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静静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神经阻滞
  • 3篇全麻
  • 3篇髋关节
  • 3篇髋关节置换
  • 3篇罗哌卡因
  • 3篇骨折
  • 3篇股骨
  • 3篇关节
  • 3篇关节置换
  • 2篇镇痛
  • 2篇置换术
  • 2篇上臂
  • 2篇术后
  • 2篇锁骨
  • 2篇锁骨上臂丛神...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周围神经

机构

  • 11篇河北省沧州中...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作者

  • 11篇崔静静
  • 6篇井郁陌
  • 2篇刘亚君
  • 1篇孙国明
  • 1篇刘倩倩
  • 1篇刘燃
  • 1篇马占桥
  • 1篇刘恒
  • 1篇王莹莹

传媒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不同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神经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2~11月于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不同神经阻滞方式分成股神经阻滞(FNB)组和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NGB)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麻醉后6 h、术后1 d、术后3 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采用简易精神状况(MMSE)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状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GEE模型评价两种神经阻滞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炎症因子与POCD的相关性。结果PNGB组患者术后1 d的IL-1β、IL-6、IL-10、TNF-α、TNF-β水平均高于FN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NGB组患者术后1 d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FNB组(P<0.05),术后3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FNB组(P<0.05)。GEE模型显示,PNGB对IL-1β、IL-6、IL-10、TNF-α、TNF-β的影响较大。IL-1β、IL-6、IL-10、TNF-α、TNF-β均是2种不同神经阻滞引发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NGB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促炎因子,减轻炎症应激反应,维持炎症因子平衡。炎症因子与不同神经阻滞引发的POCD均独立相关,随着炎症应激反应的发生,患者发生POCD的风险增加。
夏海禄柳洁刘新崔静静王建华井郁陌
关键词:神经阻滞全髋关节置换术炎症因子认知功能障碍
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角袋注射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患者膈肌功能及术后疼痛介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角袋注射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PB)患者膈肌功能及术后疼痛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医院80例SCBP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左布比卡因角袋注射,观察组予以罗哌卡因角袋注射。观察并比较2组神经阻滞情况、术后镇痛泵及舒芬太尼使用情况、膈肌麻痹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心肌指标[血清肌钙蛋白(C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长,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05);2组首次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阻滞30 min平静及用力呼吸时膈肌总麻痹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给药后24 h血清CTn I、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罗哌卡因与左布比卡因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均可达到良好的镇痛与麻醉效果,但罗哌卡因的膈肌麻痹率更低且具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张明哲刘亚君王国瑞刘文平吕瑞兆崔静静井郁陌
关键词: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膈肌功能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5 mg剂量组和9.0 mg剂量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其中7.5 mg剂量组给予4 mL∶7.5 mg的盐酸罗哌卡因,9.0 mg剂量组为4 mL∶9.0 mg的盐酸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镇痛效果、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mg剂量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9.0 mg剂量组,最高阻滞平面低于9.0 mg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前相比,两组给药后5、15、30 min、术毕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mg剂量组术后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9.0 mg剂量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mg剂量组术后1 d及3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4.32±1.67)、(25.79±2.12)分,显著高于9.0 mg剂量组[(23.51±1.79)、(24.78±2.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MMSE评分与7.5 mg剂量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mg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显著低于9.0 mg剂量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 mg或9.0 mg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均可用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但7.5 mg罗哌卡因不良反应少,且有利于术后认知功能恢复。
张宝崔静静靳涛刘文平王国瑞王建华井郁陌
关键词:股骨粗隆骨折蛛网膜下腔阻滞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
罗哌卡因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在高龄PFNA内固定患者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研究术前罗哌卡因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复合全麻在高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20例高龄PFNA内固定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全麻组,每组60例。全麻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组采用术前0.3%罗哌卡因高位FICB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比较术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30 min(T_(2))、术毕(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部血液灌注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乳酸生成率(LacPR);比较术后6、12、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t)、肾上腺素(AD)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全麻组比较,复合组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缩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减少;T_(1)、T_(2)时刻HR、MAP降低,T_(1)、T_(2)、T_(3)时刻GluER、LacPR水平升高,术后6、12、24 hVAS评分降低,术后6、24 h血清AD、Cort、NE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罗哌卡因高位FICB复合全麻应用于高龄PFNA内固定患者中镇痛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维持术中血压、心率,稳定脑部血液灌注。
崔静静靳涛张宝王国瑞刘文平王建华
关键词:罗哌卡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帕瑞昔布钠镇痛对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应用帕瑞昔布钠镇痛对断指再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1月行断指再植术治疗的患者90例,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予B超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于入室即刻、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2组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进行疼痛评分。于术前及术后48 h测定2组血浆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观察患者一般生命体征。比较2组再植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断指再植成活情况。结果术后6 h、24 h和48 h,2组的VA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2组血浆ET-1、MDA水平高于术前,SOD水平低于术前,但观察组血浆ET-1、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植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断指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前后应用帕瑞昔布钠镇痛对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效果确切。
