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椎间孔镜Ⅰ SE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0例患者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Ⅰ SE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3月于本院应用椎间孔镜Ⅰ SEE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手术疗效,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JOA改善率。[结果]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88 min;出血量5~20 ml,平均11.5 ml;住院时间3~7 d,平均5.4 d。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10±0.61)分,术后3 d VAS评分为(2.81±0.40)分,末次随访为(1.44±0.28)分。术前与术后3 d、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为(7.93±0.73)分,出院当天评分为(18.73±0.91)分,末次随访评分为(31.16±1.10)分,术前与出院时、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评分标准计算改善率,优8例,良1例,可1例,差0例。[结论]应用椎间孔镜I se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徐峰李涛胡昊徐彬谭林英张建伍博宇席金涛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 三维导航技术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及术后螺钉松动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 目的: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腰椎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但置钉不当仍然是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术后螺钉松动仍然是该技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已成功应用到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但目前腰椎导航手术大多需要作另...
- 徐彬
- 关键词:螺钉松动
- 文献传递
- 烧伤愈合膏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 2014年
- 目的制备烧伤愈合膏新剂型水凝胶,并建立水凝胶指纹图谱。方法提取烧伤愈合膏处方成分,利用黄蓍树胶粉制备成水凝胶,并采用Genimi-C18柱,以乙腈-0.01 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5 nm,对10批水凝胶样品溶液进行洗脱,建立指纹图谱。结果制备的水凝胶效果较好,建立了同一色谱条件下水凝胶的指纹图谱,且10批水凝胶的相似度均>0.959 2。利用对照品比对出其中两个峰: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结论制备的水凝胶在颜色、质地、气味、涂抹舒适度等方面均优于烧伤愈合膏,建立的水凝胶指纹图谱相似度高,适用于其质量控制。
- 徐彬陈永刚吴金虎邹吉利
- 关键词:水凝胶指纹图谱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颈前路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对比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对比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SCIWORA)颈椎前路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3例SCIWORA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接受颈椎前路手术(颈前路手术组),19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所有病人出院后随访15~60个月,平均26个月。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入院时、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颈前路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ASI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SCIWORA采用颈前路手术与保守治疗均有效,但颈前路手术对脊髓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更满意,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徐峰李涛胡昊徐彬谭林英张建伍博宇席金涛
-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颈前路手术保守治疗疗效
-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478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与手术直接相关的不良事件纳入围手术期并发症范畴,手术导致患者新的损害于术后30 d内改善者定义为短暂并发症,超过30 d无改善者定义为持久并发症。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原因及对策。[结果]478例患者中共有78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82项,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32%(78/478);82项并发症中4例发生4项持久并发症,74例发生短暂性并发症78项;不同腰椎间盘病变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旁中央或中央型突出13.47%(26/193),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15.19%(12/79),腰椎术后复发33.96%(18/53),腰椎双节段突出者15.22%(7/46),脱出游离型13.95%(6/43),极外侧型突出14.29%(5/35),椎间盘源性腰痛者13.79%(4/29)。[结论]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下肢感觉异常、下肢肌力减退、术后局部血肿形成、椎体终板炎、硬膜破裂、导丝断裂、术中休克等,其中下肢感觉异常是最常见并发症,腰椎术后复发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徐峰徐彬李涛谭林英胡昊熊承杰齐凤宇
- 关键词:围手术期并发症微创
- 烧伤愈合膏HPLC-UV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测定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HPLC-UV)法对烧伤愈合膏指纹图谱进行研究,对主要峰进行归属并测定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方法采用Genimi-C18柱,以乙腈-0.01 mol·L-1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对10批烧伤愈合膏样品溶液进行洗脱,建立其指纹图谱,并测定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检测波长345 nm。结果建立了同一色谱条件下烧伤愈合膏复方及各单味药的指纹图谱,且10批烧伤愈合膏样品的相似度均>0.953 7。利用对照品比对出其中两个峰: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加样回收实验测得盐酸小檗碱平均回收率为97.52%,RSD为2.12%(n=6);盐酸巴马汀平均回收率为96.72%,RSD为2.67%(n=6)。结论建立的烧伤愈合膏指纹图谱相似度高,HPLC-UV法测烧伤愈合膏中的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适用于其质量控制,为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 徐彬陈永刚吴金虎邹吉利
- 关键词:指纹图谱
- Vista通道系统下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Vista通道系统下微创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Meyerding分级为Ⅰ和Ⅱ度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24例,手术均采用后路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在Vista通道下行减压、植骨融合,然后置钉、复位、固定。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腰椎功能做评价,并通过术前及术后X线片来测量滑脱率及椎间高度来评价滑脱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85~145min,平均115min;出血量为75~135mL,平均105mL;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滑脱均不同程度矫正;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滑脱率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的滑脱率及椎间隙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滑脱矫正程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经Vista通道系统下微创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矫正滑脱。
- 徐峰徐彬李涛谭林英胡昊秦佳军
- 关键词:微创
- 腰椎滑脱症的微创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腰椎滑脱症是各种先、后天因素导致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的病理过程,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其发病率约为5%,以退变性和峡部裂性为多见。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腰痛,若合并椎管狭窄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马尾神经症状。
- 徐彬徐峰李涛谭林英胡昊熊承杰齐凤宇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微创
-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概述被引量:15
- 2014年
-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理论的具体表现,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随着国家对中医药领域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新理论新方法的提出以及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的发展,中药复方尤其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能阐明中药复方药用功效、作用机制及作用根源,是中药复方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保障。该文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
- 徐彬陈永刚吴金虎
- 关键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
- 烧伤愈合膏中7种成分的含量测定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烧伤愈合膏中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液相色谱测定法,并建立同时测定其中α-蒎烯、柠檬烯、异龙脑和龙脑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Genimi-C18柱,以乙腈-0.04 mo L·L^-1磷酸二氢钠溶液(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5 nm;气相色谱法采用DB-WAX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80℃(5 min)→5℃·min^-1→180℃(10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1;载气为氮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结果: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α-蒎烯、柠檬烯、异龙脑和龙脑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在96%-102%之间。结论:所建立的2种测量方法简单、精确、可行,可作为烧伤愈合膏质量控制的标准,为其再次研发奠定了基础。
- 章道华徐彬吴金虎陈永刚邹吉利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