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中西医结合医院

作品数:101 被引量:313H指数:10
相关作者:朱文香黄伟昌谢小平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医院药学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中医
  • 14篇可视化
  • 14篇可视化分析
  • 14篇CITESP...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9篇中医药
  • 7篇医经
  • 7篇医药治疗
  • 7篇中医药治
  • 7篇中医药治疗
  • 7篇综合征
  • 7篇2型糖尿
  • 7篇2型糖尿病
  • 6篇慢性
  • 6篇名医
  • 6篇名医经验
  • 5篇痛风
  • 4篇针刺
  • 4篇哮喘

机构

  • 10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8篇暨南大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陆丽明
  • 2篇许能贵
  • 2篇范志勇
  • 1篇曲苗
  • 1篇查和萍
  • 1篇苏碧莹
  • 1篇陈伟焘
  • 1篇刘南
  • 1篇刘燕燕
  • 1篇邓丽莎
  • 1篇温泽淮
  • 1篇王心旺
  • 1篇杨忠奇
  • 1篇王晓彤
  • 1篇李军
  • 1篇代巧妹
  • 1篇林晓纯
  • 1篇林海雄
  • 1篇谢健周
  • 1篇朱文香

传媒

  • 18篇中国中医药图...
  • 15篇新中医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中医药导报
  • 3篇中国药业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环球中医药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年份

