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镜

作品数:64 被引量:18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3篇血小板
  • 23篇免疫
  • 22篇血小板减少
  • 2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2篇免疫性
  • 2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2篇骨髓
  • 18篇增生
  • 17篇骨髓增生
  • 17篇骨髓增生异常
  • 15篇综合征
  • 14篇异常综合征
  • 14篇增生异常综合...
  • 14篇骨髓增生异常...
  • 13篇增多症
  • 12篇中医
  • 11篇血小板增多
  • 11篇血小板增多症
  • 11篇原发性

机构

  • 6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0篇北京中医药大...
  • 27篇中国中医科学...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藏医院
  • 3篇北京市昌平区...
  • 2篇北京市昌平区...
  • 2篇北京市隆福医...
  • 1篇江西省中医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河北省中医院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4篇王明镜
  • 52篇胡晓梅
  • 22篇赵攀
  • 20篇许勇钢
  • 15篇吕妍
  • 14篇全日城
  • 11篇方苏
  • 11篇王洪志
  • 11篇郭小青
  • 11篇谌海燕
  • 9篇麻柔
  • 9篇丁晓庆
  • 7篇杨秀鹏
  • 6篇王月
  • 4篇伊博文
  • 3篇曲文闻
  • 3篇肖海燕
  • 3篇刘锋
  • 3篇尚晓泓
  • 2篇马俊丽

