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炎

作品数:50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健康
  • 12篇健康教育
  • 11篇影响因素
  • 9篇农村
  • 6篇饮食
  • 6篇营养
  • 6篇年级
  • 6篇农村居民
  • 6篇小学生
  • 6篇村居
  • 5篇知识
  • 5篇流动儿童
  • 5篇家庭
  • 5篇儿童
  • 4篇流动人口
  • 4篇老年
  • 4篇老年人
  • 4篇干预
  • 3篇饮食习惯
  • 3篇饮食行为

机构

  • 48篇北京市疾病预...
  • 1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市房山区...
  • 2篇北京市海淀区...
  • 2篇北京市爱国卫...
  • 2篇北京市预防医...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48篇张炎
  • 16篇黄梨煜
  • 14篇喻颖杰
  • 14篇段佳丽
  • 12篇郭丹丹
  • 10篇曹若湘
  • 9篇纪颖
  • 7篇孙剑颖
  • 7篇孟璐璐
  • 7篇刘枫
  • 6篇金庆中
  • 6篇沙怡梅
  • 6篇马蕊
  • 5篇余晓辉
  • 5篇赵耀
  • 4篇吴淑艳
  • 4篇于立鹏
  • 4篇王瑜
  • 3篇王东
  • 3篇曹红霞

传媒

  • 10篇中国健康教育
  • 7篇实用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首都公共卫生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2篇中国校医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健康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人口与发展

