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丽 作品数:18 被引量:79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河北省部分医疗机构丙肝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病例报告情况调查 2023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部分医疗机构丙肝实验室检测能力及病例报告存在的问题,提高数据质量。方法对河北省内部分医疗机构丙肝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调查,收集该机构2020年第二季度的丙肝病例资料,与现行报告标准进行核对,评价丙肝病例报告情况。结果共调查158家医院,具备丙肝抗体检测能力的医院占100.0%,具备丙肝核酸检测能力的医院占22.2%,委托外单位开展核酸检测的医院占63.3%,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病例正确率为30.0%,小于1.5岁儿童病例正确率为0.0%,确诊病例正确率为62.5%,不同级别医院确诊病例报告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医疗机构上报的正确率最高,与外送进行检测及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疗机构HCV-RNA阳性病例网络上报率均为100.0%,正确率为95.8%,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8.6%的HCV-RNA阳性病例及时网报,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院及时率高于需要外送标本的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送标本的医院中二级医院及时性高于三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地区确诊病例报告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河北省丙肝核酸检测能力较弱,基层人员病例报告正确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丙肝核酸实验室能力建设和基层医护人员培训,建立丙肝病例报告质量定期核查机制,提高丙肝诊断及病例报告质量。 马琳 张亚丽 吴小雪 王伟 王敬丘 王校丰 张玉琪 路新利关键词:丙型肝炎 核酸检测 病例报告 献血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与控制进展 被引量:7 2018年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部分国家发生献血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事件。通过加强血液的管理,采集血浆工艺的改进,献血员筛查等措施的落实,HIV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进入21世纪,该人群中再无新的聚集性疫情报道。文章对全球献血人群的艾滋病流行状况、HIV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情况进行了综述。 王伟 张亚丽 陈素良关键词:献血人群 河北省三城市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男男性行为者(MSM)高危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保定、张家口、承德三市的MSM为研究对象,获得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结果共调查1 200名MSM,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占84.5%(1 014/1 200),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1.3%(317/1 014);在与同性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236例MSM中,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3.9%(80/2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最近1周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次数、知识知晓情况、是否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过去1年是否接受过HIV检测是河北省MSM在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MSM安全套使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强化风险意识,注重心理干预,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控制HI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白广义 王伟 张亚丽 马琳 左贵锋 赵宏儒关键词: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安全套使用 2016—2022年河北省新报告HIV/AIDS晚发现情况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6—2022年河北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晚发现情况,了解全省HIV/AIDS晚发现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获得2016—2022年河北省新报告HIV/AIDS数据库,按晚发现定义识别相关病例。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晚发现比例变化趋势,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晚发现影响因素。结果2016—2022年河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数为14689,晚发现比例为33.1%。各年度晚发现比例呈上升趋势(χ^(2)=69.826,P<0.001)。不同城市晚发现比例不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民、检测咨询、医疗机构及其他来源、越高年龄组HIV/AIDS病例晚发现率更高,与家政、家务及待业人群相比,农民OR值(95%CI)为1.154(1.021~1.303);与羁押人群相比,检测咨询与、医疗机构、其他来源的OR值(95%CI)分别为1.909(1.236~2.949)、3.205(2.08~4.938)和1.808(1.136~2.875);与0~19岁组相比,各年龄组OR值(95%CI)分别为1.945(1.469~2.577)、3.279(2.458~4.375)、3.996(2.97~5.377)、5.223(3.87~7.05)和5.202(3.814~7.095)。结论2016—2022年河北省新报告HIV/AIDS晚发现比例逐年上升,地区差异大。职业、样本来源、年龄是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手段,提高早发现能力。 吴小雪 马琳 张亚丽 王校丰 王敬丘 李保军 张玉琪 路新利关键词:HIV/AIDS 影响因素 2011—2020年河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提高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针对性。方法利用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河北省2011—2020年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的性别、年龄、传播途径、样本来源、首次CD4+细胞水平等信息,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20年河北省共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739例,其中98.8%为男性,69.9%的病例年龄集中在19~22岁。病例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保定、唐山。性传播占99.0%,其中同性传播占91.6%。有724例病例进行了CD4+细胞水平检测,65.1%的病例首次CD4+细胞计数在500个/μl以下,8.0%的病例被发现时已进入艾滋病期。52.8%的病例是通过检测咨询被发现,女性病例主要通过医疗机构被发现,8.6%的男性病例通过无偿献血被发现。结论2011—2020年河北省报告青年学生病例数不断增加,应提高青年学生自我保护和主动检测意识,提供更多的免费咨询和检测机会,试点青年学生群体快速检测和匿名检测。 王伟 张亚丽 马琳 吴小雪 王校丰 梁良 路新利 张玉琪关键词:艾滋病 河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男男性行为者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河北省2004-2016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男男性行为者CD4^+T淋巴细胞动态变化情况,为评估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治疗效果和治疗现状提供依据。方法将现住址为河北省、年龄≥15岁、符合并接受免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纳入本研究,收集随访和检测记录,采用方差分析、趋势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6年5月31日,河北省共有3 091名15岁以上MSM接受HAART。平均初始治疗年龄为(35.82±12.19)岁,初始治疗年龄集中在21~30岁组(36.8%)和31~40岁组(25.0%)。平均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40.10±178.21)个/mm^3。随治疗时间的延长,MSM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总体不断增加。计数增加量最多的在治疗3个月以内。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0个/mm^3以上者呈线性增加趋势。