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6年南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16年南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评价实验室运转情况。方法对2016年各县区送检的麻疹监测病例的血清标本和咽拭子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麻疹Ig M抗体检测,用real-time PCR法进行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对麻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606份血清标本麻疹Ig M抗体阳性率为36. 80%,326份咽拭子标本麻疹病毒核酸的阳性率为54. 91%,2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 34,P <0. 05);共分离出3株麻疹病毒,均为麻疹H1a亚型;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人群中;发病时间集中在1月-6月;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阳性检出率较高;> 8月龄各年龄组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的免疫史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南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顺利通过了河南省麻疹实验室的职能考核。结论 2016年南阳市流行的毒株为H1a型,未发现输入病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real-time PCR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麻疹监测病例早期诊断阳性率;麻疹发病人群主要为<6岁人群的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2016年南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情况良好。
- 史晓林吕宛玉李真钱国双王峰
- 关键词:麻疹病毒
- 140例HIV-1抗体阳性者WB带型及CD4+T细胞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2008年本实验室新确认140例HIV-1抗体阳性者WB带型、CD4+T细胞数的分析,了解不同人群不同病期免疫学、血清学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免疫印迹试验(WB)、流式细胞仪检测HIV-1感染者体内抗体、CD4+T细胞数。结果:不同感染途径WB带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但CD4+T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age,A)≤40岁的HIV-1抗体阳性者体内全带型(9条带)与P55条带出现率分别明显高于A>40岁以上者;不同性别WB带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但CD4+T细胞计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DS病人与HIV-1感染者的WB反应全带型、p55条带的出现率及CD4+T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人群WB反应带型与CD4+T细胞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该项指标为追踪HIV-1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临床分期、疾病预后提供依据。
- 史晓林王峰刘双辉张钰包方方仙
- 关键词:HIV-1抗体CD4+T细胞
- 南阳市食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食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膳食指导。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8年2月—2020年10月南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报告系统中527例疑似食源性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阳性确诊率,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在外就餐、是否食用海产品等信息,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本组527例疑似食源性感染患者中,阳性163例,阴性364例;阳性率30.93%(163/527)。年龄、季节、是否在外就餐和是否食用畜肉、海产品、水果蔬菜是发生食源性感染的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岁(95%CI 2.258~9.125,OR=4.539)、夏秋季节(95%CI 1.136~7.426,OR=2.904)、在外就餐(95%CI 2.269~30.416,OR=8.307)、食用畜肉(95%CI 1.854~32.169,OR=7.723)、食用海产品(95%CI 2.398~24.387,OR=7.647)是发生食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1),食用水果蔬菜(95%CI 0.251~0.876,OR=0.876)是发生食源性感染的保护因素(P=0.005)。结论年龄<5岁、夏秋季节、在外就餐、食用畜肉、食用海产品是食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食用水果蔬菜是其保护因素。
- 郭辉吴美平王峰陈鸿钧王霞
- 关键词:食源性感染阳性率膳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