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哈尔滨市1722名4~5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调查哈尔滨市城区4~5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况,对易感幼儿的家庭提出保护性建议。方法于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大、中、小班级4~5岁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900份,有效回收问卷1 722份,回收率为90.6%。其中男幼儿905人(52.6%),女幼儿817人(47.4%)。本次调查采用量表包括一般情况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本次调查幼儿有心理行为问题者279人,总检出率为16.1%。男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14.5%,女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不同年龄组、是否独生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是否争吵的4岁组、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父母是否离婚的4岁组、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组和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随父亲文化程度降低而升高;4岁组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初中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5岁组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最低。结论哈尔滨市城市幼儿的心理行为检出率较高,幼儿性别、父母争吵、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有影响。
- 高鹏马龙崔晶王苗王哲朱立婉王忆军
- 关键词:儿童学龄前
- 哈尔滨市初中生忽视经历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评估初中生忽视与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究两者相关性,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某区城乡5所中学六~八年级的2 012名在校学生进行自拟青少年虐待问卷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调查。结果初中生的忽视率为73.5%,忽视得分为(8.33±2.85)分,其中农村学生的忽视率和忽视程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学生(P值均<0.05),但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认知、思维、意志行为、情绪和个性5个维度总体处于"较好"和"一般"健康状态。无忽视组学生心理健康的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忽视组(P值均<0.05)。控制性别和城乡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忽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0.147^-0.221,P值均<0.05)。结论初中生忽视状况较为严重,忽视经历不利于青少年认知、思维、意志行为、情绪和个性等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
- 张世成高鹏杨晖陶雨春代倩倩王苗王瑞凤单玲玲张岩周勇陈素芬王佳张慧颖
- 关键词:虐待精神卫生
- 哈尔滨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4~5岁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差异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1—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208名4~5岁城市留守幼儿和按同班级、同性别、出生日期(3个月之内)匹配的城市非留守幼儿208名,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幼儿一般信息、儿童行为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等。结果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0.2%和15.9%(χ~2=1.32,P=0.25);留守组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6.7%)高于男童(13.6%)(χ~2=5.52,P=0.02)。留守组(26.78±30.22)与非留守组(21.77±30.06)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P=0.00),且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6,-3.47,P值均<0.05)。家庭功能量表各维度与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P值均<0.01);在非留守幼儿组仅家庭功能角色维度与幼儿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r=0.17,P<0.05)。家庭功能沟通维度、角色维度对留守幼儿思维问题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0和0.24,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和行为控制维度对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7和0.18(P值均<0.05);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对非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17(P<0.05)。结论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比非留守组幼儿严重,留守和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功能失调有关。
- 马龙于得澧王哲辛志宇崔晶王苗王忆军
- 关键词:儿童家庭特征
- 过往校园欺凌经历及获得支持情况对医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过往校园欺凌经历对大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7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某市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2340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校园欺凌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等。结果有647名(28.4%)学生处于焦虑状态,其中轻度焦虑状态462名(20.3%),中度焦虑状态162名(7.1%),重度焦虑23名(1.0%)。小学时无、偶尔、经常有欺凌经历的学生焦虑状态检出率为分别为22.8%,33.9%,59.6%(χ~2=93.05,P<0.05);中学时无、偶尔、经常有欺凌经历的学生焦虑状态的检出率分别为21.5%,45.2%,57.3%(χ~2=186.79,P<0.05)。小学和中学有过欺凌经历的学生在被欺凌时获得同伴、父母、老师支持和没有获得支持的学生的焦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5,11.57,P值均>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过往校园欺凌经历对大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主要由于小学时的欺凌经历、小学时对班级的喜爱程度。结论小学有被欺凌经历对医学生焦虑状态有影响,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
- 王哲李洪杰王苗朱立婉马龙崔晶王忆军
- 关键词:暴力焦虑精神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