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军
-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本院收治的9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分为两组,即支架成形术治疗组(46例),单纯药物治疗组(46例)。药物组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即予以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长期维持治疗。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观察支架释放成功率;治疗1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另外,观察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支架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支架释放成功率为100%,患者治疗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比率为2.18%,单纯药物治疗组为21.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新发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为0、2.18%、2.18%、0;单纯药物治疗组依次为10.87%、6.52%、4.35%、6.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0.87%。结论支架成形术能有效改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并降低患者颈动脉TIA、缺血性脑卒中、新发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
- 蔡成仕黄立军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缺血性脑血管病
- 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观察头颈CT血管造影(CT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430例疑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头颈CTA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情况及斑块形成情况,计算CT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430例患者中有293例(68.14%)颈动脉血管出现狭窄症状,其中轻度狭窄87例,中度狭窄169例,重度狭窄35例,闭塞2例.患者颅外动脉中存在软斑块81处,钙化斑块134处,混合性斑块107处,合计322处;颅内动脉中存在软斑块312处,钙化斑块115处,混合性斑块97处,合计524处.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7.09%,特异性为83.33%.结论 CTA能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颈部血管的狭窄和斑块的情况进行直观地显示和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
- 蔡成仕黄立军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脑血管造影术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盗血程度及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盗血程度及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80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回顾分析,其中24例进一步行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DSA).以同侧椎动脉血流方向判定盗血程度,以基底动脉是否参与盗血为类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盗血程度及盗血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4例进一步行DSA检查者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严重程度同TCD检查同侧椎动脉盗血程度成正比(t=15.59,P<0.05).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与盗血程度无关(P>0.05).基底动脉参与盗血的患者中有21例(77.8%)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未参与盗血的患者中有18例(3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同侧椎动脉盗血程度无关,与基底动脉是否参与盗血密切相关,关注基底动脉是否参与盗血有利于分析患者病情并指导临床治疗.
- 蔡成仕黄立军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超声
- 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总结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时机、手术指征的把握和救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31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包括手术治疗20例(急诊手术12例,其中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后再行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11例。结果急诊手术12例恢复良好8例,中残2例,重残2例;保守治疗11例,均恢复良好;入院观察病情加重后手术治疗8例,恢复良好3例,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入院时需严密观察,动态复查头颅CT,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尽早手术,可有效提高救治效果。
- 王艳东魏常洪黄立军
- 关键词:脑挫裂伤双额叶手术指征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14g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01例住院患者的脑血管造影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资料,分析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技术、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130l例患者均经造影诊断为脑血管病,其中132例患者选择介入治疗且治疗均成功,术后DsA检查,30例出血性疾病经栓塞后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病灶完全消失,未见术后并发症。102例缺血性疾病患者,支架释放后动脉狭窄程度均减少90%以上,脑血流明显改善。介入治疗的132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7个月。缺血组102例患者头晕89例完全缓解、13例明显减轻;出血组30例无再出血病例。【结论IDSA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对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 黄立军蔡成仕刘英峰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迟发颅内血肿31例诊治体会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迟发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001~2010年本科收治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迟发颅内血肿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开颅术后迟发血肿的患者得到及早发现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恢复良好/中残(G0s4~5分)13例,重残/长期昏迷(G0s2~3分)12例,死亡(GOS1分)6例,总有效率为80.65%(25/3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并发迟发性脑内血肿发生率高,密切观察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从而提高疗效。
- 黄立军宋立新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因素分析
- 2007年
- 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对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黄立军
- 关键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因素分析颅脑损伤患者
- 小骨瓣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小骨瓣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小骨瓣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36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肿清除率100%11例,血肿清除80%以上25例,无死亡病例,骨瓣复位31例,随访3个月至2年,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5例,Ⅱ级17例,Ⅲ级11例,Ⅳ级3例。结论小骨瓣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清除血肿、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可靠,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
- 王艳东黄立军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核区小骨瓣侧裂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