结论河北省目前针对MSM所采用的免费HAART策略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需关注治疗前期,特别是治疗的前3个月,加大治疗早期的监测和检测力度,针对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张亚丽 王伟 吴小雪 马琳 王校丰 李岩关键词: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男男性行为者 CD4^+T淋巴细胞 河北省未接受与已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的流行特征对比及生存时间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河北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例中未接受和已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群的群体特征和生存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未接受和已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人口社会学特征、生存及死亡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通过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描述人群生存情况。结果1989—2018年河北省累计报告病例中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例281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例10556例。性别、传播途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样本来源、报告年份是影响抗病毒治疗的因素;不同发现年份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逐年递增;未接受治疗病例的病死率为9.15/(100人·年),中位生存时间为(174.96±8.24)月。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例的病死率为0.99/(100人·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95.17±3.81)月。发现时年龄在51岁以上生存时间(83.79±4.72)月,明显少于其他组。初始CD4细胞计数≥500个/μl的平均生存时间最长,为(257.76±3.06)月,<200个/μl的平均生存时间最短,仅(25.56±2.46)月。结论HIV/AIDS病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降低了生存率;未治疗人群中,不同发现时年龄、不同初始CD4细胞计数的病例生存时间不同。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治疗宣教,扩大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马琳 张亚丽 王伟 王校丰 吴小雪关键词:HIV感染者 AIDS病例 抗病毒治疗 河北省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河北省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存时间,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河北省1989—2022年发现的HIV/AIDS病例的各类随访信息,用寿命表法描述其生存情况,用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22563例HIV/AIDS病例,男性占88.7%,同性传播占62.1%,发现时平均年龄为38.1±13.9岁。1年生存率91.46%,3年生存率88.03%,5年生存率85.56%,10年生存率达79.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死亡风险小于男性(HR=0.824,95%CI:0.713~0.953)。接受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低于未治疗者(HR=0.079,95%CI:0.069~0.091)。基线CD4细胞计数在200~349个/μl(HR=0.451,95%CI:0.222~0.914)、计数在350~499个/μl(HR=0.354,95%CI:0.175~0.719)、计数在500个/μl以上者(HR=0.342,95%CI:0.168~0.693)死亡风险较低。50岁以上者死亡风险较高(HR=2.585,95%CI:2.143~3.117)。病例样本来源中,来源于检测咨询的病例死亡风险低于来源于医疗机构的病例(HR=0.444,95%CI:0.387~0.510),来源于羁押人员的病例死亡风险低于来源于医疗机构的病例(HR=0.417,95%CI:0.297~0.584)。结论性别、文化程度、基线CD4细胞计数、样本来源、发现时年龄、是否开展抗病毒治疗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早发现,早治疗,加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关注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强化医务人员主动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对于延长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的作用。 张亚丽 王敬丘 王伟 吴小雪 马琳 成效莹关键词:艾滋病 影响因素 COX回归 2011至2015年河北省低档暗娼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2017年 目的评价2011至2015年干预措施对低档暗娼的艾滋病防治效果,为更好开展低档暗娼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河北省衡水、沧州、邢台、承德部分县区低档暗娼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定期对低档暗娼进行艾滋病干预。同时收集目标防治需求,及时调整干预重点。每年定期对低档暗娼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结果调查地区低档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2011年的74.2%上升到2015年的92.1%,5年间知晓率呈线性上升趋势(P<0.01)。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11年的36.4%上升到2015年的66.8%,5年间安全套使用率呈线性上升趋势(P<0.01)。接受过安全套发放的人数所占比例由2011年的64.0%上升到2015年的95.2%,接受过同伴教育的人数所占比例由2011年的34.2%上升到2015年的50.5%,2种干预措施覆盖率5年间呈线性上升趋势(P<0.01)。5年间未检出HIV阳性。结论河北省对低档暗娼的艾滋病知识、行为等方面的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进一步完善干预策略,重点提高安全套使用率,探索新的同伴教育方法,在全省较大范围内长期、持续开展该项工作。 王伟 马琳 张亚丽 左贵峰 崔红霞 白广义关键词:干预 艾滋病 某省中老年HIV/AIDS患者特征及发现12个月内治疗死亡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某省报告的50岁及以上中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流行特征和发现12个月内治疗死亡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某省2010—2019年报告的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信息数据,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现12个月内治疗、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性变化采用趋势χ^(2)检验,组间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2010—2019年某省共报告14819例HIV/AIDS病例,50岁及以上2875例,占19.4%。新发病例占比由2010年的10.3%上升到2019年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126.741,P<0.001),年度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936.208,P<0.001)。男女比例为5.3∶1;平均年龄(58.40±7.50)岁;以农民为主,占49.0%(1408/2875);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42.0%(1208/2875);经医疗机构发现为主,占64.5%(1854/2875);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6.8%(2784/2875);其中男性病例以同性传播为主,占49.5%(1423/2416),女性病例经非婚异性传播和配偶间传播分别占49.0%(212/433)和51.0%(221/433)。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中位数为266个/mm^(3)。男女CD4^(+)T淋巴细胞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95,P<0.001)。病例发现12个月内治疗率56.7%(1632/2875),各年治疗率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115.054,P<0.001)。病例发现12个月内病死率15.2%(433/2875),各年病死率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61.654,P<0.001)。结论某省50岁及以上中老年HIV/AIDS病例数量及比例逐年增加,应进一步加强该人群精准宣教和干预,同时扩大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马琳 吴小雪 张亚丽 王伟 王敬丘 王校丰 张玉琪 路新利 白广义关键词:HIV/AIDS 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