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晶
-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西南地区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脓毒症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中国西南地区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2年间脓毒症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脓毒症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并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出院诊断、出院科室、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预后;比较住院期间不同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住院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568例脓毒症患者,中位年龄58(35,74)岁,男性2147例(占60.17%),中位住院时间13(8,24)d,中位住院费用3.98(1.87,8.83)万元。2年间脓毒症病例数超100例的住院科室分别为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儿科、肾内科、急诊内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感染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新生儿监护室和急诊外科,其中ICU(包括中心ICU和EICU)患者1210例(占33.91%)。ICU患者住院费用较高〔6.7(3.1,15.5)万元〕,住院时间较长〔9(3,17)d〕,病死率较高〔35.29%(427/1210)〕。3568例脓毒症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448例,存活3120例。死亡组脓毒症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年龄(岁):75(60,86)比57(30,71),男性比例:67.86%(304/448)比59.07%(1843/3120),住院费用(万元):6.7(3.0,16.9)比3.7(1.8,8.1)〕,合并糖尿病比例明显低于生存组〔4.91%(22/448)比10.45%(326/3120)〕,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生存组〔d:10.0(3.0,19.0)比13.0(8.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优势比(OR)=0.75,95%可信区间(95%CI)为0.59~0.96〕、高龄(OR=1.04,95%CI为1.03~1.05)及合并糖尿病(OR=0.32,95%CI为0.19~0.54)是脓毒症患者发生住院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中国西南地区脓毒症疾病负担较重,尤其是ICU患者病死率高、住院费用高,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重。男性、高龄及合并�
- 付晶张瑞鹏许美馨王新张洋冯璇璘常莉
- 关键词:脓毒症流行病学
- 生脉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氧代谢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及分析生脉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氧代谢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程度,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感染性休克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d及7d氧代谢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1d及7d观察组氧代谢指标SvO2、O2ER及VO2水平分别为(70.26±5.67)%、(54.64±5.66)%、(130.24±4.99)ml/(min·m2)及(73.64±5.88)%、(59.84±5.93)%、(121.61±4.80)ml/(min·m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氧代谢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生脉注射液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王一凡曾杰付晶许海东罗江蓉
-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感染性休克氧代谢血清细胞因子
- 积极探索在紧急医学救援教学中应用实景沉浸式体验模拟教学模式被引量:4
- 2023年
- 自2012年我国第一批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建成开始,在过去10余年的时间,我国的卫生应急队伍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共有40支国家级医疗应急队伍,包括32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5支中毒救治队伍、3支核辐射救治队伍[1]。其中,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需求最大、建设最多、用途最广。
- 付晶段焕玲黄雷吕传柱
- 关键词:中毒救治核辐射
- 早期呼吸支持救治急性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支持救治急性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急诊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5例急性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50例患者在存在自主呼吸条件下,依据昏迷、发绀等临床症状以及呼吸监测指标,早期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45例患者在呼吸停止后5分钟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痊愈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痊愈率[92.0%(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34/45)](P=0.028),试验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47.3±8.2)小时]明显少于对照组[(86.5±10.8)小时](P<0.001);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和低血压发生率[58.0%(29/50),4.0%(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2.2%(37/45),17.8%(8/45)](P=0.010,P=0.029)。结论早期呼吸支持救治急性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临床效果确切,不仅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能够降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付晶施阳
- 关键词: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 肺结节病的诊疗新进展被引量:17
- 2015年
- 肺结节病( lung 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理改变为非干酪性肉芽肿,可侵犯全身各器官,较多累及淋巴结、肺、肝、脾及皮肤等,好发于20~40岁女性。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手段的提高及免疫病理知识的丰富,临床对肺结节病的认识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由于该病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确,目前其最佳治疗方法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疗程尚存较大争议。本文主要对肺结节病的诊断及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 付晶梁宗安
- 关键词:肺结节病
- 以降钙素原指导急诊科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急诊科发热患者中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以"发热"为主诉收入院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T指导治疗组(P组)和常规检查指导治疗组(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时间、费用、累积DDD数、临床治愈率,记录PCT值随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结果 P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时间、抗菌药物治疗费用、累积DDD数、住院时间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抗菌药物使用,PCT值呈逐步下降趋势。结论检测及动态监测PCT值对临床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判断患者感染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付晶施阳王雷王一凡
- 关键词:降钙素原发热待查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