传媒

  • 7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世界中西医结...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河北中医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6篇2025
  • 7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1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气不摄血证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患者“气血脉”生物学基础
[目的]探讨基于气不摄血证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气血脉”生物学基础.[方法]纳入气不摄血证ITP 患者48 例,其中无出血者14 例(无出血组),有出血者34 例(出血组).出血组患者中,气虚程度轻者21...
王明镜朱世荣丁晓庆谌海燕全日城许勇钢赵攀范腾姜云耀李雨蒙胡晓梅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砷浓度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观察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体内血砷浓度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45例接受复方青黄散(复方青黄散组)治疗的MDS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血砷浓度,并与47例服用青黄散(青黄散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毒副作用及脏器功能评价复方青黄散临床安全性.结果 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血砷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治疗后1个月血砷浓度则显著升高(P〈0.001);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后1、3、6个月血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复方青黄散组总体毒副作用发生率及消化道毒副作用发生率均低于青黄散组(χ2值分别为4.720、4.650,P值分别为0.030、0.034).腹痛腹泻患者血砷浓度低于无腹痛腹泻患者(P=0.020).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分别有21例心肌酶偏高、10例肝功能异常及4例肾功能异常;治疗后6个月,分别有7例心肌酶、6例肝功能及1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无新增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肾功能异常病例.结论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砷可被有效吸收入血液,血砷浓度维持稳定;毒副作用较青黄散小,无心肝肾功能损伤.
朱千赜邓中阳王明镜赵攀方苏宋敏敏王洪志杨秀鹏许勇钢伊博文尚晓泓麻柔胡晓梅
关键词:雄黄砷剂病人安全
基于中医古籍数据库的'寒毒致积'理论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研发的"面向中医血液病临床的中医古籍知识关系数据库",根据中医理论中癥积的含义、病因病机以及病理过程的描述,结合现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理机制,提出寒毒为MDS重要致病因素和疾病进展的重要...
方苏王月邓中阳王明镜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活性物质,所述活性物质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菟丝子6~12份、补骨脂6~12份、女贞子6~12份、生地黄10~14份、黄芩4...
胡晓梅邹吉轩王明镜刘为易吕妍
龙柴降血方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及优势人群分析
2025年
目的 评价龙柴降血方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疗效,并进行优势人群分析。方法 将80例PV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33例),试验组(47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口服龙柴降血方,治疗4个月。比较治疗前两组临床特征及降细胞药物应用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血细胞计数水平、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分和血栓、出血事件及疾病进展情况,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分析龙柴降血方治疗PV的疗效优势人群。结果 对照组及试验组分别有30例及42例患者完成研究并纳入分析。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vs.60.0%,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降低(P<0.05),MPN-10总分、乏力评分、腹部不适评分、活动力不佳评分、盗汗评分、皮肤瘙痒评分降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血栓、出血事件及疾病进展情况。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7%vs.28.5%,P>0.05)。JAK2突变负荷60%人群(OR 4.722,95%CI:1.068~20.887)及MPN-10总分15分人群(OR4.200,95%CI:1.054~16.738)是龙柴降血方治疗PV的疗效优势人群。结论 龙柴降血方可提高PV疗效,降低血细胞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尤其在JAK2突变负荷60%或MPN-10总分15分的PV人群中体现出显著治疗优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No.ChiCTR2200057736)
罗璠王子卿王德好张延宇余心悦王明镜刘为易吕妍胡晓梅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药复方有效率血细胞计数中西医结合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恶性血液病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单细胞测序技术与基于群体细胞平均水平的传统测序方法不同,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也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对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原理、方法学以及在多种恶性血液病的应用进行综述,涉及到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转白机制、精确诊断与分型、鉴别诊断、靶向药疗效评价、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以及骨髓增生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指标的确立、疾病进展监测、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还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耐药机制研究,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参考。
王明镜刘为易胡晓梅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
基因突变对不同中医证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含砷中药复方治疗疗效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基因突变对不同中医证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接受含砷中药复方治疗疗效的影响,为含砷中药复方治疗MDS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含砷中药复方治疗的233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辨证分型、实验室检查指标、疾病分型、临床疗效。基于中医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脾肾两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再根据第二代测序(NGS)检测结果将其分别分为伴基因突变人群和无基因突变人群。比较两种中医证型不同治疗结局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疾病特征,分析基因突变对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并对伴基因突变MDS患者的有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脾肾两虚型组190例(伴基因突变的119例)、气阴两虚型组43例(伴基因突变的23例)。脾肾两虚型组与气阴两虚型组患者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和总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型组中,伴基因突变的患者总有效率为65.55%(78/119)低于不伴基因突变患者的80.28%(5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疗效评价和总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组中,是否伴基因突变患者疗效评估、总有效率、总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伴基因突变的脾肾两虚型组患者中治疗无效人群伴复杂核型率高于治疗有效人群(P=0.031)、CBL基因突变率亦高于治疗有效人群(P=0.032),而治疗有效人群中DDX41基因突变率较治疗无效人群高(P=0.033),其他基因突变及年龄、性别分布及基因突变数目、骨髓增生活跃程度、原始细胞区间、是否存在网状纤维组织增生、染色体预后等级比较在有效人群和无效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基因突变的气阴两虚型组患者不同治疗结局人群间比较,各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王子淳陈卓王德秀肖海燕刘为易李蕊白刘驰王凤梅张姗姗王明镜李柳郭小青王洪志唐旭东
关键词:基因突变脾肾两虚
从命门水火学说探讨左归丸、右归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被引量:7
2023年
“免疫”是机体抵抗异物,识别并处理自身异常细胞的一种防御机制,与中医学的“阳气”在功能上高度相似。且阳气主要发源于命门。张景岳基于其命门水火学说所创制的左归丸、右归丸为调补命门真阴、元阳之名方。因此,本文基于命门水火学说,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探讨左归丸、右归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发现命门与中枢免疫器官在功能上存在高度相似性,可以说命门真阴是免疫活动物质基础的集中体现,骨髓中各类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分子是命门元阳的具体表现。左归丸、右归丸可以调补命门水火,使失衡的阴阳恢复到互根互用的平衡状态,对机体紊乱的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使用左归丸、右归丸治疗一些以虚证为主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切实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推广。
邹吉轩赵霈宋英曹新甜王明镜刘为易吕妍胡晓梅
关键词:左归丸右归丸免疫调节
龙柴降血方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录组关键节点的调控
2025年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构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并寻找龙柴降血方发挥治疗作用的靶点。方法纳入28例ET患者和14例健康人。其中10例患者治疗前的标本和5例健康人的标本用于lncRNA、miRNA、mRNA高通量测序;剩余9例健康人和18例ET患者治疗前的标本用做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验证高通量测序的结果;最后将上述患者按1∶1纳入观察组(龙柴降血方+基础治疗)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用qPCR检测他们在治疗4个月后标本中的关键差异基因表达水平。结果5个lncRNA、12个miRNA和19个mRNA被纳入lncRNA-miRNA-mRNA网络,共包含7对miRNA-lncRNA、35对miRNA-mRNA关系。差异mRNA的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在ET中显著富集。两条通路涉及的关键靶点有:F2R、ITGA2B、ITGB1、ITGB3、PTGS1、GP1BB、THBS1和YWHAH,这些与血栓和增殖相关。利用qPCR验证上述网络节点,与健康组相比,18例ET患者GP1BB、ITGB1、THBS1、F2R、ITGA2B、ITGB3和YWHAH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PTGS1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qPCR检测上述患者治疗后样本中除PTGS1外的关键节点。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HBS1、F2R和ITGB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柴降血方可能通过下调THBS1、F2R和ITGB3的表达水平,调控ET相关lncRNA-miRNA-mRNA网络中的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
赵霈杨二鹏孙妍李雨蒙郑茂凤陈卓王明镜吕妍胡晓梅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MIRNAMRNA调控网络转录组学
气不摄血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气不摄血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从细胞层面探究气不摄血证ITP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就诊的ITP确诊患者42例,依据中医证候积分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同时纳入2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Th1、Th2、Th17、Treg、Breg细胞的表达比例变化情况,并对上述免疫细胞的表达与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气不摄血证ITP患者Breg与Th17细胞的表达比例下降,Th1细胞的表达比例上升(P<0.05),Th1/Th2呈Th1型(P<0.05),Treg与Th2细胞的表达以及Th17/Treg比值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P<0.05)、中度组(P<0.05)、重度组(P<0.05)的Breg细胞的表达显著降低,Th1细胞的表达和Th1/Th2比值显著升高,Treg、Th2以及Th17细胞的表达、Th17/Treg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组与重度组Breg细胞的表达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其他免疫细胞的表达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组上述免疫细胞细胞的表达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e细胞的表达与中医证候积分具有负相关性(r=-0.488,P=0.001),其余免疫细胞无相关性。结论:气不摄血证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表现为Th1细胞表达增加导致Th1/Th2失衡。Th17与Breg细胞表达水平下降。Breg细胞表达水平可能反映了气不摄血证患者的气虚严重程度。
王明镜胡晓梅丁晓庆许勇钢全日城谌海燕邓中阳赵攀范腾朱世荣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失衡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