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雷
-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抗凝疗效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分析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病因和预后.方法 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0例CVST患儿,所有患儿确诊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 000 IU/10kg,2次/d,共15 d;第12~15天同时口服华法林,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3)调节药物剂量,之后根据病因不同个体化应用华法林.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病因、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指标及抗凝疗效.结果 20例患儿起病至就诊的中位时间为5.5 d(0.5~17.0 d);发病以头痛为主的14例、发热4例、癫痫1例、偏瘫1例,治疗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1分17例,3分1例,4分2例.病变位于横窦、乙状窦15例,上矢状窦5例(3例累及皮质静脉).13例患儿的致病因素为中耳乳突炎,病变均位于横窦、乙状窦.7例为非感染性因素,其中2例为白血病,溃疡性结肠炎、TBHB基因突变、颅脑外伤、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例,病因不明1例;5例病变位于上矢状窦,其中3例合并脑水肿和出血转化.治疗前D-二聚体≥500 ng/ml的有8例.20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6~51个月).因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至末次随访mRS 0分18例,2分1例;治疗后3个月头颅MR静脉造影显示静脉窦血栓受累位置均再通,6个月随访显示均无复发.结论 儿童CVST的病因复杂,中耳乳突炎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病变部位在横窦、乙状窦.积极的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
- 张献礼邱德智何俊平高喆郑雷颜青王刚
- 关键词:窦血栓形成颅内儿童疾病特征抗凝药
- 儿童头颅先天性皮肤窦道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
- 2022年
- 目的探讨儿童头颅先天性皮肤窦道(CDS)的临床特征、诊疗经验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24例头颅CD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2岁;病变位于枕部14例、颞部7例、鼻根部3例。术前行头颅CT及其三维重建和(或)头颅MRI检查。所有患儿均行手术切除,定期随访。结果21例患儿一期全切除病变;3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二期行病变全切除术。术中显示,窦道终止于枕部骨膜者2例、硬脑膜7例、硬膜间腔11例、蛛网膜1例、枕大池1例,其余2例窦道终止于小脑,均引起小脑脓肿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6~11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再出现感染和颅内病变的复发。结论儿童头颅CDS窦道的深度决定了疾病的严重程度,严重可致脑脓肿和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治疗疗效好。
- 王新法何俊平王刚高喆钱静祝永杰邱德智郑雷张瑞
- 关键词:藏毛窦先天畸形儿童疾病特征头颅
- 儿童颅内破裂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破裂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切除的92例儿童颅内破裂AV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情的缓急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其中35例于急性期(AVM破裂时间≤72 h)切除AVM;57例于非急性期(AVM破裂时间≤1个月)切除AVM(包括12例急症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儿).术后6个月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儿的临床预后.结果92例患儿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10例,6~8分16例,9~12分17例,13~15分49例.其中31例(33.7%)AVM合并动脉瘤;4例(4.3%)AVM短期内(≤14 d)再次出血.术前影像学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42例,Ⅱ级29例,Ⅲ级17例,Ⅳ级4例.AVM首次造影的阳性率为95.7%(88/92).92例AVM切除手术中,共86例AVM一次性手术切除,治愈率为93.5%.急性期手术的治愈率为94.3%(33/35),有2例AVM残留,3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偏瘫、失语及硬膜外血肿;非急性期手术的治愈率为93.0%(53/57),有4例AVM残留,4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失语2例、脑积水和偏瘫各1例.92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6~48个月,至末次随访,患儿均未发现AVM复发,其中89例(96.7%)预后良好(mRS≤2分),3例(3.3%)预后不良(mRS≥3分).结论儿童颅内破裂AVM病情危急,合并动脉瘤的比例较高,短期内容易再出血;显微手术切除是其有效的治疗方式,其治愈率高,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 邱德智何俊平高喆钱静祝永杰郑雷颜青张献礼王刚
-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儿童疾病特征
- 儿童头皮和颅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头皮和颅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且术后经病理学证实为皮样囊肿的患儿121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头皮及颅骨肿物患者的50. 4%(121/240),≤3岁者占72.7%(88/121)。其中病灶位于头皮者45例(头皮组),侵犯颅骨者(颅骨组)76例(颅骨浅层受压者16例,颅骨部分受压者37例,颅骨全层受压者23例)。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结果头皮组与颅骨组患儿比较,性别、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 45例头皮组患儿中,42例(93.3%)病灶位于颅骨骨板,3例(6. 7%)位于骨缝;76例颅骨组患儿中,51例(67.1%)病灶位于颅骨骨板,25例(32.9%)位于骨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6例颅骨组患儿中,53例部分侵犯颅骨,23例穿透颅骨。部分侵犯颅骨者中,46例(86.8%)病灶位于颅骨骨板,7例(13.2%)位于骨缝;穿透颅骨者中,5例(21.7%)病灶位于颅骨骨板,18例(78.3%)位于骨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 121例患儿共完整切除病灶121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15个月,均未见肿物复发<结论皮样囊肿是儿童头皮及颅骨常见肿物,低龄儿童发生率高。病灶可以局限于头皮,或穿透颅骨不同层次。位于骨缝处的病灶更易侵犯颅骨及穿透颅骨。早期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 祝永杰王刚何俊平高喆钱静邱德智郑雷王新法张瑞张献礼颜青
- 关键词:皮样囊肿头皮颅骨神经外科手术疾病特征
