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密苏里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社会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CiteSpace的草地恢复研究进展与前沿分析 2025年 本文基于中文CNKI数据库和英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系统检索并筛选以草地恢复为主题的学术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发文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国内虽在该研究领域起步较晚,但发文量增速显著且呈波动上升趋势,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其次为中国。中国学者及机构在草地恢复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逐年提升,中国科学院处于核心地位,但作者及机构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热点研究分析表明,国内研究热点主题为:研究区域、恢复措施、研究目的;国际研究热点主题为:退化原因、恢复措施、草地功能。关键词时间线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草地恢复研究分为起步、试验和发展3个阶段。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未来国内研究热点主要为:青藏高原草地系统恢复、植被类型与生态系统功能;国际研究热点主要为种子库和生境变化。本文旨在揭示国内外草地恢复研究热点及前沿,并结合我国草地退化现状,为未来草地恢复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蒋心灵 霍姿诺 袁媛 梁庆祯 范玉兵 秦华关键词:草地恢复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中国式"邻避运动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对22个邻避案例的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 本文使用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003—2015 年间22 个典型的邻避运动案例进行系统的比较。结合中国抗争政治的特点提出理解邻避运动成功的探索性分析框架,指出相较之资源动员理论,政治机会理论对当下"中国式"邻避运动结... 高新宇 秦华关键词:政治机会 资源动员 美国环境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综述:兼论环境与资源社会学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美国是现代环境社会学学科的主要起源地。因历史根源和体制因素,关于自然环境的社会学研究在美国分化为两个大致平行发展的子领域——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虽然国内学界已有大量对西方环境社会学研究的综述和一些对美国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整体比较的介绍,但目前尚缺少对美国自然资源社会学研究的系统完整的描述。本文对美国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进行了全面的对照性评述,并总结了近年来对这两个分支学科间关系的前沿社会学分析。作者希望借本文能进一步增进国内学界关于建设一个全面的、新型的中国环境与资源社会学的探讨。 秦华 卢春天 江沛 高新宇关键词:环境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知识社会学 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分配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城市化一直是发展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符合城市发展特征的区域发展战略和科学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可以有效引导城市群高质量协调发展,但城市化与发展战略是否匹配的问题在地理学上始终缺乏深度应答。此外,随着对农业和生态空间的管控愈加严格,既定的建设用地指标越来越有限,如何对建设用地进行合理分配对于区域资源要素配置十分关键,也关乎区域城市群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发展地理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核心—外围”理论,综合考虑城市化的3个子系统(人口、经济、土地)和城市空间关联强度,分析“虹吸”和“辐射”效应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解读中国两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否与城市群综合发展特征相匹配,并基于此完成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指标的量化分配。结果表明:京津冀核心城市(北京和天津)与外围城市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表现出明显的“核心—外围”结构;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虹吸效应”逐渐减弱,北京市的发展首位度降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在研究时段内首尾5年的增长率由53.89%降低至10.60%。长三角“辐射效应”始终较为明显,呈现小区域多增长极带动的发展格局。随着城市化逐渐推进,京津冀呈协同发展趋势,长三角的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量化分配的结果对比政府自上而下的指标分配数据,其波动性降低,稳健性明显。本文从发展地理学视角证实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与当前城市发展特征相匹配,并为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撑。 李万隆 崔耀平 崔耀平 秦耀辰 董俊武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 虹吸 建设用地 “中国式”邻避运动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对22个邻避案例的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2017年 使用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003—2015年间22个典型的邻避运动案例进行系统的比较,结合中国抗争政治的特点提出理解邻避运动成功的探索性分析框架,指出相较资源动员理论,政治机会理论对当下"中国式"邻避运动结果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风险感知、东部地区、互联网动员、中央媒体支持性报道以及温和型运动策略并存是运动成功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邻避设施,风险感知、东部地区、互联网动员与中央媒体支持性报道并存是污染类邻避运动成功的影响因素;风险感知、东部地区、互联网动员、公民参与与中央媒体支持性报道并存是风险集聚类邻避运动成功的影响因素;风险感知与东部地区共存是心理不悦和污名化类邻避运动成功的影响因素。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我们发现环保组织介入运动可能阻碍抗争的成功。此外,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抗争结果的研究方法。 高新宇 秦华关键词:政治机会 资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