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宪忠
-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银河系卫星星系搜寻和物理性质研究进展
- 2022年
- 近十几年来,银河系卫星星系搜寻取得了重要进展。截至2021年,已发现卫星星系60余个,并且该数目随着下一代图像巡天的开展还将继续增加。全面普查卫星星系族群不仅对准确刻画近邻宇宙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还能用来检验星系形成模型和暗物质性质。卫星星系作为星系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物理性质的研究也是理解星系形成与演化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介绍了近十几年来卫星星系的搜寻进展,对卫星星系物理性质做了总结,最后展望下一代巡天对该领域带来的机遇。
- 潘治政潘治政房敏杨超
- 关键词:银河系矮星系
- 星系形成和演化的观测研究
- 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星系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是天体物理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之一.近三十年来基于新技术方法建成的革命性的新一代天文观测仪器设备提供了全电磁波段高灵敏、高分辨率的天文观测,可以对星系整体上在宇宙大爆炸之后诞...
- 郑宪忠
- Cosmic Star Formation in the last 8Gyrs
- 星系中的恒星形成随时间的演化规律是确定星系如何形成并演化的关键性观测课题之一。最近的大样本深度红移巡天和多波段深场巡天使人们对星系在宇宙过去8Gyr(z<1)的特征演化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将报告我们利用 Chandr...
- 郑宪忠
- 关键词:恒星形成率
- 文献传递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墨子巡天望远镜)
- 2024年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即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学科平台建设项目,双方于2018年3月1日召开望远镜项目预研启动会,2019年7月正式开展望远镜建设,2023年8月望远镜建成并开展调试观测,2023年9月17日望远镜首光仪式暨科学战略研讨会召开,并成功发布仙女座星系图片,标志着望远镜设备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已经可以开展天文观测研究。墨子巡天望远镜口径2.5米,采用国际先进的主焦光学系统设计和主镜主动光学矫正技术,可实现3度视场范围内均匀高像质和极低像场畸变成像,配备7.65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具备大视场、高像质、宽波段的特点。墨子巡天望远镜安置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海拔4200米的天文台址,是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首个投入运行并开展天文观测研究的大型设备。墨子巡天望远镜通过获取天体高精度位置和多波段亮度观测数据,监测移动天体和光变天体,高效搜寻和监测天文动态事件,可以在高能时域天文、太阳系天体普查、银河系结构和近场宇宙学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创新成果。同时,墨子巡天望远镜将面向国家航天强国战略,开展太阳系近地天体等搜寻与监测研究,服务航天安全和深空探测战略需求。
- 孔旭杨戟杨戟王坚郑宪忠王坚范璐璐王挺贵娄铮朱青峰王挺贵赵海斌吴雪峰
- 关键词:光学望远镜近地天体
- 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时域天文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天文学和相关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方向,而时域天文的发展需要高性能的时域天文观测设备,以及能发挥设备观测能力的优质天文台址。2019年6月,青海省科技厅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专项针对青海冷湖优良的天文观测条件及未来将落户冷湖的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观测能力,利用现有的天文观测设施开展了一系列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光学时域天文的观测研究,如光学时域天文的观测策略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暂现源数据处理系统搭建,并利用姚安光电阵列CHES和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Ⅲ等设备进行时域天文观测。先导研究还包括围绕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开展的一系列前期研究,如WFST暂现源观测管线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搭建,WFST对暂现源观测的预研,利用WFST开展星系形成和演化的预研,以及中子星、黑洞、引力波等的理论预研等。
- 蒙克来孙天瑞胡镭胡茂凯郑宪忠刘继峰张春光陈孝钿金志平马洪庞成群韦大明李正阳刘慧根余周毅周济林刘怡吴雪峰
- 近邻宇宙大星系潮汐结构的搜寻研究
- 2025年
- 在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等级成团模型中,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并合过程是星系质量增长的重要机制,会在星系周围产生一些低面亮度的潮汐结构.观测上,需要长时间曝光并结合特定的图像处理技术以获得更深的图像,从而能够探测和研究这些较暗的结构.为寻找近邻星系周围的潮汐结构,从前人给出的源表中筛选出76个大星系样本,并利用ZTF(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时域巡天的g和r两个波段的数据进行图像叠加,得到的深场图像的平均深度(面亮度极限)为μ_(g)(3σ,10''×10'')=(28.86±0.27)mag/('')^(2),μ_(r)(3σ,10''×10'')=(28.65±0.27)mag/('')^(2)(其中为天光背景噪声标准差),与国际上多数同类深场巡天深度相当.在所有样本星系中,22个星系周围已知存在潮汐结构,成功探测到其中20个星系附近的结构,并在一个星系周围首次发现了潮汐结构.对其中的星系NGC 5907周围的星流结构分析了形态并与前人文章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单一环状星流的结论.其次,分析了在星系NGC 4725周围新发现的3个暗弱潮汐结构,其中位于东北侧的结构颜色较蓝(g、r波段星等差g-r约0.4-0.6),与东北方向的伴星系NGC 4747颜色相似,可能源于两个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位于东侧和东南侧的结构在位置和形态上对应于一个整体的环状结构,其颜色均较红(g-r约0.7-0.9)且与NGC 4725东侧外晕颜色一致,可能来源于较年老的矮椭球星系的潮汐瓦解,或者是NGC 4725在与NGC 4747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被撕扯出去的盘成分.后续还需利用更高分辨率、更深的WFST(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及其他波段数据对发现的潮汐结构进一步验证,并通过数值模拟帮助理解星系相互作用过程.最后,在部分样本星系图像中发现延展的前景银河系卷云污染,其面亮度较低(暗于μ_(g)=26 mag/('')^(2))且颜色(g-r约0.41)蓝于河外星系等天体成分.结果显示,这类卷云反射光会影响星系�
- 黄松立房敏刘文浩郑宪忠潘治政刘滨阳潘治政常江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