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晓林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4篇病毒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抗体
  • 3篇病原学
  • 2篇阳性
  • 2篇流感
  • 2篇麻疹
  • 2篇艾滋病
  • 2篇RT-PCR...
  • 2篇EV71
  • 2篇病原学监测
  • 1篇单因素
  • 1篇单因素分析
  • 1篇阳性率
  • 1篇阳性者
  • 1篇乙肝

机构

  • 14篇南阳市疾病预...
  • 2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洛阳市疾病预...
  • 1篇南阳市宛城区...

作者

  • 14篇史晓林
  • 5篇方仙
  • 3篇卢千超
  • 3篇史荣秋
  • 3篇赵静
  • 2篇包方
  • 2篇王峰
  • 1篇薛秀娟
  • 1篇邢辉
  • 1篇王文雷
  • 1篇刘萌萌
  • 1篇崔为国
  • 1篇刘佳
  • 1篇刘双辉
  • 1篇王哲
  • 1篇彭阳
  • 1篇田随安
  • 1篇刘春华
  • 1篇孙国清
  • 1篇李生旺

传媒

  • 6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阳市2003~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南阳市麻疹发病特征、流行规律,制订防控对策。[方法]对南阳市2003~2007年确诊的2775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7年累计确诊麻疹2775例,年发病率5.20/10万,发病最高年份是2007年,发病人数1169例,年发病率10.88/10万;全市麻疹发病呈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的状态,以散发为主;2003~2007年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6~10岁和﹥11岁儿童发病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病例比例较高,占总病例数的73.15%(2030/2775)。[结论]今后应加强基础免疫(fundamenta limmunity)和加强免疫(booster immunization),提高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接种率(rate of vaccination),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建议对给育龄妇女生育前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以减少小月龄发病。
史晓林茹志坚张锶赫史荣秋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确诊病例
南阳市2007年478例新确认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
2009年
[目的]通过对南阳市2007年478例新确认HIV/AIDS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南阳市艾滋病疫情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478例新确认HIV/AIDS资料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新确认HIV/AIDS集中在30~45岁青壮年占58.58%(280/478);已婚者比例较高,占62.55%(299/478);传播途径以既往有偿采供血及异性性传播为主,分别占45.19%(216/478)、30.96%(148/478),母婴传播占4.39%(21/478),全部为2005年底以前出生儿童。[结论]南阳市新确认HIV/AIDS仍与既往有偿采供血这一行为有关,由此引起的配偶间性传播也较为突出。今后仍应加强宣传,健全监测网络,尽早发现HIV感染者,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史晓林史荣秋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016年南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2016年南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评价实验室运转情况。方法对2016年各县区送检的麻疹监测病例的血清标本和咽拭子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麻疹Ig M抗体检测,用real-time PCR法进行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对麻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606份血清标本麻疹Ig M抗体阳性率为36. 80%,326份咽拭子标本麻疹病毒核酸的阳性率为54. 91%,2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 34,P <0. 05);共分离出3株麻疹病毒,均为麻疹H1a亚型;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人群中;发病时间集中在1月-6月;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阳性检出率较高;> 8月龄各年龄组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的免疫史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南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顺利通过了河南省麻疹实验室的职能考核。结论 2016年南阳市流行的毒株为H1a型,未发现输入病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real-time PCR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麻疹监测病例早期诊断阳性率;麻疹发病人群主要为<6岁人群的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2016年南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情况良好。
史晓林吕宛玉李真钱国双王峰
关键词:麻疹病毒
2010年南阳市宛城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南阳市宛城区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情况,为疫情控制及病例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从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856例病例中,选较重的57例粪便标本,提取核酸后分别采用总肠道病毒、EV71和CA16型的特异引物进行RT-PCR检测。结果手足口病发生集中在人口密集地区;发病人群为散居和幼托儿童;年龄为3岁以下居多,男性多于女性;4~5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病原以EV71为主,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7.72%,EV71阳性率77.19%,CA16阳性率为10.53%。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季节特征。EV71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开展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检测和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包伟华史晓林
关键词:手足口病RT-PCR检测EV71流行病学
