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头颅先天性皮肤窦道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
- 2022年
- 目的探讨儿童头颅先天性皮肤窦道(CDS)的临床特征、诊疗经验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24例头颅CD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2岁;病变位于枕部14例、颞部7例、鼻根部3例。术前行头颅CT及其三维重建和(或)头颅MRI检查。所有患儿均行手术切除,定期随访。结果21例患儿一期全切除病变;3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二期行病变全切除术。术中显示,窦道终止于枕部骨膜者2例、硬脑膜7例、硬膜间腔11例、蛛网膜1例、枕大池1例,其余2例窦道终止于小脑,均引起小脑脓肿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6~11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再出现感染和颅内病变的复发。结论儿童头颅CDS窦道的深度决定了疾病的严重程度,严重可致脑脓肿和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治疗疗效好。
- 王新法何俊平王刚高喆钱静祝永杰邱德智郑雷张瑞
- 关键词:藏毛窦先天畸形儿童疾病特征头颅
- 创伤性骨折患儿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18年
- 目的调查创伤性骨折患儿抑郁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18例创伤性骨折患儿为调查对象,采用自拟问卷、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和骨折知识问卷调查患儿及父母相关资料,观察患儿抑郁发生情况;根据患儿是否存在抑郁将其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主要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骨折原因、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父母文化程度、父母答题正确率等资料,分析创伤性骨折患儿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218例患儿DSRSC评分平均值为(11.73±5.29)分,显著高于中国城市常模的分值(10.89±5.08)分(P <0.05);42例患儿存在抑郁,抑郁发生率为19.27%;患儿父母对骨折相关知识掌握欠佳,仅有114名(52.29%)父母答题正确率≥5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年龄、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及父母答题正确率是创伤性骨折患儿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儿抑郁的发生率较高,这与患儿年龄、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及患儿父母对骨折知识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
- 缪红张瑞
-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抑郁影响因素
- 儿童头皮和颅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头皮和颅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且术后经病理学证实为皮样囊肿的患儿121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头皮及颅骨肿物患者的50. 4%(121/240),≤3岁者占72.7%(88/121)。其中病灶位于头皮者45例(头皮组),侵犯颅骨者(颅骨组)76例(颅骨浅层受压者16例,颅骨部分受压者37例,颅骨全层受压者23例)。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结果头皮组与颅骨组患儿比较,性别、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 45例头皮组患儿中,42例(93.3%)病灶位于颅骨骨板,3例(6. 7%)位于骨缝;76例颅骨组患儿中,51例(67.1%)病灶位于颅骨骨板,25例(32.9%)位于骨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6例颅骨组患儿中,53例部分侵犯颅骨,23例穿透颅骨。部分侵犯颅骨者中,46例(86.8%)病灶位于颅骨骨板,7例(13.2%)位于骨缝;穿透颅骨者中,5例(21.7%)病灶位于颅骨骨板,18例(78.3%)位于骨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 121例患儿共完整切除病灶121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15个月,均未见肿物复发<结论皮样囊肿是儿童头皮及颅骨常见肿物,低龄儿童发生率高。病灶可以局限于头皮,或穿透颅骨不同层次。位于骨缝处的病灶更易侵犯颅骨及穿透颅骨。早期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 祝永杰王刚何俊平高喆钱静邱德智郑雷王新法张瑞张献礼颜青
- 关键词:皮样囊肿头皮颅骨神经外科手术疾病特征
- 汉黄芩素对人髓母细胞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髓母细胞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汉黄芩素及同一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髓母细胞瘤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通过比色法检测汉黄芩素对髓母细胞瘤细胞中Caspase-3蛋白活性的影响;通过体内试验,检测汉黄芩素在裸鼠成瘤实验中对髓母细胞瘤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汉黄芩素可以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活性并诱导髓母细胞瘤细胞凋亡。汉黄芩素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此外,汉黄芩素可增强髓母细胞瘤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3的活性,诱导髓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在裸鼠成瘤实验中,汉黄芩素可抑制髓母细胞瘤的体内增殖。结论:汉黄芩素在体外可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活性及诱导细胞凋亡。在裸鼠成瘤实验中,汉黄芩素可以抑制肿瘤增长。
