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安琪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肿瘤
  • 3篇结直肠
  • 3篇肠癌
  • 2篇直肠癌
  • 2篇疏肝
  • 2篇疏肝散
  • 2篇气滞
  • 2篇中医
  • 2篇综合征
  • 2篇黛力新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加味
  • 2篇加味柴胡疏肝...
  • 2篇功能性腹痛
  • 2篇功能性腹痛综...
  • 2篇腹痛
  • 2篇肝郁
  • 2篇肝郁气滞
  • 2篇柴胡

机构

  • 8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王安琪
  • 4篇樊志敏
  • 1篇吴坚芳
  • 1篇陆喜荣
  • 1篇陶鸣浩
  • 1篇王璐
  • 1篇戴晓兰
  • 1篇胡芸

传媒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PS)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挖掘中西医结合治疗FAPS患者的优势,为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更多依据。  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
王安琪
关键词:肝郁气滞型黛力新加味柴胡疏肝散
文献传递
基于知识图谱中医药诊治功能性肠病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基于知识图谱探讨中医药诊治功能性肠病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以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各库1992年1月至2022年4月中医药诊治功能性肠病的相关研究文献,利用Cite Space、VOS-viewer软件对作者、研究机构、发表时间、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检索到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肠病的相关文献共计2081篇,筛选后纳入1506篇。分析结果显示:领域年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以唐旭东、周福生、任晓暄等代表的研究团队为核心形成了多个稳定、高产的代表性研究团队,部分团队及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合作并不紧密;相关研究的高产机构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为代表;该类研究形成了“电针”“名医经验”“结肠疾病”“热敏灸”等天然聚类。近年来,中医药诊治功能性肠病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领域的功能性肠病的中药复方、发病、作用机制等。结论中医药诊治功能性肠病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本研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作出直观展示,以期为后续中医药诊治FBDs提供文献依据及可行性建议。
吕政融樊志敏黄楚月李志利王安琪王玉婷
关键词:功能性肠病中医药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类器官模型在结直肠癌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3年
类器官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研究模型,在疾病发展、药物筛选、新药研发、个性化医疗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结直肠癌类器官模型已较为成熟,本文对结直肠癌研究中的常见模型及其类器官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李志利王璐王玉婷黄楚月王安琪王安琪樊志敏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模型结肠癌直肠癌
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腹痛综合征3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PS)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60例肝郁气滞型FA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每日1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加味柴胡疏肝散煎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RS疼痛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改变情况,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RS疼痛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1)。结论:运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能有效改善肝郁气滞型FAPS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王安琪吴坚芳
关键词:功能性腹痛综合征肝郁气滞黛力新加味柴胡疏肝散SASSDS
基于历史数据的肠癌术后肠功能紊乱方药分析
2022年
目的 归纳总结肠癌术后肠功能紊乱的常用中药模式及配伍规律。方法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0)检索筛选数据库获得肠癌术后肠功能紊乱的中药处方,对检索结果进行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并采用关联规则、系统聚类等方法分析处方的用药规律。结果 收录处方102首,涉及中药283味;其中温、平药性及甘、苦药味占比较高,归经以脾、胃、肺、肝经的用药多。挖掘得到高频药物组合28组(频次≥30次)、药物关联规则21条、潜在新处方10首。结论 中医药治疗肠癌术后肠功能紊乱以四君子汤为基础,虚、湿、瘀、毒互结,临床还应兼顾肺、肝共治,综合改善症状。
王安琪王玉婷李志利黄楚月吕政融樊志敏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功能紊乱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气液界面培养肠道类器官的医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类器官技术是继2D细胞系、动物、异种移植模型之后崭新的生物学研究体系,2017年被《Nature》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生物学技术。这种基于基质胶构建的类器官模型是一种能在体外模拟人体器官功能、结构的三维细胞复合体,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其中,经由气液界面培养的类器官模型因其能够在体外重现肿瘤免疫微环境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气液类器官的诞生、发展及其在以肠道疾病为首的多种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概述,探讨气液界面培养的类器官体系在药物敏感性实验、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该模型在目前研究应用中的不足与展望进行分析,旨在为未来疾病研究、药物开发以及实现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
黄楚月王璐王一孔德松李志利吕政融王安琪王玉婷樊志敏
关键词:气液界面免疫微环境
基于外泌体miRNA靶向诊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源于循环外泌体的miRNA可以从细胞代谢以及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调节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此外,外泌体miRNA还具有反映结直肠癌的分期、疗效、化疗耐药性以及复发风险的潜力。基于其生物学特征,本文系统梳理了外泌体miRNA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并阐明了基于miRNA靶向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机制,旨在为外泌体miRNA成为结直肠癌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和创新性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王玉婷王安琪李志利吕政融黄楚月樊志敏
关键词:外泌体MIRNA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靶向治疗
“参芪桃红汤”辅助治疗脾虚络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49例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参芪桃红汤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方案治疗脾虚络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虚络瘀型CAG伴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49例、对照组完成48例。2组患者入组后均按标准四联抗Hp方案治疗14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参芪桃红汤,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2组疗程均为1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核因子(NF)-κB、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3(TET3)、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Hp的意向治疗(ITT)根除率、胃黏膜萎缩/肠化程度和范围(OLGA/OLGIM)分期改善率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胃脘痞塞、胃脘刺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舌下脉络瘀阻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p的ITT根除率为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治疗后治疗组OLGA/OLGIM分期改善率(69.39%/73.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92%/52.08%)(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1β、NF-κB、PD-L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ET3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结论:抗Hp治疗联合参芪桃红汤对脾虚络瘀型CAG伴Hp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Hp的ITT根除率、胃黏膜萎缩/肠化程度等的干预作用明显优于抗Hp治疗联合胃复春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促癌因子以抑制炎症反应、胃癌细胞生成转移有关。
陶鸣浩胡芸胡芸戴晓兰王安琪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香砂六君子汤血府逐瘀汤炎性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