SE),并分为中重度远视(>+3.0 D)、轻度远视(+0.51^+3.0 D)、正视(-0.5^+0.5 D)、轻度近视(-3.0^-0.51 D)、中重度近视(<-3.0 D)。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屈光不正与玻璃膜疣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深度学习模型对玻璃膜疣大小判读与人工阅片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κ=0.67, P<0.001)。在矫正性别、年龄等因素后,SE向正方向增加与大玻璃膜疣发生风险相关( OR=1.03,95% CI:1.01~1.04, P<0.001)。中高度近视为玻璃膜疣的保护因素,与正视者相比,中重度近视者发生大玻璃膜疣的风险为0.89(95% CI:0.82~0.97);相反,中高度远视为危险因素,与正视者相比其发生大玻璃膜疣的风险为1.20(95% CI:1.03~1.39)。 结论:屈光不正与玻璃膜疣的发生相关。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技术,除了可以增强医师临床诊断的速度和精准性,同样可以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的科研提供线索。
顾虹沈肇萌李志国
关键词:屈光不正黄斑变性年龄相关人工智能
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处理球壁异物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处理球壁异物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方法对39例(39只眼)球壁异物患者经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直视下摘出异物,联合眼内光凝、C3F8或硅油填充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结果39例球壁异物摘出37例,成功率95%,期植入人工晶状体9例,术后视力提高16例,视力无变化10例,视力减退13例。并发症主要有视网膜脱离5例(13%),玻璃体出血7例(18%)。结论采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有效摘出球壁异物并能同时处理并发症。
李志国胡土荣张琳轶高昌卫
关键词:球壁异物玻璃体出血眼内光凝硅油填充C3F8异物摘出
黄斑囊样水肿的眼底自发荧光检查的表现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黄斑囊样水肿(CME)的眼底自发荧光(FAF)检查的影像特点。方法 102例(127眼)CME均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或眼底荧光造影(FFA)确诊,予行FAF检查,FAF图片的采集采用共焦扫描激光检眼镜,激发光波长为488 nm蓝光,光栅为500 nm。采用cirrus 4000 OCT对患者的眼底黄斑部进行扫描,并自动进行黄斑厚度分析。结果 CME在FAF图像中表现为黄斑中心凹部位一个或数个囊样、花瓣样高荧光,形态同晚期FFA的囊样荧光积存相似。127个CME患眼中FAF阳性(真阳性)90眼,中央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488.2±148.1)m;FAF阴性(假阴性)37眼,中央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408.1±132.8)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FAF对CME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快捷、安全及无创的特点,值得推广。
沈肇萌张琳轶魏玮崔红波李志国
关键词:黄斑囊样水肿眼底自发荧光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剥离(附52例报告)
2007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剥离的疗效。方法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视网膜剥离52例,手术中均进行硅油填充。结果52例中47例(90.4%)患者视网膜复位,3例大部分复位,2例取硅油后视网膜剥离复发。视力恢复满意。结论对复杂性视网膜剥离的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是一种不错的治疗选择。
孔巧周奇鸣李志国陈桂文侯晓映吴姗姗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视网膜剥离
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段晶状体超声粉碎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评价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切割和眼后段晶状体超声粉碎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4年 2月对 11例 (11只眼 )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病例 ,先进行常规闭合式后段玻璃体切割 ,然后在重水辅助下行晶状体超声粉碎术 ,其中 2例同时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5例同时行 期睫状沟缝线固定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全部病例脱位的晶状体均顺利完成超声粉碎。随访 3~ 16个月 ,最佳矫正视力 0 .5~ 1.0者 3例 ,0 .1~ 0 .4者 5例 ,0 .1以下者 3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 ,其中 1例锯齿缘截离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 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在设备条件允许下采用此项技术安全有效。
李志国张琳轶高昌卫
关键词:晶状体脱位外伤性超声玻璃体切割
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方法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Ⅲ~Ⅳ级核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方法在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伴白内障患者共102例(102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行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方法治疗,B组行常规乳化劈核方法治疗,术后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有效超声时间,在手术治疗前、治疗后首日及1周时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值,检测并比较手术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患者患眼术后的角膜水肿情况进行评估分级。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两组在术中应用的超声能量相同,但A组术中的有效超声时间明显小于B组[(46.19±10.58)s vs (58.02±8.49)s,t=5.1142,P<0.05]。术后首日及术后1周,A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值均明显大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A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大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首日及术后1周角膜水肿分级,A组角膜水肿眼数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反式劈核钩预劈核在治疗超高近视合并白内障,可明显减少有效超声时间,术后患者最佳矫视力正值恢复更好,术后角膜水肿眼数更少,疗效确切,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魏玮李志国
关键词:近视白内障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脉络膜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现将我科收治的6例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脉络膜出血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我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1040例中有6例(6只眼)术中发生脉络膜出血,发生率0.57%。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5~68岁,平均55岁。2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近视史,其中1例高度近视。术前矫正视力光感至0.12,眼压5-21mm Hg(1mm Hg=0.133kPa)。
张琳轶沈肇萌郁琪华张娴李志国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手术脉络膜出血手术中高血压病史视力光感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37例(40眼)圆锥角膜患者,采用共焦显微镜分别记录每位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1.5年和术后2年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37例(40眼)圆锥角膜眼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年丢失率均随时间逐渐降低。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1年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较多,其中术后3个月丢失率达到峰值,术后1年之后内皮细胞丢失趋于平稳,因此深板层角膜移植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角膜移植术式。
魏玮李志国姚玉峰
关键词:角膜圆锥角膜角膜内皮细胞
内窥镜下眼眶骨折整复手术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眼眶骨折整复手术的优势。方法:通过对200余例不同类型爆裂性眼眶骨折(包括单纯内侧壁骨折、单纯下壁骨折、内壁+下壁骨折不伴隅角即筛上颌骨支撑结构移位、内壁+下壁骨折伴隅角移位4种类型)行内窥镜下手术整复...
孔巧叶向楠王瑞珺李志国
关键词:内窥镜
改良结膜小切口应用于20G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结膜小切口应用于20G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结膜小切口20G玻璃体切除术的286例(28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总手术时间(58.6±7.86)min,切口相关时间(13.9±5.37)min。术后7 d所有患者的结膜切口已完全愈合,穿刺口处仅稍有皱褶感,患者基本无刺激症状。其中3例(1.05%)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3例结膜修补。结论改良结膜小切口应用于20G玻璃体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疗效好、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的特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张娴张琳轶李志国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