- 王新法何俊平张瑞钱静王静王刚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汉黄芩素增殖凋亡
- 儿童颅缝早闭症合并Chiari畸形的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颅缝早闭症合并Chiari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4月至12月收治的16例儿童颅缝早闭症合并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儿中,未合并脑积水的12例均行颅缝再造术或颅面重建术,其中1例于术后7个月再次行后颅窝成型+枕下减压术;另合并脑积水的4例患儿中,3例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面重建术,其中1例于术后5个月再次行后颅窝成型+枕下减压术;另1例为Pfeiffer综合征,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窝成型+枕下减压术治疗。术后3、6、12个月对所有患儿行门诊随访,复查头颅MRI以评估脑组织发育、脑室变化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情况。结果16例患儿的手术均成功,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复查头颅CT,15例患儿的颅腔容积均扩大,颅骨畸形均得到改善;另1例因治疗未结束未进行评估。16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12.1±2.0)个月(10~18个月)。复查头颅MRI显示,脑组织发育良好,小脑扁桃体位置均未见进一步下降;行分流术的4例患儿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所有患儿均无神经功能缺失,且家长对其颅面部外观的改善均表示满意。结论颅缝早闭症合并Chiari畸形术前应全面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且一期行颅面外科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 祝永杰王刚何俊平高喆钱静邱德智郑雷王新法张瑞张献礼
- 关键词:颅缝早闭ARNOLD-CHIARI畸形儿童
- 基于小波变换的常规磁共振图像在儿童颅后窝脑肿瘤分类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评估基于小波变换的肿瘤全域T1加权像(T1WI)、T2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序列的特征参数对于鉴别儿童颅后窝三种常见脑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59例髓母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与27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术前MRI图像以及年龄、性别、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不同序列间的配准,获得T1WI、T2WI、ADC三个序列感兴趣区的小波特征参数,得到对分类贡献排名前十的特征参数,并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特征训练和测试。结果对分类器贡献排名前十的小波特征均来自ADC序列,随机森林分类器在训练集中准确度100%,测试集中由排名第一和第三的小波特征构建的模型对三种脑肿瘤鉴别的准确度最优为86.8%,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三种脑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100%、94.8%、76.9%;特异度分别为97.6%、88.0%、98.8%。结论基于肿瘤全域ADC序列感兴趣区的小波特征能提供更多量化信息,帮助鉴别儿童三种常见颅后窝脑肿瘤,诊断效能最高的是ADC序列的第6及第12个小波特征的组合。
- 王树杰张炜何俊平孙炜航张瑞朱美娇冯章志杨明孙钰
- 关键词:儿童脑肿瘤
- 儿童脑实质巨大脉络丛乳头状瘤术后复发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脑室外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脑实质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肿瘤组织起源于脑实质,病理学结果证实为脉络丛乳头状瘤。结论:脑室外脉络丛乳头状瘤为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良性肿瘤,复发率极低,明确诊断须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全切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 张瑞王新法高修成钱静郑雷祝永杰王刚何俊平
- 关键词:脉络丛乳头状瘤复发
- 髓母肌母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2017年
- 髓母肌母细胞瘤是一种神经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属髓母细胞瘤中极为罕见的一种亚型,侵袭性强,对化疗不敏感[1-3],术后辅以放化疗的生存率远低于髓母细胞瘤.其病理表现为肿瘤组织由髓母细胞瘤细胞和肌源成分组成[4].其组织学起源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髓母肌母细胞瘤是髓母细胞瘤的肌源性分化,也有人认为其是一种畸胎瘤样变[5].自1933年Marinesco和Goldstein首次报道以来[15],至今国内外文献约报道60例[3,4,6-10].
- 钱静何俊平王刚高喆张瑞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肌母细胞瘤文献复习恶性肿瘤神经上皮肿瘤组织
- 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儿童脂肪终丝8例报告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儿童脂肪终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的脂肪终丝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术中暴露左侧L4~L5或L5~S1椎板间隙,切开椎间韧带及黄韧带,显微镜下打开硬脊膜和蛛网膜,辨认脂肪终丝,经电生理刺激无明显反应后切断脂肪终丝。术后3个月复查腰骶部MRI,随访时间3~15个月。结果:8例患儿术后MRI均提示脂肪终丝离断,术后无脑脊液漏及感染的发生,未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儿童脂肪终丝安全有效,该术式对正常解剖结构损伤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郑雷王刚何俊平高喆钱静祝永杰邱德智王新法张瑞张献礼颜青
- 关键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