- 儿童脑实质巨大脉络丛乳头状瘤术后复发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脑室外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脑实质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肿瘤组织起源于脑实质,病理学结果证实为脉络丛乳头状瘤。结论:脑室外脉络丛乳头状瘤为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良性肿瘤,复发率极低,明确诊断须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全切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 张瑞王新法高修成钱静郑雷祝永杰王刚何俊平
- 关键词:脉络丛乳头状瘤复发
- 儿童颅缝早闭症合并Chiari畸形的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颅缝早闭症合并Chiari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4月至12月收治的16例儿童颅缝早闭症合并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儿中,未合并脑积水的12例均行颅缝再造术或颅面重建术,其中1例于术后7个月再次行后颅窝成型+枕下减压术;另合并脑积水的4例患儿中,3例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面重建术,其中1例于术后5个月再次行后颅窝成型+枕下减压术;另1例为Pfeiffer综合征,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窝成型+枕下减压术治疗。术后3、6、12个月对所有患儿行门诊随访,复查头颅MRI以评估脑组织发育、脑室变化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情况。结果16例患儿的手术均成功,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复查头颅CT,15例患儿的颅腔容积均扩大,颅骨畸形均得到改善;另1例因治疗未结束未进行评估。16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12.1±2.0)个月(10~18个月)。复查头颅MRI显示,脑组织发育良好,小脑扁桃体位置均未见进一步下降;行分流术的4例患儿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所有患儿均无神经功能缺失,且家长对其颅面部外观的改善均表示满意。结论颅缝早闭症合并Chiari畸形术前应全面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且一期行颅面外科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 祝永杰王刚何俊平高喆钱静邱德智郑雷王新法张瑞张献礼
- 关键词:颅缝早闭ARNOLD-CHIARI畸形儿童
- 内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婴儿孤立性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症的临床疗效评估被引量:1
- 2023年
- 评价内窥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婴儿孤立性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症的早期疗效。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行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孤立性非综合征型矢状缝早闭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手术方式均为内镜下微创手术,术后采用仰卧位睡姿辅助治疗。利用计算机辅助重建技术对患儿术前及术后3个月头颅薄层CT扫描图像进行重建及测量,统计分析手术前后颅骨指数、颅腔容积及颅顶点、鼻根、枕后最远点之间的夹角(VNO角度)的差异变化。共103例患儿纳入统计,男85例,女18例,患儿接受手术时的年龄为(2.1±0.8)个月,体重为(6.1±0.9)kg。患儿术后颅骨指数为(84±6)%,明显大于术前[(70±5)%](P<0.001);患儿术后颅腔容积为(947±130)cm^(3),明显大于术前[(748±104)cm^(3)](P<0.001);患儿术后VNO角度为(45±4)°,明显小于术前[(55±4)°](P<0.001),患儿术后头型矫正效果满意。内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是治疗婴儿矢状缝早闭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改用仰卧位睡姿取代辅助头盔的情况下,患儿术后头型矫正效果满意。
- 李光王刚高喆郑雷颜青张献礼邱德智
- 关键词:内窥镜临床疗效
- 评价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下额眶重建术治疗额缝早闭症的早期疗效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价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的基础上运用额眶重建术治疗儿童额缝早闭症的早期疗效,同时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在儿童颅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7例经CT扫描重建后证实为孤立性非综合征型额缝早闭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利用Mimics 15.0软件将患儿术前、术后头颅薄层CT扫描图像进行重建,计算患儿前颅容积、全颅腔容积以及额角。利用配对t检验对患儿术前、术后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儿接受手术的年龄为(18.84±19.38)个月,手术时间为(222.29±48.99)min,输血量为(252.94±48.99)ml。17例患儿术前前额容积为(216.84±62.56)cm3,全颅腔容积为(967.03±271.65)cm3,额角为(99.97±6.09)°。术后患儿的前额容积为(266.55±69.82)cm3,全颅腔容积为(1 072.71±258.48)cm3,额角为(119.37±8.97)°,差异较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儿头型均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额缝早闭症患儿的治疗,额眶重建术是一种安全且高效的治疗方法。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有助于提高颅面外科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定量评价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手术效果。
- 颜青何俊平高喆钱静邱德智祝永杰郑雷王新法王刚
- 关键词:儿童三维重建
- 额眶桥前移加双顶骨瓣成形替代额骨瓣治疗儿童额缝早闭四例并文献复习
- 2019年
-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额缝早闭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头颅CT平扫+三维重建确诊。4例患儿术中均采取额眶桥前移、双顶骨瓣成形替代额骨瓣的手术方式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4例患儿随访9~20个月,术后外观改善满意,额角及颅腔容积均明显增大。
- 郑雷颜青王刚何俊平高喆钱静祝永杰邱德智
-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骨瓣成形神经外科三维重建
- 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儿童脂肪终丝8例报告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儿童脂肪终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的脂肪终丝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术中暴露左侧L4~L5或L5~S1椎板间隙,切开椎间韧带及黄韧带,显微镜下打开硬脊膜和蛛网膜,辨认脂肪终丝,经电生理刺激无明显反应后切断脂肪终丝。术后3个月复查腰骶部MRI,随访时间3~15个月。结果:8例患儿术后MRI均提示脂肪终丝离断,术后无脑脊液漏及感染的发生,未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儿童脂肪终丝安全有效,该术式对正常解剖结构损伤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郑雷王刚何俊平高喆钱静祝永杰邱德智王新法张瑞张献礼颜青
- 关键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