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娟

作品数:18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7篇山药
  • 5篇膳食
  • 5篇残留量
  • 4篇液相
  • 4篇液相色谱
  • 4篇色谱
  • 4篇相色谱
  • 3篇膳食摄入
  • 3篇摄入
  • 3篇土壤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风险评估
  • 2篇代谢物
  • 2篇代谢组学
  • 2篇质谱
  • 2篇质谱法
  • 2篇最佳采收期
  • 2篇烯效唑
  • 2篇消解动态

机构

  • 12篇河南省农业科...
  • 6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8篇周娟
  • 15篇吴绪金
  • 13篇马婧玮
  • 11篇马欢
  • 11篇李萌
  • 11篇李通
  • 10篇安莉
  • 5篇王铁良
  • 4篇马莹
  • 4篇张军锋
  • 4篇张迪
  • 2篇杨静
  • 2篇梁慧珍
  • 2篇周玲
  • 2篇汪红
  • 1篇王建
  • 1篇程绎南
  • 1篇许奕
  • 1篇胡京枝
  • 1篇郝学飞

传媒

  • 2篇农药科学与管...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棉花学报
  • 1篇中国果树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农药
  • 1篇现代农药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食品与药品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3篇2025
  • 6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烯效唑在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被引量:9
2017年
建立了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水提取,经Cleanert NH_2固相萃取柱净化,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烯效唑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10%之间(n=5)。烯效唑在3种基质中的检出限(LOD)均为0.01 ng,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棉花样品中烯效唑残留的检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2~5.0 d及15.8~19.7 d;于收获期采样,烯效唑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 mg/kg和<0.022 mg/kg。
马婧玮李通周玲张军锋周娟吴绪金
关键词:烯效唑棉花土壤消解动态
QuEChERS-HPLC-MS/MS检测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残留被引量:1
2025年
研究建立一种基于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测定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残留量的方法。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残留分别经乙腈、乙腈(含1%氨水)溶液振荡提取,PSA和C18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基质标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在豇豆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108%、79%~10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2.5%、2.3%~4.6%;方法定量限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选择性良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豇豆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灭蝇胺的残留检测。
金钟周娟马欢马婧玮许海康李通李委陈贺吴艳兵
关键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豇豆QUECHERS
HPLC法快速检测大蒜中的蒜氨酸含量被引量:3
2016年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大蒜中蒜氨酸的分析方法。鲜蒜去皮经微波灭酶后,用0.01%磷酸水溶液提取其中的蒜氨酸后,以C18柱(4.6×250mm,5μm)为色谱柱,以0.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色谱柱温度设定为30℃,进样量为20μL,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扫描检测,保留时间定性,以214nm波长下蒜氨酸峰面积定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500.0μg/mL,加标回收率为96.8%~100.7%,RSD为1.10%~2.50%,该方法样品前处理步骤简单、测定快速、灵敏度高,为大蒜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许珂珂胡京枝郝学飞吴绪金李萌周娟王建
关键词:蒜氨酸微波灭酶
一种高纯度6,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领域,涉及6,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的提取,特别是指一种高纯度6,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的提取方法。本发明通过提高提取效率、简化纯化步骤、提高产物纯度和降低制备成本,有助于推动该化合物的应用...
安莉吴绪金陈贺李萌张迪周娟马欢马婧玮李通许海康李委王铁良段然马莹
UPLC-Q-TOF-MS/MS整合生物信息学与分子模拟 研究山药豆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2025年
目的:明确山药豆的潜在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山药豆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山药豆的活性成分和对应靶蛋白;利用Universal Protein蛋白质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和Cytoscope软件构建山药豆-活性成分-靶蛋白网络,获得重要靶蛋白,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对分子对接后结合亲和力最低的配体-蛋白质复合物通过Schr?觟dinger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从山药豆中鉴定出氨基酸类、黄酮类、有机酸类和酚酸类等135个化合物,筛选出槲皮素、豆甾醇、隐丹参酮等22个潜在活性化合物,确定了IL-6、ESR1、TP53等10个关键靶蛋白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山药豆发挥功效的重要通路。分子对接显示22个化合物与核心靶蛋白的结合能均小于0,分子动力学进一步验证了结合能最低的薯蓣皂苷元与IL-6复合物的稳定性。结论:基于UPLC-Q-TOF-MS/MS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分子模拟技术明确了山药豆的营养和药用特性,为山药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安莉陈贺周娟马欢李萌马婧玮李通许海康梁慧珍吴绪金
关键词:活性成分生物信息学分子模拟
小麦和土壤中环丙唑醇残留消解动态及膳食摄入评估被引量:3
2015年
为评价环丙唑醇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通过建立乙腈提取、氮磷检测器检测方法对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样品中环丙唑醇的残留量进行检测,研究了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环丙唑醇的残留及其消解动态,并对小麦中的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环丙唑醇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空白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9.2%~95.6%,相对标准偏差为1.9%~10.0%,最小检出量为8.2×10?12 g,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 mg·kg?1,乙腈提取、氮磷检测器检测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可满足环丙唑醇在小麦上的残留分析要求。2010年和2011年,河南省、黑龙江省和江苏省3地环丙唑醇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5.5 d、18.1~34.5 d;不同施药次数、施药量及采样间隔,环丙唑醇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415 mg·kg?1。采收间隔期为14 d和21 d时,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环丙唑醇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差异均不显著;采收间隔期为7 d,有效成分108 g?hm-2施药2次与有效成分162 g?hm-2施药3次时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普通人群环丙唑醇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00 109 9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5%左右,按本试验方式进行施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吴绪金马婧玮张军锋汪红施烈焰周娟李通
关键词:施用方法小麦消解动态半衰期
基于机器学习的标志代谢物模型预测山药最佳采收期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标志代谢物模型预测山药最佳采收期方法,步骤为:采集不同采收时期的山药样品,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对山药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代谢物组学数据;对代谢物组学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选择与山药生长时期...
安莉吴绪金陈贺李萌张迪周娟马欢马婧玮李通许海康李委王铁良段然马莹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中萎锈灵残留量被引量:10
2016年
采用基质固相分散技术(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快速检测小麦植株、小麦粒和土壤中萎锈灵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及盐析处理后,用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固相萃取填料净化,H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基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0.005—0.5mg·L-1浓度范围内,不同基质中萎锈灵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8),在0.02、0.2、1mg·kg-1添加水平下,萎锈灵在不同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介于77.5%—109.7%,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1.7%—9.9%,检出限(LOD)为0.5μg·L-1,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2mg·kg-1.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分析时间短,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小麦样品中萎锈灵残留量的检测.
马婧玮周玲叶融张军锋李通俎建英周娟吴绪金
关键词:萎锈灵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小麦
基于机器学习的代谢物标志物模型识别山药保存期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代谢物标志物模型识别山药保存期的方法,步骤为:采集不同保存时期的山药样本进行破碎和干燥处理;将山药干燥样本放入提取溶剂分别得到不同的样品进样液;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不同的样品进样液进行...
安莉吴绪金陈贺李萌张迪周娟马欢马婧玮李通许海康李委王铁良段然
一种金纳米团簇及其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金纳米团簇及其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其中,所述金纳米团簇包括:金核中心结构;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通过金‑硫键结合在金核表面形成的第一层配体结构;L‑精氨酸通过氢键与6‑氮杂‑2‑硫代胸腺嘧啶...
陈贺吴绪金安莉周娟张迪马欢马婧玮李萌李通许海康马莹王铁良曹秀弓利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