2013-2016年南阳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南阳市2013-2016年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结果,为科学有效地防控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并对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2 592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62份,总阳性率为13.97%,各年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4,P=0.00<0.05);4年中,H3N2亚型流行活跃,在2014年和2015年成为优势流行株,2013年和2016年与B型、新甲型H1N1交替流行;新甲型H1N1呈低流行态势;流感病毒在各监测年份中均有一个冬季流行高峰,有2个年度出现夏季流行小高峰,以H3N2亚型流行为主;流感病毒核酸在2013年和2016年以5岁~年龄组(13.67%和35.07%)阳性率最高,2014年和2015年以15岁~和2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结论南阳市在2013-2016年流感整体流行趋势平稳;4个年份均以冬春季流行为主,夏季偶尔出现流行小高峰,H3N2亚型在4年中流行活跃。应继续做好冬春季流感防控工作,进一步关注H3N2亚型的流行趋势和病原学变化,以研究是否有变异情况发生。
史晓林方仙赵静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
392例婴幼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MEIA法HBsAb检测结果分析
2021年
目的探究婴幼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结果.方法选取392例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幼儿(2018年6月~2019年10月)作为研究对象,接种疫苗后取静脉血4ml,分别采用MEIA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BsAb.比较ELISA法及MEIA法两种检测方法血清HBsAb阳性率及血清HBsAb最低检测结果.结果MEIA法检查血清HBsAb阳性率84.69%高于ELISA法的72.45%(P<0.05);MEIA法检查血清HBsAb最低检测水平低于ELISA法(P<0.05).结论采用MEIA法对接种乙肝疫苗后血清HBsAb进行定量检测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对血清HBsAb浓度变化进行观察,进而判断免疫效果,同时还可根据血清HBsAb浓度变化确定下次接种疫苗时间.
王文雷史晓林
关键词:婴幼儿乙肝疫苗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弱阳性血清的制备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索HIV抗体弱阳性对照血清简便、易行、准确的制备方法及HIV抗体室内质控图的应用。方法:用正常人阴性血清按不同稀释倍数梯度稀释HIV抗体阳性血清后,制备出弱阳性血清。结果: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进行HIV抗体检测后找出S/CO值在2-3倍之间的血清稀释倍数,连续检测20次,制出室内质控图。结论:制作弱阳性对照血清时,用不同稀释倍数逐渐降低阳性血清抗体滴度能准确简便地找出弱阳性对照血清孔数。
史晓林史荣秋
关键词:HIV抗体质控图
狗肾传代细胞分离培养流感病毒单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对影响狗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阳性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2016年南阳市哨点医院送检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中PCR检测阳性的标本,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进行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并对咽拭子标本从采样、核酸检测和细胞分离等环节中的一些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和分析。结果不同监测年度、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Ct值大小对病毒分离结果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流感病毒型别(或系)的MDCK细胞一代分离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监测年度,病毒分离阳性率也不同;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Ct值大小影响其病毒分离阳性率,Ct值越小,病毒分离阳性率越高;不同流感病毒型别MDCK细胞一代病毒分离阳性率不同,季甲型H3流感病毒MDCK细胞分离培养第一代阳性率明显低于B型和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史晓林卢千超方仙赵静李真
关键词:流感病毒MDCK细胞阳性率单因素分析
140例HIV-1抗体阳性者WB带型及CD4+T细胞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通过对2008年本实验室新确认140例HIV-1抗体阳性者WB带型、CD4+T细胞数的分析,了解不同人群不同病期免疫学、血清学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免疫印迹试验(WB)、流式细胞仪检测HIV-1感染者体内抗体、CD4+T细胞数。结果:不同感染途径WB带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但CD4+T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age,A)≤40岁的HIV-1抗体阳性者体内全带型(9条带)与P55条带出现率分别明显高于A>40岁以上者;不同性别WB带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但CD4+T细胞计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DS病人与HIV-1感染者的WB反应全带型、p55条带的出现率及CD4+T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人群WB反应带型与CD4+T细胞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该项指标为追踪HIV-1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临床分期、疾病预后提供依据。
史晓林王峰刘双辉张钰包方方仙
关键词:HIV-1抗体CD4+T细胞
2012-2014年河南省南阳市手足口病流行期健康人群肠道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河南省南阳市2012-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健康人群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体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南阳市2012 2014年分离自健康人群的EV进行核酸检测。调查对象共分为10个年龄组,每组10人,每年调查100人,每人均采集粪便和咽拭子标本。结果在连续3年流行期监测的300名健康人群中,肠道病毒感染率为42.67%。≤5岁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7,P>0.05)。结论肠道病毒在健康人群中分布普遍,以其他EV为主,未检出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李士正彭阳卢千超史晓林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