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洪浩

作品数:2 被引量:4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单砂体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砂体
  • 1篇双界面
  • 1篇气藏
  • 1篇桥区
  • 1篇注气
  • 1篇古地貌
  • 1篇古地貌恢复
  • 1篇风化
  • 1篇风化壳
  • 1篇高分辨率
  • 1篇高分辨率层序
  • 1篇高分辨率层序...
  • 1篇高分辨率层序...
  • 1篇层序
  • 1篇层序地层
  • 1篇层序地层学
  • 1篇储层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作者

  • 2篇闫海军
  • 2篇马洪浩
  • 1篇何东博
  • 1篇黄航娟
  • 1篇冀光
  • 1篇贾爱林
  • 1篇魏铁军
  • 1篇郭建林
  • 1篇王国亭
  • 1篇罗超
  • 1篇田国庆
  • 1篇许文壮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适用于注气储层描述的单砂体解剖技术被引量:2
2015年
国内外实践已经证明二氧化碳驱油是一种成功的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技术。由于气体的易流动性,注气过程中往往存在气窜的问题。单砂体精细解剖技术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密井网资料基础上,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采用层次界面分析技术,分析隔夹层分布模式及砂体叠置模式,刻画单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模及形态。依据能量单元研究方法,建立高渗条带划分标准,刻画高渗条带分布范围,预测注气井组气窜方向和规模,为注气调剖提供依据。另外,基于单砂体精细解剖和气窜优势通道评价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注气储层单砂体精细解剖的技术流程,该技术能够科学地解决注气过程中气窜问题,同时为精细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提供借鉴。
闫海军郭建林罗超贾爱林马洪浩魏铁军
关键词:单砂体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古地貌恢复及对流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区气藏评价阶段为例被引量:43
2016年
目前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对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综合分析常用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各自的优点,形成了"双界面"古地貌恢复新方法。该方法以确定上覆地层标志面和下伏地层基准面作为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础,以完钻井和地震资料分别求取地貌值为核心,绘制古地貌值的平面分布图,实现了古地貌恢复的半定量化。最后依据区域古地貌分析结果,进行古地貌单元的划分。该方法操作方便、准确快捷。同时依据古地貌划分结果及分布特征,分析了古地貌对流体分布的控制作用,有效指导了油气田富集区优选和产能建设。
闫海军何东博许文壮王国亭冀光田国庆霍俊洲马洪浩黄航娟谢题志
关键词:风化壳双界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