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妍

作品数:43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血小板
  • 12篇骨髓
  • 10篇增生
  • 10篇青黄散
  • 10篇黄散
  • 9篇异常综合征
  • 9篇增多症
  • 9篇增生异常综合...
  • 9篇中药
  • 9篇综合征
  • 9篇骨髓增生
  • 9篇骨髓增生异常
  • 9篇骨髓增生异常...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原发性
  • 7篇血小板减少
  • 7篇血小板增多
  • 7篇血小板增多症
  • 6篇血小板减少症

机构

  • 4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7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吉林省肿瘤医...
  • 3篇北京市隆福医...
  • 2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43篇吕妍
  • 28篇胡晓梅
  • 15篇王明镜
  • 14篇全日城
  • 11篇唐旭东
  • 9篇刘驰
  • 8篇肖海燕
  • 8篇李柳
  • 6篇张姗姗
  • 6篇许勇钢
  • 5篇麻柔
  • 5篇郭小青
  • 4篇王洪志
  • 2篇许敬春
  • 2篇孙明谦
  • 2篇付建华
  • 2篇杨秀鹏
  • 1篇刘奇峰
  • 1篇滕瑛钰
  • 1篇刘明珠

传媒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9篇2025
  • 9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血气火关系探讨“从气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证思路被引量:3
2022年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出血、乏力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治疗不离治血、治气、治火。文章基于血气火关系,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探讨。通过回顾文献,分析其“从气论治”理论依据;从辨病辨证角度,阐述“从气论治”临证思路及其机制。发现血气火3者关系密切,相互承载转化制约;“从气论治”主要分为气之不及与气之太过,治以益气固表、益气生血、益气摄血、温阳益气、补气祛阴火、行气化瘀及清气降火等;“气”与免疫因素关系密切,“从气论治”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宋英胡晓梅张姗姗吕妍孙妍全日城
关键词:从气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活性物质,所述活性物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菟丝子6~12份、补骨脂6~12份、女贞子6~12份、生地黄10~14份、黄芩4...
胡晓梅邹吉轩王明镜刘为易吕妍
从命门水火学说探讨左归丸、右归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被引量:7
2023年
“免疫”是机体抵抗异物,识别并处理自身异常细胞的一种防御机制,与中医学的“阳气”在功能上高度相似。且阳气主要发源于命门。张景岳基于其命门水火学说所创制的左归丸、右归丸为调补命门真阴、元阳之名方。因此,本文基于命门水火学说,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探讨左归丸、右归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发现命门与中枢免疫器官在功能上存在高度相似性,可以说命门真阴是免疫活动物质基础的集中体现,骨髓中各类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分子是命门元阳的具体表现。左归丸、右归丸可以调补命门水火,使失衡的阴阳恢复到互根互用的平衡状态,对机体紊乱的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使用左归丸、右归丸治疗一些以虚证为主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切实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推广。
邹吉轩赵霈宋英曹新甜王明镜刘为易吕妍胡晓梅
关键词:左归丸右归丸免疫调节
龙柴降血方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录组关键节点的调控
2025年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构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并寻找龙柴降血方发挥治疗作用的靶点。方法纳入28例ET患者和14例健康人。其中10例患者治疗前的标本和5例健康人的标本用于lncRNA、miRNA、mRNA高通量测序;剩余9例健康人和18例ET患者治疗前的标本用做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验证高通量测序的结果;最后将上述患者按1∶1纳入观察组(龙柴降血方+基础治疗)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用qPCR检测他们在治疗4个月后标本中的关键差异基因表达水平。结果5个lncRNA、12个miRNA和19个mRNA被纳入lncRNA-miRNA-mRNA网络,共包含7对miRNA-lncRNA、35对miRNA-mRNA关系。差异mRNA的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在ET中显著富集。两条通路涉及的关键靶点有:F2R、ITGA2B、ITGB1、ITGB3、PTGS1、GP1BB、THBS1和YWHAH,这些与血栓和增殖相关。利用qPCR验证上述网络节点,与健康组相比,18例ET患者GP1BB、ITGB1、THBS1、F2R、ITGA2B、ITGB3和YWHAH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PTGS1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qPCR检测上述患者治疗后样本中除PTGS1外的关键节点。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HBS1、F2R和ITGB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柴降血方可能通过下调THBS1、F2R和ITGB3的表达水平,调控ET相关lncRNA-miRNA-mRNA网络中的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
赵霈杨二鹏孙妍李雨蒙郑茂凤陈卓王明镜吕妍胡晓梅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MIRNAMRNA调控网络转录组学
青黄散、低强度化疗以及二者交替治疗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比较
2019年
目的探讨青黄散、低强度化疗以及二者交替治疗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接受治疗的32例MDS-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青黄散组12例、青黄散与低强度化疗交替组(交替组)6例,低强度化疗组14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青黄散组、交替组及低强度化疗组总有效患者分别为2、2、4例,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4、12、8个月,三组总有效及中位OS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黄散组胃肠道反应2例;交替组骨髓抑制3例,肝功能损害2例,胃肠道反应2例;低强度化疗组骨髓抑制11例,肝功能损害3例,胃肠道反应7例,心肌酶改变2例;青黄散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心肌酶改变均较其余二组减少。结论青黄散及青黄散与低强度化疗交替方案治疗老年人MDS-AML的疗效不差于低强度化疗方案,且单独应用青黄散或青黄散与低强度化疗交替方案者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陈卓范腾肖海燕全日城刘为易唐旭东吕妍刘驰李柳胡晓梅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青黄散老年人
基于数据挖掘的补肾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规律探析
