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内固定
  • 3篇股骨
  • 2篇疗效
  • 2篇近端
  • 2篇股骨近端
  • 2篇关节
  • 2篇钢板
  • 1篇动力髋
  • 1篇动力髋螺钉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摘除
  • 1篇置换术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 1篇治疗肱骨
  • 1篇神经损伤

机构

  • 4篇北京市怀柔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怀柔县第一医...

作者

  • 7篇彭明学
  • 4篇王自鸿
  • 3篇钱亮
  • 2篇徐伟
  • 1篇黄淑珍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椎板间小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07年
目的探讨小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板间小开窗髓核摘除术。结果根据评定标准,优50例,良18例,差4例。结论椎板间小开窗摘除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对脊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
彭明学
关键词:小开窗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
DHS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分析DHS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应用DHS治疗24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22例。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DHS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易发生主钉退出,股骨头处切割、髋内翻畸形。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操作较DHS固定复杂,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退钉、髋内翻发生情况明显减少。结论DHS较适合于A1型骨折;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较适合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及A2、A3型骨折。
彭明学钱亮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DHS锁定钢板
生物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采用生物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Garden分型为Ⅲ-Ⅳ型老年股骨颈骨折,均采用生物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84例均得到随访.无假体松动、脱位及感染。结论采用生物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可早期下床活动。
彭明学钱亮王自鸿孙策勇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
双股钢丝袢喙锁间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双股钢丝袢喙锁间固定治疗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双股钢丝袢喙锁间固定治疗46例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结果根据Herscovici标准评定患者术后功能,优44例,良2例,有5例发生钢丝断裂。结论应用双股钢丝袢喙锁间固定治疗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手术切口小,损伤小,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局部解剖结构的破坏和术中损伤。符合肩锁关节微动生理特点,手术过程及固定简单,内固定物费用低廉,更易于基层医院开展和患者接受。
彭明学钱亮孙策勇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
北京地区足部X线测量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旨在得出国人足部X线片与发病及治疗有关的参考数据 ,用以指导国人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减少手术并发症 ,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对 12 0个正常成人和 115个外翻病人的足正位X线片的 12个项目进行了测量。对 2组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通过测量 ,得出了正常人相关的足部X线片的测量数据 ,以及外翻病人这些数据的变化。结论 :测量结果表明 ,这些数据对足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大多数数据与国外报道有明显区别。如继续模式化地使用国外数据或术式治疗国人足部疾病 ,显然欠科学性及合理性。如此将会出现诸多术后并发症 ,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 ,值得以后临床上予以高度重视。
宋进臣黄淑珍彭明学王自鸿
关键词:X线测量MU外翻
两种方法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比较经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和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应用经前外侧入路前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1例为Ⅰ组,应用经前外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4例为Ⅱ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肘关节和肩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随访12~24(17.45±2.75)个月,Ⅱ组随访12~24(17.23±2.63)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经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和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经前外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较少。
丁茹虎徐伟王自鸿李继斌彭明学
关键词:肱骨中下段骨折桡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16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997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316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DHS组(129例)、锁定钢板组(134例)、PFNA组(48例)和关节置换组(5例)。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比较前3组患者术前情况、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患者术后获得7~22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DHS组、锁定钢板组、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结果:关节置换组评分最高,为(91.7±13.1)分,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性骨折,内固定选择多样。对于不稳定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骨折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术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王自鸿徐伟彭明学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人工关节置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