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承杰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手术
  • 2篇微创
  • 1篇单开门
  • 1篇单开门椎管扩...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节段
  • 1篇多节段脊髓型...
  • 1篇腰椎滑脱
  • 1篇腰椎滑脱症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切除
  • 1篇腰椎间盘切除...
  • 1篇脂肪栓塞
  • 1篇脂肪栓塞综合...
  • 1篇栓塞
  • 1篇栓塞综合征
  • 1篇髓型
  • 1篇切除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熊承杰
  • 3篇徐峰
  • 2篇徐彬
  • 2篇胡昊
  • 2篇齐凤宇
  • 2篇李涛
  • 1篇郭雄飞
  • 1篇蔡贤华
  • 1篇兰生辉
  • 1篇康辉
  • 1篇李涛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478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与手术直接相关的不良事件纳入围手术期并发症范畴,手术导致患者新的损害于术后30 d内改善者定义为短暂并发症,超过30 d无改善者定义为持久并发症。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原因及对策。[结果]478例患者中共有78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82项,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32%(78/478);82项并发症中4例发生4项持久并发症,74例发生短暂性并发症78项;不同腰椎间盘病变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旁中央或中央型突出13.47%(26/193),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15.19%(12/79),腰椎术后复发33.96%(18/53),腰椎双节段突出者15.22%(7/46),脱出游离型13.95%(6/43),极外侧型突出14.29%(5/35),椎间盘源性腰痛者13.79%(4/29)。[结论]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下肢感觉异常、下肢肌力减退、术后局部血肿形成、椎体终板炎、硬膜破裂、导丝断裂、术中休克等,其中下肢感觉异常是最常见并发症,腰椎术后复发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徐峰徐彬李涛谭林英胡昊熊承杰齐凤宇
关键词:围手术期并发症微创
腰椎滑脱症的微创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腰椎滑脱症是各种先、后天因素导致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的病理过程,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其发病率约为5%,以退变性和峡部裂性为多见。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腰痛,若合并椎管狭窄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马尾神经症状。
徐彬徐峰李涛谭林英胡昊熊承杰齐凤宇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微创
责任节段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对比广泛式与责任节段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接受EOLP治疗的41例MCSM的临床资料。采用广泛式EOLP治疗24例(广泛式组),采用责任节段EOLP治疗17例(责任节段组)。结果广泛式组术后随访(17.63±4.12)个月,责任节段组术后随访(18.15±3.92)个月。责任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12个月,广泛式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4.78±1.25)分]与责任节段组[(14.57±1.31)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广泛式组JOA评分[(15.01±1.34)分]与责任节段组组[(14.76±1.28)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责任节段组明显轴性症状比例(17.65%,3/17)明显低于广泛式组(50.00%,12/24;P<0.05)。结论广泛式与责任节段EOLP治疗MCSM疗效均肯定,但后者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可明显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等优势。
郭雄飞徐峰李涛熊承杰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扩大成形术颈后路单开门疗效
兔骨髓脂肪诱发脂肪栓塞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A、B、C组)和对照组(D组),A、B、C组以0.2 ml/min经股静脉注入0.2、0.4、0.8 ml/kg骨髓脂肪,D组注入生理盐水。在注射前(0 h)及注射后1、2、4、6、8 h,行血气分析和血常规检查。注射后8 h处死,观察肺大体改变并行HE、油红O染色。[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0.5 h内均出现了呼吸急促等表现,期间B组死亡3只(P>0.05),C组均死亡(P<0.01),A、D两组无死亡;(2)与D组比较,A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最低值为(10.79±1.16)kPa(P>0.05),B组为(6.78±0.93)kPa(P<0.01);(3)注射8 h后,B组肺大体见暗红色肝样变,HE染色见脂肪空泡形成,油红O染色见特异性橘红色脂滴。[结论]B组兔在注射骨髓脂肪2 h后成功地建立了类似骨折并发FES的模型,成功率85%。
邓昌旭蔡贤华康辉熊承杰兰生辉
关键词:脂肪栓塞综合征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