2025年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补肾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补肾”“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补肾法治疗再障的临床研究类文章中的处方,对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 补肾法治疗再障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包括熟地黄、黄芪、当归、菟丝子、补骨脂。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5个药对与药组,发现了药物组成为菟丝子、补骨脂、何首乌、熟地黄、山茱萸、黄芪、阿胶、当归、女贞子、墨旱莲的核心方,此方是由大菟丝子饮加减而成,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到9个药物聚类组合。结论 补肾法治疗再障偏重于温补肾阳,药物配伍上具有寒温并用、寒热平调的特点,再障补肾核心方为周霭祥教授常用方大菟丝子饮。补肾的同时应当兼顾补气养血、健脾益气等治则治法应用,发挥协同增益效应,整体提高补肾法治疗再障的疗效。
武凤震付建华邹吉轩王明镜吕妍胡晓梅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补肾法用药规律
一种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药物制剂领域,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龙胆草1‑5份、柴胡3‑7份、赤芍4‑8份、莪术3‑6份、生地黄6‑9份、白花蛇舌草13‑17份。该组合物能够...
胡晓梅许勇钢朱世荣明静刘为易吕妍李芋锦杨二鹏王子卿
含砷中药复方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含砷中药复方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的疗效,为HR-MD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使用含砷中药复方治疗HR-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含砷中药复方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s)治疗组与含砷中药复方联合雄激素治疗组,分别评估整体与2组临床疗效,其中包括总有效率(ORR),中位总生存期(OS),1、2、3年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2、3年无进展生存率。结果200例HR-MDS患者中,68例接受含砷中药复方联合HMAs治疗,132例接受含砷中药复方联合雄激素治疗,ORR为30%,治疗后HR-MDS的中位OS为4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60.4%和50.2%,中位PFS为15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7.8%、28.8%和18.2%。68例接受含砷中药复方联合HMAs治疗者,ORR为44.1%,治疗后HR-MDS中位OS为4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75.6%和61.9%,中位PFS为24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3%、48.5%和35.2%。132例接受含砷中药复方联合雄激素治疗者,ORR为26.5%,其中治疗后HR-MDS高危组的ORR为33.3%,治疗后HR-MDS极高危组的ORR为13.3%,2组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HR-MDS的中位OS为2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54.1%和45.1%,中位PFS为13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4.1%、28.2%和12.9%。结论含砷中药复方联合HMAs的方案可显著延长HR-MDS生存期、延缓疾病进程;含砷中药复方联合雄激素治疗HR-MDS效果虽不及联合HMAs,但OS和PFS显著高于历史对照,是部分不能耐受HMAs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
靳楠毛悦吕妍陈卓王德秀刘为易刘驰唐旭东
关键词: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病
龙柴降血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随机对照研究
2024年
目的 评价龙柴降血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有效性、抗凝作用和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羟基脲1.0 g/d或短效干扰素900万U/w或长效干扰素180μg/w,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组在此用药基础上加用龙柴降血方。治疗周期为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分、有无疾病进展及血栓形成或出血事件。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数(CI)、血栓最大振幅(MA)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并观察龙柴降血方的抗凝作用。应用血栓弹力图中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AA抑制率,评估ET患者是否存在AR以及龙柴降血方对AR的影响。结果 72例患者中,7例患者脱落,可评价患者65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33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升高,PLT计数及MPN-10积分下降(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疾病进展及血栓或出血事件。两组患者中,29例(44.62%)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对照组14例,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高凝状态的患者比例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AR发生率为46.15%(30/65),对照组16例,观察组14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A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龙柴降血方能有效地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细胞计数,改善症状,提高有效率,并能改善ET患者高凝状态和阿司匹林抵抗。
孙妍杨二鹏李雨蒙牛继聪陈科邹吉轩王明镜刘为易吕妍陈卓胡晓梅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高凝状态阿司匹林抵抗随机对照试验
龙柴降血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基因靶向性及疗效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龙柴降血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基因靶向性及疗效优势。方法基于二代基因测序结果,结合血液学疗效和抗凝疗效,分析龙柴降血方治疗ET的基因靶向性。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学疗效差异,得到龙柴降血方的疗效优势。结果在血液学疗效方面,观察组驱动基因CALR+患者血液学缓解率、无非驱动基因突变患者的血液学缓解率及单基因突变患者的血液学缓解率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在抗凝疗效方面,观察组驱动基因JAK2+患者高凝状态发生率及双基因突变患者高凝状态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CALR+以及PLT计数≥600×10^(9)/L是龙柴降血方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有驱动基因CALR+、单基因突变以及无非驱动基因突变的ET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龙柴降血方可以获得更高的血液学缓解率;有驱动基因JAK2+、单基因突变以及双基因突变的ET患者,在常规治疗上联合龙柴降血方可以获得更好的抗凝效果;ET患者伴有高血压、CALR+或PLT计数≥600×10^(9)/L时,在基础治疗方案上联合龙柴降血方可以提高血液学疗效。
余心悦杨二鹏李雨蒙孙妍牛继聪陈科邹吉轩王明镜刘为易吕妍陈卓胡晓梅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基因突变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