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莉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机器学习的代谢物标志物模型识别山药保存期的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代谢物标志物模型识别山药保存期的方法,步骤为:采集不同保存时期的山药样本进行破碎和干燥处理;将山药干燥样本放入提取溶剂分别得到不同的样品进样液;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不同的样品进样液进行...
- 安莉吴绪金陈贺李萌张迪周娟马欢马婧玮李通许海康李委王铁良段然
- 氟环唑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英文)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了评价氟环唑在小麦生产上使用的残留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及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及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2 mg/kg(小麦籽粒和土壤)和0.01、0.1和10 mg/kg(小麦植株)下,氟环唑的回收率为82%~93%,相对标准偏差为3.0%~9.7%。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8.4和10~30 d。当以有效成分112.5 g/hm^2的剂量施药2次、采收间隔期为21 d时,小麦籽粒中氟环唑的残留量为<0.05 mg/kg,低于中国制定的小麦中氟环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 mg/kg)。建议氟环唑在小麦上使用时最大剂量为有效成分112.5 g/hm^2,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1 d。
- 吴绪金马婧玮汪红周玲李通安莉吴家锴张军锋
- 关键词:氟环唑小麦土壤消解动态
- 一种金纳米团簇及其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金纳米团簇及其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其中,所述金纳米团簇包括:金核中心结构;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通过金‑硫键结合在金核表面形成的第一层配体结构;L‑精氨酸通过氢键与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
- 陈贺吴绪金安莉周娟张迪马欢马婧玮李萌李通许海康马莹王铁良曹秀弓利珊
- 基于机器学习的标志代谢物模型预测山药最佳采收期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标志代谢物模型预测山药最佳采收期方法,步骤为:采集不同采收时期的山药样品,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对山药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代谢物组学数据;对代谢物组学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选择与山药生长时期...
- 安莉吴绪金陈贺李萌张迪周娟马欢马婧玮李通许海康李委王铁良段然马莹
- UPLC-Q-TOF-MS/MS整合生物信息学与分子模拟 研究山药豆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 2025年
- 目的:明确山药豆的潜在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山药豆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山药豆的活性成分和对应靶蛋白;利用Universal Protein蛋白质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和Cytoscope软件构建山药豆-活性成分-靶蛋白网络,获得重要靶蛋白,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对分子对接后结合亲和力最低的配体-蛋白质复合物通过Schr?觟dinger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从山药豆中鉴定出氨基酸类、黄酮类、有机酸类和酚酸类等135个化合物,筛选出槲皮素、豆甾醇、隐丹参酮等22个潜在活性化合物,确定了IL-6、ESR1、TP53等10个关键靶蛋白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山药豆发挥功效的重要通路。分子对接显示22个化合物与核心靶蛋白的结合能均小于0,分子动力学进一步验证了结合能最低的薯蓣皂苷元与IL-6复合物的稳定性。结论:基于UPLC-Q-TOF-MS/MS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分子模拟技术明确了山药豆的营养和药用特性,为山药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安莉陈贺周娟马欢李萌马婧玮李通许海康梁慧珍吴绪金
- 关键词:活性成分生物信息学分子模拟
- 不同品种山药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被引量:10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山药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方法参照GB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山药中氨基酸含量,通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及综合性评价。结果20种山药中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7.21~8.71 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比为27.86%~34.89%。各地均以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总含量分别为20.77 g/100 g和26.18 g/100 g。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2.78%,综合评分排名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利川山药、西施山药、云岭山药。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区分不同品种山药中氨基酸差异,为山药中氨基酸评价、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良种选育、种植技术改良等方面提供可行性参考。
- 朱会丽杨静马欢周娟李萌马婧玮安莉吴绪金
- 关键词:山药必需氨基酸主成分分析氨基酸含量
- 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 2024年
- 研究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最终残留量进行长期膳食摄入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中吡唑醚菌酯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评估采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267~0.888 mg/kg。吡唑醚菌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1.83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97%左右。甘蔗中吡唑醚菌酯在儿童和成人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占短期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ARfD)均<100%。按该试验的施药方式进行施药时,甘蔗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对一般人群健康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 刘丹黎陈贺徐长利安莉许奕周娟陈培玉马莹马欢李萌
-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残留量检测
- 李果实甲哌鎓与烯效唑残留量的差异及膳食风险评估
- 2023年
- 建立甲哌鎓和烯效唑在李果实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分析甲哌鎓和烯效唑残留量差异,评估2种农药残留长期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样品前处理为QuEChERS方法,残留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在储藏183 d时,降解率分别为13%和14%,残留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储藏较为稳定。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在2个采样间隔期时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甲哌鎓和烯效唑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每千克体重分别是0.355 918、0.033 007 mg,分别占每日允许摄入量的2.90%和2.62%。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的所有人群和儿童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short term intake,NESTI)每千克体重均为0.000 095 4 mg;育龄妇女和普通人群及成年群体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每千克体重均为0.000 127 mg。李果实甲哌鎓的所有人群和儿童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占急性参考剂量的百分比(ARfD%)均为0.031 8%,育龄妇女和普通人群及成年群体的ARfD%均为0.042 3%;烯效唑的所有人群和儿童的ARfD%均为0.190 8%,育龄妇女和普通人群及成年群体的ARfD%均为0.254 0%。当基质、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一致时,采收间隔期2 h时甲哌鎓与烯效唑的残留量有显著性差异,采收间隔期7 d和14 d时2种农药残留量差异不显著,原始沉积量(采样间隔2 h)与农药类型相关,最终残留量与农药消解半衰期和采样时间相关。
- 李萌周娟陈贺马欢马婧玮许海康李通安莉吴绪金
- 关键词:烯效唑
- 一种高纯度6,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的提取方法
-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领域,涉及6,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的提取,特别是指一种高纯度6,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的提取方法。本发明通过提高提取效率、简化纯化步骤、提高产物纯度和降低制备成本,有助于推动该化合物的应用...
- 安莉吴绪金陈贺李萌张迪周娟马欢马婧玮李通许海康李委王铁良段然马莹
- UPLC-MS/MS测定山药中山药素的含量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建立山药块茎中山药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70%甲醇提取溶剂超声提取,离心,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以Shim-pack Velox C_(18)色谱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结果3种山药素分别在0.500~20.000,0.050~5.000,0.100~2.000 m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山药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101%,RSD为1.20%~4.74%。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测快速、灵敏高效,可用于山药中山药素含量定量检测分析,为山药的大面积种植、产品开发、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 朱会丽李萌马欢陈贺周娟吴绪金安莉杨静
- 关键词:山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