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超杰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肝癌
  • 3篇诱骗受体
  • 3篇诱骗受体3
  • 3篇预后
  • 3篇受体
  • 3篇肝细胞
  • 2篇蛋白
  • 2篇生物学
  • 2篇肿瘤
  • 2篇细胞癌
  • 2篇临床诊疗
  • 2篇甲胎
  • 2篇甲胎蛋白
  • 2篇肝细胞癌
  • 1篇导管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机构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梁超杰
  • 2篇刘宇
  • 2篇高晋
  • 2篇张永平
  • 2篇李冠群
  • 1篇许英晨
  • 1篇郭庚
  • 1篇郭建昇
  • 1篇张立军
  • 1篇夏峰
  • 1篇闵国文

传媒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铜死亡和铁死亡相关lncRNA的肝细胞癌预后模型的构建及评估
2024年
目的:铜死亡和铁死亡可以调节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因此,结合铜死亡、铁死亡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癌症临床治疗的候选生物指标。本研究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筛选铜死亡和铁死亡相关lncRNA,构建肝细胞癌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包括Pearson相关性分析、差异性分析、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分析以及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采用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和评估模型的临床疗效。基于模型所区分的高、低风险组,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基因突变分析、免疫相关分析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得到2 074个铜死亡和铁死亡相关差异lncRNA,经过严格筛选,最终整合10个与肝细胞癌预后最为相关的lncRNA(LINC02561、 AC006372.2、 AL603839.2、 AC009974.2、 POLH-AS1、 AP006222.2、AP001631.2、AC073573.1、AC244034.2和AC007998.3),并以此构建风险模型。K-M生存曲线显示不同风险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中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05,测试集的AUC为0.742。高风险组患者基因突变频率更高,预后更差,且更容易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疗法中获益。在高风险组中,多种化学治疗药物(如阿霉素、紫杉醇、舒尼替尼等)的半数抑制浓度更低。结论:基于铜死亡和铁死亡相关lncRNA的风险模型能够独立预测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可为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和化学治疗提供参考。
龚晓文庞成帅董辰阳宣月蓉曹锐梁超杰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肝细胞癌预后
基于甲基化组学数据建立并验证肝细胞癌预后评价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甲基化CG位点建立并验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相关模型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利用R语言平台分析肝癌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LIHC)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SE136380)甲基化组学数据,采用limma包分析TCGA-LIHC和GSE136380数据差异甲基化CG位点,采用wgcna包对GSE136380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确定三者交集为关键甲基化CG位点集,共获得83个甲基化CG位点。利用LASSO-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甲基化CG位点,包括cg15744128、cg24282479、cg17922226、cg13090969、cg23505966和cg08708079,构建并验证HCC外科切除术后的预后模型。拟合模型在训练集中1、3和5年的AUC分别是0.756(95%CI:0.644~0.876)、0.749(95%CI:0.638~0.854)和0.797(95%CI:0.661~0.920);测试集中1、3和5年的AUC分别为0.848(95%CI:0.680~0.990)、0.833(95%CI:0.697~0.974)和0.685(95%CI:0.553~0.903)。Kaplan-Meier曲线展示出模型能精准鉴别出HCC切除术后的预后差的高危患者(logrank检验P<0.001)和易复发患者(logrank检验P<0.001),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使患者受益。
李冠群梁超杰夏峰
关键词:肝细胞癌公共数据库预后评价甲基化列线图
诱骗受体3联合甲胎蛋白在肝癌临床诊疗中的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3,DcR3)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CC患者作为实验组(HCC组),同期肝脏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DcR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DcR3对HCC的诊断效能,并分析DcR3联合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诊断HCC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HCC组血清DcR3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DcR3水平会逐渐下降;但随着肿瘤进展,血清DcR3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DcR3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DcR3联合AFP检测诊断HCC的敏感度为90%,高于两指标单独检测。血清DcR3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P<0.001)。结论血清DcR3联合AFP检测对HC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并对预后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张晓栋梁超杰刘宇高晋傅旺旺张永平
关键词:肝癌诱骗受体3甲胎蛋白
内皮祖细胞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
2013年
背景:内皮祖细胞具有修复血管损伤及预测早期血管损伤程度的功能。这一生物学特性被引入到动脉瘤的研究之中,为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从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增殖、迁移、黏附、衰老)及其在外周循环血中的数量和内皮祖细胞用于动脉瘤的相关临床实验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方法:以"内皮祖细胞、前体细胞、动脉瘤、干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precursor、aneurysm、stem cell"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期刊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Ovid数据库。排除与动脉瘤研究无关或内容重复的文献,对纳入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动脉瘤患者的外周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并伴有功能受损。在接受动脉瘤的相关治疗后内皮祖细胞数量上升。内皮祖细胞可早期预测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去阻止动脉瘤的发生。如何将内皮祖细胞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当中去预防和防止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梁超杰闵国文郭庚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动脉瘤颅内动脉瘤颈动脉瘤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抗Survivin抗体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血清抗Survivin抗体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同仁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03例,均行TACE术治疗,检测患者术前1 d、术后1个月血清抗Survivin抗体表达水平。分析血清抗Survivin抗体水平变化与患者肿瘤近期治疗疗效、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疾病缓解患者术后抗Survivin抗体水平显著低于疾病未缓解患者(81.84±9.30比90.84±10.21,P<0.05),疾病缓解患者抗Survivin抗体变化显著高于疾病未缓解患者(30.93±5.63比22.75±4.52,P<0.05)。TACE手术前后,抗Survivin抗体变化与患者TNM分期、肿瘤最大径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生存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抗Survivin抗体减少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显著优于△抗Survivin抗体未减少患者(P<0.05)。△抗Survivin抗体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1年内死亡的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手术前后抗Survivin抗体变化差异与患者近远期疗效有关。