  • 20篇2025
  • 23篇2024
  • 1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10篇2020
  • 9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昌辉中西医结合治疗郁证经验介绍被引量:1
2024年
介绍老昌辉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郁证的临床经验。老昌辉教授认为,郁证发病病因以肾之精气亏虚为本,情志不遂为诱因。病位在肝、脾,久病可及心、肾,为本虚标实之证。辨病要点为其主诉症状及舌苔。治疗全程中西药相结合,攻补兼施。前期或轻症,治以疏肝解郁为主,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中期治以平调寒热阴阳为主,以半夏泻心汤加减为主;后期治以补益气血、肝肾,固护其本,以归脾汤或肾气丸为主。中药治疗旨在固本及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配合口服西药的治疗方案贯穿全程,两者结合,提高患者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郑梦雪戴红芳老昌辉(指导)
关键词:郁证中西医结合疗法疏肝解郁补益气血补益肝肾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2025年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西医治疗DN效果较差,甚至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特性使其在DN防治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虽然中医药治疗DN已成为热点话题,但其辨证、治疗的方法并未形成统一标准,回顾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DN的临床观察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和分析发现,气阴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水湿、痰浊和瘀血为DN的基本病机;中医药治疗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有单药(黄芪、茯苓、山药、山萸和丹参)中药复方(参芪地黄汤、真武汤、济生肾气丸、防己黄芪汤和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益肾化湿颗粒、黄葵胶囊、尿毒清颗粒合百令胶囊和丹蛭降糖胶囊等)自拟方(消肾方、消肾固精汤、补肾消瘤汤和利湿化瘀活血汤);中医外治法有针灸、灌肠、中药注射、穴位贴敷、埋线、耳穴压豆、足浴和硬膏。中医药治疗在改善症状、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和延缓DN进展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以期通过综合分析为未来中医药防治DN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新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孙顺郑玉玲程蕙钟达源陈弈东朱艳茹唐薇李雯卉唐奇志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消渴中医药治疗
《灵枢经》“刺三变”针法基于病位治疗外感病探颐
2024年
“刺三变”针法是《灵枢·寿夭刚柔》中的重要针法。论述了“刺三变”中“卫”“营”“寒痹”的内涵及三者的病位联系特点,认为三者在病位上具有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特点,同时围绕病位特点,从“辨证辨位,明确针具刺法”,“甄别病位,确立刺灸选穴”,“据邪深浅,指导刺灸时间”,以及“结合形气,修正刺灸强度”4个方面入手,对“刺三变”针法治疗“卫”“营”“寒痹”为代表的外感病的治疗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外感病的针灸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思路参考。
周斌田宁湛文灏林艳梅肖炜
关键词:《灵枢经》寒痹病位外感病
地奥司明片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片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ⅢA型前列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地奥司明片+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包括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NIH-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显著降低NIH-CPSI评分、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片在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方面疗效显著,能更好地改善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梓阳谢小平
关键词:地奥司明片NIH-CPSI评分临床疗效
急性冠脉综合征男性患者舌下络脉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男性患者舌下络脉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探讨舌下络脉与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男性患者舌下络脉征象,以Gensini冠脉评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将患者根据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的四分位数分为四个等级,Q1组28例(0~22分)、Q2组25例(23~38分)、Q3组28例(39~72分)、Q4组23例(73~160分),并将其与可疑冠心病男性患者经造影结果为阴性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糖(blood 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高血压病史、L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舌下络脉0~Ⅲ度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85%、24.04%、51.92%、20.19%,以Ⅰ度、Ⅱ度及Ⅲ度为主,异常变化率为72.12%;对照组舌下络脉0~Ⅲ度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3.33%、33.33%、13.33%、0.00%,以0度及Ⅰ度为主,异常变化率为13.33%;经Spearman相关检验,ACS患者Gensini积分与舌下脉络变化有关(r=0.524,P<0.01),舌下脉络分级越高,Gensini积分越高。青、中、老年组舌下络脉异常变化率分别为31.25%、78.05%、78.72%,舌下脉络变化与年龄有关(r=0.249,P<0.05),随年龄增长舌下脉络分级加重。结论:ACS患者舌下脉络与冠脉病变有一定相关性,舌下络脉分级越高,Gensini积分越高。
张敏琴魏峥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舌下络脉GENSINI积分
热敏灸治疗脾气虚弱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比较热敏灸与常规温和灸治疗脾气虚弱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5—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0例脾气虚弱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脱落4例)和对照组(35例,脱落4例)。2组均给予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健康宣教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在健康宣教基础上给予常规温和灸治疗。2组均为2 d 1次,治疗12次(共24 d)。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疲劳量表FS-14评分、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症状积分总分以及各子项目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高于对照组74.19%(23/31)(P<0.05)。治疗后,2组疲劳量表FS-14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疲劳量表FS-14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症状积分总分以及各子项目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症状积分总分及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头痛、睡眠障碍、劳累后疲劳不适持续时间、疲劳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和常规温和灸均可以改善脾气虚弱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脾虚情况,热敏灸疗效优于常规温和灸。
杨萍冼卓妍曹淑华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热敏灸温和灸中医证候积分
曹淑华基于治未病思想治疗乳腺结节经验介绍
2025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曹淑华教授认为此病多因正气亏虚、情志不畅、痰瘀互结所致。曹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提出运用火针与艾灸结合治疗乳腺结节,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冼卓妍杨萍曹淑华
关键词:乳腺结节治未病思想火针艾灸
《伤寒论》中大便异常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若大便泻下大量清稀大便,兼见发热恶寒、心下痞硬不舒为脾虚湿阻之证,方用桂枝人参汤;若大便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为表证未解邪气下迫大肠,宜葛根黄芩黄连汤;若泻下清水样便,伴有未消化食物,兼见恶寒肢冷,脉微欲绝,真阳虚衰,宜四逆汤;若大便瘀黑,伴少腹急结硬痛,躁动不安,其人如狂为邪热与血互相搏结,宜桃核承气汤;若大便急迫而排出不畅,努责难出,且肛门重坠感,常伴腹痛,大便脓血,此为阳气郁遏,兼中寒气滞所致,宜四逆散。因此,从大便性状、便次、排便感异常等方面可以提示虚寒下利,实热下利,表热里寒下利,蓄血下利,阳郁下利等证型的特点,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临床上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林纯旋林海雄王晓彤
关键词:《伤寒论》大便异常
从《灸不离宗赋》论灸法治疗膝痹的要素被引量:1
2020年
《灸不离宗赋》出自灸法专著《灸绳》篇,其中阐述的灸法对于治疗膝痹具有非常大的临床价值。首先,艾当为灸疗膝痹的最佳施灸材料,必须以艾为灸材;其次,必须保持传统的灸法形式,以传统悬起灸为首选的施灸方法;再次,必须选用正确的穴位进行施灸;最后,必须保证充足的灸量,方可取得最佳疗效。
刘静文叶楚桥田宁
关键词:膝痹灸法灸量
2000-2024年中医药治疗肛周湿疹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肛周湿疹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0年1月1日-2024年5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肛周湿疹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3.2.0.7535软件去重并管理文献,采用Excel2021软件分析纳入文献发文时间,采用VOSviewer1.6.20软件进行作者、关键词共现分析,采用CiteSpace6.2.R7软件进行机构、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和突现分析。结果 共纳入970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纳入文献涉及620位作者,形成以黄德铨、龙庆、张妍和陶黎敏为代表的作者团队。共涉及497个关键词,高频关键词有“熏洗坐浴”“中西医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效果”“炎症因子”,形成12个聚类。结论 熏洗坐浴、中西医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效果、炎症因子为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肛周湿疹研究热点,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中医药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试验及机制可能为未来研究趋势。
钟祥伟周德楷余成栋
关键词:肛周湿疹中医药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