年份

  • 7篇2025
  • 7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五年级学生超重肥胖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4所规模和教育水平中等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3.3%和9.3%,男生超重肥胖率(33.5%)高于女生(10.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生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家主要由妈妈照顾的学生超重肥胖率较低,常喝含糖饮料以及常吃西式快餐的学生超重肥胖率较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男生,女生超重肥胖的可能性更低(OR=0.23,95%CI:0.14~0.38);相对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超重肥胖的可能性更低(OR=0.48,95%CI:0.31~0.75);相对于学生在家中主要由他人照顾,主要由妈妈照顾的学生超重肥胖的可能性更低(OR=0.76,95%CI:0.61~0.95),相对于父母超重肥胖的学生,父母消瘦和BMI正常的学生超重肥胖的可能性更低(OR=0.15,95%CI:0.03~0.72;OR=0.52,95%CI:0.33~0.82)。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相对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多方面的联合干预,以控制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
张睿张炎曹若湘肖琴
关键词:超重肥胖
北京市农村居民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被引量:42
2007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改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对全市10个远郊区县的5236名13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农村居民对高血压8个主要危险因素全部认知率24.5%;对糖尿病7个主要危险因素全部认知率16.7%。居民对流感的4个主要预防措施全部认知率为71.2%;对预防肠道传染病的4个主要措施全部认知率为60.6%。居民健康知识掌握呈现出平原地区的居民最好,山区居民最差的情况。居民主要希望通过电视(73.4%)、广播(33.6%)和健康大课堂(29.8%)方式来获取健康知识;而目前主要是通过电视(87.4%)、广播(35.6%)和报纸(33.3%)方式获取知识。结论北京市农村居民慢性病预防知识有待提高;今后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以电视、健康大课堂和广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吴淑艳张炎刘枫孙剑颖于立鹏曹红霞王星火
关键词:农村居民健康教育
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主要看护人的饮奶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主要看护人的饮奶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保障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提高家庭主要看护人饮奶知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9—12月对北京市16个区的三至十二年级的中小学生家庭主要看护人进行调查。分析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主要看护人饮奶知识现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主要看护人饮奶知识的影响因素。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主要看护人的饮奶知识平均分为(11.03±2.32)分,饮奶知识达标率为40.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35岁、35~<45岁;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技校、大专/职大、本科及以上;家庭人均年收入40 000~<70 000元、≥70 000元的家庭看护人饮奶知识达标的可能性更高(P均<0.05)。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主要看护人饮奶知识达标率有待提升,应重点向家庭主要看护人普及《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饮奶推荐量及如何识别奶制品等基础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年、低文化程度、低收入家庭看护人的饮奶知识普及。
郭馨月郭丹丹马蕊于博姚一泓黄梨煜张炎马声喻颖杰段佳丽
关键词:看护人影响因素
北京市农村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及认知调查被引量:8
2011年
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生活行为方式有关,可以通过普及健康知识、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得到控制〔1〕。近年来,农村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迅速,已接近城市居民的患病水平〔2〕,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
王瑜张炎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患病农村居民
北京市家庭主要看护人饮奶知信行对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的影响研究
2025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主要看护人饮奶知信行情况及其对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的影响,为提高家庭主要看护人饮奶知信行水平、保障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12月,调查组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使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家庭饮奶行为问卷”对北京市16个区的三至十二年级的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及家庭主要看护人饮奶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主要看护人知信行得分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北京市家庭主要看护人饮奶知信行对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的影响。结果 研究共纳入9 758名中小学生及其家庭主要看护人。北京市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日均摄入量的中位数为319.82 g,47.39%的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日均摄入量不达标。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主要看护人饮奶知信行得分为(16.56±3.19)分(总分24分),饮奶知识得分为(4.76±1.58)分(得分率31.13%),饮奶态度得分为(6.27±1.53)分(得分率65.98%),饮奶行为得分为(5.53±1.73)分(得分率46.6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主要看护人饮奶态度(OR值:1.034,95%CI:1.007~1.063)、行为(OR值:1.121,95%CI:1.094~1.149)是影响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量的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部分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日均摄入量不足,60%以上的中小学生家庭看护人知信行得分不达标,中小学生家庭主要看护人饮奶态度、行为是影响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家庭主要看护人《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宣教,开展饮奶推荐量及如何识别奶制品等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其向好的态度、行为转变,同时给予科学指导和干预,引导中小学生科学饮奶。
郭馨月郭丹丹马蕊于博姚一泓黄梨煜张炎马声喻颖杰段佳丽
关键词:奶类看护人知信行
北京市农村居民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年龄≥13岁的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5310人。结果北京市农村居民对常见慢性病各危险因素的认知正确率均在50%以上,对常见传染病各项预防措施的认知正确率在80%以上,认知水平与地形、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关。农村居民希望获取的健康知识,前3位依次是合理饮食(77.1%)、预防慢性病(67.8%)和预防传染病(64.0%);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前3位的是电视(71.7%)、健康大课堂(44.2%)和广播(34.2%);而希望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前3位的依次是电视(63.0%)、健康大课堂(55.4%)和医生咨询(40.0%);地形、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居民对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选择。结论农村居民对传染病的认知情况好于慢性病;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对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选择,均与地形、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应因地制宜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健康教育工作。
秦雪英张炎吴淑艳王雪茵胡永华
关键词:农村居民健康教育影响因素
家庭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分析家庭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指导留守儿童健康饮食行为养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在贵州和安徽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4个县,每个县里随机抽取农村户籍为主的小学各4所共16所,在每所小学五六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2371名儿童及其主要照料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蔬菜、水果、肉、蛋、奶、碳酸饮料、快餐等摄入频次,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从饮食摄入频率来看,每周能够摄入≥4次水果、蛋类、奶类的留守儿童分别为44.9%,35.1%,28.5%,非留守儿童分别为57.2%,38.5%,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53,10.45,46.67,P值均<0.0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家庭亲密度、照料人饮食行为与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7,0.49,P值均<0.05),父亲单方照料儿童与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呈负相关(β=-1.21,P=0.03)。结论留守儿童的饮食行为与家庭的亲密度、照料人身份和照料人的饮食行为密切相关。
纪颖何欢李子耕云青萍史宇晖王燕玲张炎常春
关键词:饮食习惯家庭农村人口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小学生饮食行为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了解城市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家庭环境因素对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儿童的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4所规模和教育水平中等的小学五年级共507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0.3%的儿童蔬菜食用频率达到每周6~7 d,水果的食用频率低于蔬菜(67.8%),肉、蛋、奶豆类的食用频率较低(每周食用6~7 d的分别占57.5%,45.3%,60.0%,17.3%);部分儿童每周不食用蔬菜水果肉蛋奶豆类食品,其中不食用豆类的儿童最多,达9.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的饮食行为(β=0.21)、家长对零食的限制(β=0.21)、家庭亲密程度(β=0.15)、家庭月收入(β=0.13)可促进儿童养成良好饮食行为,家庭零食的储备情况与儿童良好饮食行为养成呈负相关(β=-0.11)(P值均<0.05)。结论城市小学生的饮食行为受多种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的饮食环境。可以通过对家长的宣教和引导,规范家庭饮食环境,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吴一凡王东张雪莹李可欣张炎曹若湘
关键词:饮食习惯家庭健康教育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解读被引量:3
2012年
对卫生部下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进行了全面解读。介绍了《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该规范制定的必要性,规范的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对规范中涉及的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适用范围,调查机构权责,调查员制度,调查程序内容和结论,以及调查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监管部门关系等具体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袁伯华腾仁明张炎李泰然
关键词: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一种非接触非侵入无损伤的糖分监测预警干预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非接触非侵入无损伤的糖分监测预警干预方法,包括:收集在历史阶段中关于目标糖尿病人的个人血糖水平的光谱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识别光谱数据中的噪声和背景信号干扰并移除,通过回归分析算法得到关于个人血糖水平的拉曼...
曹若湘刘秀颖段佳丽黄梨煜孟璐璐张炎赵海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