刘恒张茜崔静静郑旭光辛爱雪王莹莹孙国明马占桥王建华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镇痛内皮素-1超氧化物歧化酶
角袋注射技术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后膈肌麻痹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角袋注射技术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CBPB)后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行SCBPB,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角袋注射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丛周围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评分、麻醉持续时间、各外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后30 min不同呼吸状态下膈肌麻痹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阻滞前、阻滞后30 min膈肌移动度和肺功能指标[用力1秒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评分、麻醉持续时间,以及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阻滞后30 min平静呼吸、用力呼吸状态下膈肌移动度、FEV_(1)、FVC均明显低于阻滞前,但研究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阻滞后30 min膈肌麻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障有效麻醉阻滞效果的前提下角袋注射技术能明显降低SCBPB后膈肌麻痹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可为SCBPB提供新思路。
刘亚君张明哲王国瑞刘文平吕瑞兆崔静静井郁陌
关键词:上肢骨折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膈肌麻痹肺功能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应用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的术后镇痛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纳入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为150例,分Ⅰ、Ⅱ、Ⅲ组,各组50例,均采用全麻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实施手术,术后连接静脉镇痛泵。Ⅰ组髂筋膜间隙阻滞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Ⅱ组髂筋膜间隙阻滞给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Ⅲ组髂筋膜间隙阻滞给予0.25%盐酸罗哌卡因各20 mL。观察三组术后感觉恢复时间、镇痛时间。结果Ⅰ组与Ⅱ、Ⅲ组比较术后感觉恢复时间、镇痛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有统计学意义。Ⅱ组Ⅲ组与比较术后感觉恢复时间、镇痛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应用0.25%盐酸罗哌卡因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崔静静张宝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全麻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髋关节置换患者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6例择期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照组给予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_(0))、置入喉罩时(T_(1))、置入假体时(T_(2))及手术结束(T_(3))]生命体征指标、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手术前后BDNF、TrkB水平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补液量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比较,两组T_(2)~T_(3)时的心率、MAP明显升高,但观察组T_(2)~T_(3)时的心率、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总次数、镇痛泵按压有效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13±1.37)次、(4.01±1.27)次、(69.45±5.83)μg,均少于对照组[(8.94±2.63)次、(7.85±2.33)次、(80.33±7.31)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BDNF、TrkB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BDNF、TrkB分别为(170.33±28.56)、(8.33±1.45)μg/L,均高于对照组[(150.41±25.37)、(6.74±0.8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VAS、MMS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观察组VAS评分为(2.06±0.35)分,低于对照组[(3.13±0.37)分],MMSE评分为(27.33±1.26)分,高于对照组[(25.34±1.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的镇静效果显著,可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轻疼痛程度,�
夏海禄刘新柳洁崔静静王建华井郁陌
关键词:喉罩全麻髋关节置换酪氨酸激酶B
原发于宫角的子宫内膜癌临床误诊原因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原发于宫角的子宫内膜癌误诊为子宫肌瘤变性的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3月收治原发于宫角的子宫内膜癌误诊子宫肌瘤变性1例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绝经3年、左下腹痛半年就诊,彩超提示左宫角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子宫肌瘤变性?),查癌抗原125和癌胚抗原正常。后行宫腔刮出物病理学检查考虑子宫内膜样腺癌,手术病理示左宫角子宫内膜样腺癌Ⅲ级伴部分梭形细胞分化,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Ⅲ期。误诊时间6 d。给予手术治疗,术后予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2个疗程,患者一般状态尚可,未见复发或转移,尚在随访中。结论原发于宫角的子宫内膜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早期容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变性等疾病。对于绝经期宫角占位性病变者应考虑到多种疾病的可能,结合患者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有助于降低误诊率。
崔晓东刘俊艳耿莉莉崔静静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子宫角误诊子宫肌瘤变性病理检查
PHC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PHC组,每组70例。2组患者均行全麻诱导后机械通气,调整呼吸参数。常规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维持于35~45 mmHg(1 mmHg=0.133 kPa),PHC组患者PaCO_(2)维持于46~55 mmHg。比较2组患者气腹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 h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比较2组患者气腹10 min(T_(0))、气腹1 h(T_(1))、气腹2 h(T_(2))、放气30 min(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气腹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2组患者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且PHC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高于P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NE、E、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2组患者NE、E、Cor水平均高于术前,而PHC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_(0)~T_(3)时间点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PHC组患者HR高于常规组,同时PHC组患者T_(1)、T_(2)时的HR高于T_(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C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
张宝靳涛崔静静左山山王雪刘倩倩周翼刘燃
关键词: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应激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