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亚敏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病理
  • 4篇腺癌
  • 4篇课程
  • 3篇蛋白
  • 3篇思政
  • 3篇肿瘤
  • 3篇教学
  • 3篇肺腺癌
  • 3篇病理学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淋巴
  • 2篇免疫
  • 2篇教学体系
  • 2篇教育
  • 2篇间皮
  • 2篇间皮瘤
  • 2篇恶性

机构

  • 14篇桂林医学院附...
  • 2篇桂林医学院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14篇郑锦花
  • 14篇魏亚敏
  • 3篇田佳
  • 2篇林静
  • 2篇金美华
  • 2篇胡洁
  • 1篇李美琼
  • 1篇陆竞艳
  • 1篇钟玲玲
  • 1篇杨飞城

传媒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江苏医药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病理学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2
2024年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未来医疗人才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性、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素养的医学生,是各高校都在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三全育人”,依托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1+4+1”教学模式,构建了“铸魂、强基、塑能”的教学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
郑锦花茹泽园魏亚敏林静李志梦黄贵滢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三全育人
CTLA-4和PD-L1在肺淋巴上皮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肿瘤微环境中淋巴细胞浸润的分布情况
2025年
目的探讨CTLA-4和PD-L1在肺淋巴上皮癌(pulmonary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PLE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PLEC,另选取癌旁肺组织2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TLA-4、PD-L1在PLEC和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肿瘤微环境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分析CTLA-4、PD-L1及肿瘤微环境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分布特征与PLE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CTLA-4在PLEC中的阳性率高于癌旁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在PLEC TNM各分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表达与PLEC TNM分期呈正相关(r=0.31,P=0.03);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主要浸润于肿瘤间质中且CD4^(+)T淋巴细胞浸润密度高于CD8^(+)T淋巴细胞浸润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癌巢中,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密度明显高于CD4^(+)T淋巴细胞的浸润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CTLA-4在PLEC中阳性率较高,提示PD-L1、CTLA-4是PLEC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肿瘤微环境中的淋巴细胞主要浸润于间质,且CD4^(+)T淋巴细胞浸润密度高于CD8^(+)T细胞。
黄金丽贝睿思陈玉娇李志梦黄贵滢魏亚敏郑锦花
关键词:PD-L1CTLA-4肿瘤微环境
课程思政在医学生培养体系中的构建与探索被引量:39
2021年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承载着国家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未来,担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伟大使命,培养医德高尚、有责任、有担当、善良勇敢的医学生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构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系,探讨医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尤为重要。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在思政教育和价值传播中蕴含知识底蕴。课程思政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和贯穿思政教育,要求医学院校所授课程与思政课程要相辅相成、协同前行,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有效衔接,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医学课程体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升综合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魏亚敏茹泽园田佳郑锦花
关键词:高等教育医学生医德医风
医学技术学术型硕士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被引量:4
2022年
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随着医学技术学科向分子水平、精准医学和高端技术设备应用发展孕育而生的新兴专业。医学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模式中的高层次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发展医学科学技术,需要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研究通过构建线上和线下一体化教学路径、建立适合医学技术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案、逐步完善其考核评价体系、发挥桂林医学院病理技术培训基地优势、实现数字化资源的综合使用、采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多元人才等途径,旨在培养一批具有临床病理技能、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并满足地方和基层医院岗位胜任能力的医学技术学术型硕士。
郑锦花朱琳魏亚敏林静何敏诗
关键词:课程改革