李冠群梁超杰伍冀湘
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细胞焦亡是一种溶解性促炎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各种炎症性疾病模型中被广泛研究。裂解的Gasdermin家族成员诱导的膜穿孔和细胞肿胀是细胞焦亡的主要特征。细胞焦亡主要有经典的caspase-1依赖性和非caspase-1依赖性途径2种分子机制,二者都会导致细胞的肿胀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释放,扩大局部或全身的炎症。细胞焦亡与肿瘤之间关系复杂。一方面,细胞焦亡可以构建有利于肿瘤细胞增殖的微环境,加快肿瘤进展;另一方面,细胞焦亡的过度激活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进展。通过调控Gasdermin家族成员、炎症小体等细胞焦亡相关因素的表达可以诱导靶细胞发生细胞焦亡,从而达到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白血病和宫颈癌等肿瘤的目的。探讨细胞焦亡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对开发肿瘤治疗新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龚晓文(综述)梁超杰
关键词:肿瘤CASPASE家族
诱骗受体3在肝癌临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肝癌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诱骗受体3(DcR3)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其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尤其在肝癌中,DcR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因此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方法。DcR3也可以作为评估肝癌治疗效果的指标,其表达水平与疾病进程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同时,DcR3的发现也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靶点。通过抑制DcR3的表达或阻断其信号转导,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为治疗肝癌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途径。未来通过深入研究DcR3的作用机制,开发针对DcR3的诊疗策略,有望为肝癌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新的可能。
张晓栋梁超杰刘宇高晋傅旺旺张永平
关键词:肝癌诱骗受体3甲胎蛋白免疫治疗
miR-548b-3p通过调控诱骗受体3的表达影响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miR-548b-3p是否可以通过下调诱骗受体3(DcR3)的表达进而调节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性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ep3b、HepG2、Huh7.5.1、PLC、97H等5种常见肝癌细胞系中miR-548b-3p的水平,实验用肝癌细胞系购自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裸鼠皮下成瘤性实验包括miR-548b-3p过表达和低表达两部分:miR-548b-3p过表达实验包括Huh7.5.1-miR-548b-3p细胞组和Huh7.5.1-NC细胞组;miR-548b-3p低表达实验组包括PLC-miR-548b-3p-sponge组和PLC-NC细胞组,每组分别5只裸鼠。实验用裸鼠为雄性Balb/c品系,体重20~25 g,4~6周龄。利用Starbase软件预测miR-548b-3p与DcR3是否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DcR3是否为miR-548b-3p的靶基因。通过拯救实验验证miR-548b-3p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是否通过DcR3来实现。采用Graphpad Prism 9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以2-ΔΔCt相对表达量为参数进行比较,假设Hep3b相对表达量为1,HepG2相对表达量为0.902,Huh7.5.1相对表达量为0.712,PLC相对表达量为1.293,97H相对表达量为0.818,最后结果表明,miR-548b-3p表达最高的是PLC细胞,表达最低的是Huh7.5.1细胞;裸鼠皮下成瘤性实验表明,实验4周后,Huh7.5.1-miR-548b-3p组成瘤体积为(444.77±142.34)mm^(3),Huh7.5.1-NC组成瘤体积为(918.80±139.21)mm^(3);PLC-miR-548b-3p-sponge组成瘤体积为(407.49±58.50)mm^(3),PLC-NC组成瘤体积为(218.62±47.55)mm^(3);利用Starbase软件预测到miR-548b-3p与DcR3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明DcR3是miR-548b-3p的靶基因;拯救实验验证miR-548b-3p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是通过DcR3来实现的。结论miR-548b-3p可调节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等恶性生物学性状,并且是通过下调DcR3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许英晨梁超杰张立军伍冀湘
关键词:诱骗受体3
四关节盒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四关节盒1(FJX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于2021年7月16日,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的转录组数据以及临床资料,分析FJX1 mRNA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FJX1 mRNA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JX1 mRNA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价值;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FJX1 mRNA是否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OS)时间和生存状态,分析FJX1 mRNA与预后的关系。从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CSC xena)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的甲基化数据,确定FJX1 mRNA各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及FJX1 mRNA的表达水平与各位点甲基化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基因集合富集分析法(GSEA)(4.1.0)分析结直肠癌中与FJX1 mRNA相关的信号通路。利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研究FJX1 mRNA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与小分子/药物敏感性分析探讨FJX1 mRNA表达水平与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库612例结直肠癌的转录组数据中,FJX1 mRNA在肿瘤组织中较癌旁组织高表达(P<0.001);549例有完整资料结直肠癌患者FJX1 mRNA表达与M分期(P=0.007)、病理分期(Ⅳ期比Ⅰ期,P=0.016;Ⅳ期比Ⅱ期,P=0.03;Ⅳ期比Ⅲ期,P=0.012)相关,与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均无关(均P>0.05)。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中,按照FJX1 mRNA表达量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FJX1 mRNA高表达组OS均较低表达组差(均P<0.05)。利用TCGA数据库中数据绘制FJX1 mRNA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1、3、5年OS率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5、0.625、0.76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0,95%CI 1.028~1.073,P<0.001)、T分期(HR=1.787,95%CI 1.090~2.927,P=0.021)和FJX1 mRNA高表达(HR=1.160,95%C
樊佳鑫梁超伟梁超杰郭建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计算生物学肿瘤微环境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