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东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式与其预后关系的探讨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5例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进行总结,并对预后进行随访。结果 45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均为乳头状癌,其中8例为双侧多灶癌。45例患者中,患侧全切+对侧次全切38例,双侧次全切2例,患侧全切+峡部切除1例,患侧次全切+峡部+对侧部分切除2例,患侧次全切2例,其中17例行一期颈部淋巴结清扫,均未见淋巴结内癌转移。术后随访6~77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甲状腺微小癌预后较好,淋巴结转移率低,其较为恰当的手术方式为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对侧次全切除术,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 王红梅王艳东孟庆更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预后
- 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总结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时机、手术指征的把握和救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31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包括手术治疗20例(急诊手术12例,其中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后再行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11例。结果急诊手术12例恢复良好8例,中残2例,重残2例;保守治疗11例,均恢复良好;入院观察病情加重后手术治疗8例,恢复良好3例,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入院时需严密观察,动态复查头颅CT,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尽早手术,可有效提高救治效果。
- 王艳东魏常洪黄立军
- 关键词:脑挫裂伤双额叶手术指征
- 小骨瓣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小骨瓣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小骨瓣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36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肿清除率100%11例,血肿清除80%以上25例,无死亡病例,骨瓣复位31例,随访3个月至2年,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5例,Ⅱ级17例,Ⅲ级11例,Ⅳ级3例。结论小骨瓣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清除血肿、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可靠,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
- 王艳东黄立军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核区小骨瓣侧裂入路
- 侧脑室副神经节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1年
- 副神经节瘤是发生在副神经节的一种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少见肿瘤,分布与副神经节分布相当[1]。文献报道[2]中枢神经系统副神经节瘤多起源于颈静脉孔、颈动脉体、迷走神经。颅内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罕见,通常由鼓室球瘤蔓延至颅内,仅见于鞍区、桥小脑脚、松果体区等部位。
- 王艳东谢坚马国佛王江飞
-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文献复习侧脑室神经内分泌功能颅内原发性颈静脉孔
- 甲状腺玻璃样变性梁状腺瘤病理研究并文献复习
- 2004年
- 目的 分析甲状腺玻璃样变性梁状腺瘤 (HT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利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并结合文献对 1例HTA进行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研究。结果 HTA属甲状腺滤泡上皮来源的肿瘤。其组织学形态具有特征性 :瘤细胞排列成梁状、巢状 ,外围以纤细的玻璃样变性的纤维组织 ,细胞核呈毛玻璃样 ,可见核内包涵体及核沟。免疫组化 :甲状腺球蛋白Thy ( +) ,降钙素Calcitonin ( -) ;癌胚抗原CEA ( -) ;嗜铬素Chr ( -) ;突触素Syn ( -)。 结论 HTA为甲状腺滤泡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 。
- 王艳东王红梅陆鸣
- 关键词:甲状腺免疫组化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