非小细胞肺癌中ASAH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ASAH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例手术切除的新鲜NSCLC组织及癌旁肺组织、94例手术切除的NSCLC和癌旁肺组织石蜡标本,采用PCR-Array法筛选ASAH2基因,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ASAH2、Ki-67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ASAH2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P<0.001),且其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15)。ASAH2在NSCLC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1),与病理学分级(P=0.008)、淋巴结转移(P=0.017)呈正相关,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TNM分期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ASAH2高表达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NSCLC患者(P=0.003)。结论ASAH2在NSCLC中呈高表达,其表达越高,NSCLC恶性程度越高、分化程度越低;ASAH2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低,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魏亚敏魏善旺黄安琪金美华陈珑雨梁雅珺郑锦花
关键词: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1例被引量:6
2022年
患者男性,48岁。2017年6月在外院行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分别行6个疗程化疗和1个疗程放疗。2019年5月20日我院CT示:右肺上纵隔旁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CEA)、非小细胞肺癌抗原(LT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稍高。胸部增强CT示:右肺上叶尖段近纵隔旁结节状软组织低密度影,呈分叶状,有毛刺,密度不均匀,大小2.4 cm×2.3 cm,增强可见不均匀中度强化,内见不强化坏死区(图1)。临床考虑:恶性肿瘤?遂行手术切除术,术中见右上纵隔气管、食管表面有一直径3 cm肿物,紧贴右侧锁骨下动脉,无明确包膜,与右上肺尖段有致密粘连,右侧气管旁淋巴结肿大。
魏亚敏李芝瑜鲁蓝忆何敏诗郑锦花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术右肺
微小RNA-26b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26b(miR-26b)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8例肺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iR-26b的表达,分析miR-26b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组织miR-26b mRNA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0.5653±0.3315 vs.3.1470±0.4584)(P<0.01)。miR-26b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P<0.05),尚未发现与性别、年龄、吸烟和肿瘤直径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miR-26b在肺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可作为评估肺腺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魏亚敏郑锦花高永政李林俊林洁陈威宇蓝肖淑魏明臣
关键词:肺腺癌
Grb7和PMS2在肺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7(Grb7)和减数分裂后分离增强蛋白2(PMS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2例肺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rb7和PMS2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Grb7和PMS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96.1%vs.8.8%和68.6%vs.8.8%)(P<0.05)。Grb7和PMS2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5年生存状态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但Grb7表达与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Grb7与PMS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亦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Grb7的高表达与肺腺癌的TNM分期、侵袭和转移相关,可作为评估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指标。
马秦榕魏亚敏傅仁秀姚欢丽蒋家宇郑锦花
关键词:肺腺癌
组合性抗体检测在转移性肺腺癌与胸膜恶性间皮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组合性抗体检测在鉴别诊断转移性肺腺癌和胸膜恶性间皮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涂片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患者胸水样本;免疫组化检测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间皮细胞(MC)、钙网膜蛋白(CR)、细胞角蛋白5/6(CK5/6)、广谱细胞角蛋白(p-CK)和CK7的表达。结果常规涂片法诊断转移性肺腺癌35例,恶性肿瘤细胞6例及可疑恶性肿瘤细胞19例;免疫组化染色后诊断为转移性肺腺癌53例和胸膜恶性间皮瘤7例。TTF-1、Napsin A、CEA、CK7和p-CK在转移性肺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MC、CR及CK5/6在胸膜恶性间皮瘤组织中阳性表达,免疫组化组合性抗体检测法鉴别诊断优于常规涂片法(P<0.05)。结论组合性抗体检测在转移性肺腺癌和胸膜恶性间皮瘤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优势。
魏亚敏郑锦花马秦榕钟玲玲胡洁金美华
关键词:胸膜恶性间皮瘤
LncRNA SNHG12、SNHG15及SNHG16在肺腺癌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LncRNA SNHG12,SNHG15及SNHG16在肺腺癌的表达及其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LncRNA(长链非编码RNA)SNHG12,SNHG15及SNHG16的表达情况。结果 LncRNA SNHG12,SNHG15及SNHG16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但是这种表达差异与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及五年生存率等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仅SNHG15和SNHG16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其表达越高,TNM分期越低。结论 SNHG15和SNHG16可能参与了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并导致了患者的不良预后。
马秦榕魏亚敏傅仁秀姚欢丽蒋家宇郑锦花
关键词:肺腺癌肿瘤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