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儿童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医学生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幼儿
  • 1篇人体质量指数
  • 1篇体质量
  • 1篇体质量指数
  • 1篇铅笔
  • 1篇问卷
  • 1篇问卷调查
  • 1篇小学生
  • 1篇留守
  • 1篇留守幼儿
  • 1篇精神卫生
  • 1篇家庭特征
  • 1篇焦虑
  • 1篇焦虑状态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作者

  • 5篇王忆军
  • 5篇崔晶
  • 4篇王哲
  • 4篇马龙
  • 3篇王苗
  • 2篇辛志宇
  • 1篇陈福丽
  • 1篇李洪杰
  • 1篇李洪杰

传媒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校医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哈尔滨、广州、北京部分小学生啃咬铅笔情况调查
2017年
目的 调查哈尔滨、广州、北京小学生啃咬铅笔情况并比较其啃咬情况的差异.方法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哈尔滨、广州选取4所小学,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在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1-5年级)中选取3-4个班,共71个班级,最终对3052名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在4个学校的每年级选取1个班,共20个班;另外在北京的2所小学校,每年级选取1个班级,共10个班,最终共对30个班级的1627名学生进行现场齿痕测量.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及监护人的一般信息、学生啃咬铅笔情况、啃咬危害的知晓等;现场测量铅笔是否存在齿痕及齿痕程度.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城市、不同性别间学生发生啃咬铅笔的比例、齿痕率,以及学生及其监护人对啃咬危害知晓率及齿痕程度差异.结果哈尔滨和广州参加问卷调查并提供有效问卷的小学生分别为1842和1210名.哈尔滨[18.0%(333/1842)]小学生啃咬铅笔的发生率高于广州[11.3%(137/1210)](χ^2=29.16,P=0.001);哈尔滨男生啃咬铅笔发生率为21.9%(212/965),高于女生[13.8%(121/877)](χ^2=27.04,P=0.001);广州男生的发生率为14.5%(92/632),也高于女生[7.7%(45/578)](χ^2=15.34,P=0.001);哈尔滨和广州学生对啃咬铅笔危害的知晓率分别为88.5%(1611/1819)和90.8%(1098/1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20);监护人对危害的知晓率分别为74.7%(1339/1791)和79.4%(832/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P=0.007).哈尔滨、广州、北京学生的铅笔齿痕率分别为30.5%(187/613)、14.8%(79/534)、28.3%(136/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8,P=0.001);齿痕程度均以轻度为主,而且广州[54.4%(43/79)]和北京[41.2%(56/136)]轻度的比例明显高于哈尔滨[39.0%(73/1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1,P=0.136).结论哈尔滨、广州、北京的小学生存在啃咬铅笔
辛志宇郭欣陈静仪刘亨辉陈福丽李洪杰马龙崔晶王哲王忆军
关键词:问卷调查铅笔
哈尔滨市1722名4~5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调查哈尔滨市城区4~5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况,对易感幼儿的家庭提出保护性建议。方法于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大、中、小班级4~5岁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900份,有效回收问卷1 722份,回收率为90.6%。其中男幼儿905人(52.6%),女幼儿817人(47.4%)。本次调查采用量表包括一般情况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本次调查幼儿有心理行为问题者279人,总检出率为16.1%。男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14.5%,女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不同年龄组、是否独生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是否争吵的4岁组、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父母是否离婚的4岁组、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组和5岁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随父亲文化程度降低而升高;4岁组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初中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5岁组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最低。结论哈尔滨市城市幼儿的心理行为检出率较高,幼儿性别、父母争吵、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有影响。
高鹏马龙崔晶王苗王哲朱立婉王忆军
关键词:儿童学龄前
哈尔滨市中小学生生活习惯对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哈尔滨城乡地区中小学生生活习惯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为指导中小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4年9月随机抽取哈尔滨市城乡的小学(四、五年级)、初中、高中各1所学校,采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学生问卷对5 01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身高、体重现场测量。结果城市学生中睡眠时间<8h/d的占62.0%,乡村地区睡眠<8 h/d的占55.1%;城、乡地区不吃早餐的学生占1.2%和3.1%;城乡地区分别有27.5%和28.4%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过重应付不来;城乡地区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足30 min的比例分别为27.7%,24.9%。城乡学生的睡眠时间、吃早餐情况、喝牛奶、吃鸡蛋、课业负担感受、每天做作业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时间、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上体育课的感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80,46.50,110.86,18.41,56.48,186.83,117.40,147.87,119.58,P值均<0.01)。学生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整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9,13,14,17岁城乡男女生之间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哈尔滨地区学生仍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现象,尤以超重、肥胖情况严重,并且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但营养不良状况男女生之间的比较与之相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愿意参加长跑锻炼、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上体育课时的感觉、平均每天作家庭作业的时间、每周吃鸡蛋情况、平均每天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父母在业余时间里是否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每周吃早餐情况是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哈尔滨城、乡中小学生中依然存在着不良生活习惯现象,对学生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李洪杰崔晶王忆军
关键词:营养状况人体质量指数
哈尔滨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4~5岁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差异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1—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208名4~5岁城市留守幼儿和按同班级、同性别、出生日期(3个月之内)匹配的城市非留守幼儿208名,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幼儿一般信息、儿童行为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等。结果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0.2%和15.9%(χ~2=1.32,P=0.25);留守组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6.7%)高于男童(13.6%)(χ~2=5.52,P=0.02)。留守组(26.78±30.22)与非留守组(21.77±30.06)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P=0.00),且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6,-3.47,P值均<0.05)。家庭功能量表各维度与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P值均<0.01);在非留守幼儿组仅家庭功能角色维度与幼儿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r=0.17,P<0.05)。家庭功能沟通维度、角色维度对留守幼儿思维问题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0和0.24,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和行为控制维度对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7和0.18(P值均<0.05);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对非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17(P<0.05)。结论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比非留守组幼儿严重,留守和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功能失调有关。
马龙于得澧王哲辛志宇崔晶王苗王忆军
关键词:儿童家庭特征
过往校园欺凌经历及获得支持情况对医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过往校园欺凌经历对大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7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某市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2340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校园欺凌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等。结果有647名(28.4%)学生处于焦虑状态,其中轻度焦虑状态462名(20.3%),中度焦虑状态162名(7.1%),重度焦虑23名(1.0%)。小学时无、偶尔、经常有欺凌经历的学生焦虑状态检出率为分别为22.8%,33.9%,59.6%(χ~2=93.05,P<0.05);中学时无、偶尔、经常有欺凌经历的学生焦虑状态的检出率分别为21.5%,45.2%,57.3%(χ~2=186.79,P<0.05)。小学和中学有过欺凌经历的学生在被欺凌时获得同伴、父母、老师支持和没有获得支持的学生的焦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5,11.57,P值均>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过往校园欺凌经历对大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主要由于小学时的欺凌经历、小学时对班级的喜爱程度。结论小学有被欺凌经历对医学生焦虑状态有影响,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
王哲李洪杰王苗朱立婉马龙崔晶王忆军
关键词:暴力焦虑精神卫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