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娴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结膜小切口应用于20G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改良结膜小切口应用于20G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结膜小切口20G玻璃体切除术的286例(28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总手术时间(58.6±7.86)min,切口相关时间(13.9±5.37)min。术后7 d所有患者的结膜切口已完全愈合,穿刺口处仅稍有皱褶感,患者基本无刺激症状。其中3例(1.05%)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3例结膜修补。结论改良结膜小切口应用于20G玻璃体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疗效好、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的特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张娴张琳轶李志国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是少见的多灶性脉络膜炎性眼病,病因不明,青年近视女性多发,常累及双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及内层脉络膜的多发小点状、边界清楚的黄白色病灶,多局限于后极部,前房和玻璃体腔无炎症。Watzke等于1984年首次描述了PIC。国内报道较少,多被误诊为多灶性脉络膜炎、病理性近视眼底改变、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等。国外研究主要为高加索人群,本研究旨在分析国内PI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 沈肇萌张琳轶李志国张娴崔红波
- 关键词:脉络膜病变预后分析内层多灶性脉络膜炎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新生血管
- 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脉络膜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现将我科收治的6例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脉络膜出血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我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1040例中有6例(6只眼)术中发生脉络膜出血,发生率0.57%。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5~68岁,平均55岁。2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近视史,其中1例高度近视。术前矫正视力光感至0.12,眼压5-21mm Hg(1mm Hg=0.133kPa)。
- 张琳轶沈肇萌郁琪华张娴李志国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手术脉络膜出血手术中高血压病史视力光感
- 短波自发荧光对黄斑囊样水肿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背景 黄斑囊样水肿(CME)可继发于多种眼底疾病,导致视力障碍,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临床上多种方法可以诊断CME,其中无创的检查方法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短波自发荧光(SW-AF),已经证实OCT的诊断效率高,但SW-AF的诊断价值尚未确定. 目的 研究SW-AF对于CME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眼科就诊的易引起CME的其他原发眼病或内眼手术史者140例189眼,所有患眼分别行SW-AF、红外光自发荧光(IR-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检查,分析SW-AF对于诊断CM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将SW-AF、IR-AF和FFA的检查结果分别与OCT进行比较,判断SW-AF诊断CME的临床价值.所有纳入对象均签署相关检查知情同意书.结果 SW-AF诊断CME的灵敏度为78.29%,特异度为96.67%,约登指数为0.75,阳性预测值为98.06%,阴性预测值为67.44%,阳性似然比为3.61,阴性似然比为0.03,符合率为84.13%,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95%可信区间(CI):0.823 ~0.926(P<0.001).SW-AF和IR-AF对CME诊断阳性结果明显低于O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53,91.35,均P<0.001),SW-AF、IR-AF、FFA与OCT诊断间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7、0.12和0.85. 结论 SW-AF对诊断CME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又能反映OCT所无法提供的RPE代谢信息.与OCT比较,SW-AF诊断CME的一致性高于IR-AF,但低于FFA.
- 沈肇萌张琳轶张娴魏玮李志国
- 关键词: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老年PDR合并AMD患者的疗效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老年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乔治华盛顿大学医院眼科和弗吉尼亚视网膜中心收治的87例老年PDR合并AMD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采用视力表检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眼动脉(O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采用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房水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观察治疗后1个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患者BCVA提高,CFT、VEGF水平降低,房水TNF-α、IL-6水平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PSV、EDV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1个月出现高眼压2例(2.30%),角膜水肿3例(3.45%),再出血2例(2.30%),前房炎性反应4例(4.6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64%。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PDR合并AMD效果良好。
- 张娴SAM EMansour施恩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