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铃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康复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早期功能锻炼
  • 1篇针刺
  • 1篇针刺治疗
  • 1篇手功能
  • 1篇手功能障碍
  • 1篇手运动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早期
  • 1篇内血管瘤
  • 1篇切开
  • 1篇切开复位
  • 1篇中医
  • 1篇椎体
  • 1篇椎体成形
  • 1篇椎体成形术
  • 1篇卒中
  • 1篇卒中后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丁铃
  • 2篇顾龙殿
  • 2篇王丽辉
  • 1篇叶红
  • 1篇施劲东
  • 1篇贾杰
  • 1篇高黎黎
  • 1篇叶红
  • 1篇史德林
  • 1篇唐超
  • 1篇瞿春华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VP治疗椎体内血管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内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12采用经皮内注骨水泥填充封闭术治疗的18例椎体血管瘤。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18例术前疼痛VAS评分4~9分,平均6.7分,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0~4分,平均0.3分。术后2 d 9例腰痛症状消失,能自由活动。6例术后3 d疼痛VAS评分平均2.7分,经过康复科行腰背部激光、微波、中频等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3 d疼痛VAS评分平均6.0分,经3个月康复治疗后疼痛VAS评分降低到平均1.0分;1例术后3 d疼痛VAS评分4分,术后1年腰背部仍有疼痛,复查发现合并腰椎骨质疏松,临近椎体椎板出现退行性炎症反应。结论 PVP治疗椎体内血管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
丁铃王丽辉顾龙殿蒲兵兵瞿春华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
基于手功能成像仪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研究手功能激光成像仪应用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的评价。方法 2016年1月至6月,18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9)和治疗组(n=9),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FMA)上肢运动功能部分、改良Ba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采用手功能激光成像仪进行感兴趣区(ROI)测量。结果治疗后,MAS、FMA评分明显改善(t>4.44,P<0.01),治疗组BI评分明显改善(t=3.95,P<0.01),治疗组MAS、FMA、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17,P<0.01)。两组治疗后,患手ROI评分均显著降低(t>7.78,P<0.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2.23,P<0.05);两组间健手RO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11,P>0.05)。结论手功能激光成像可以提供手部血流灌注情况的信息,与手功能有一定关联。
丁铃叶红史德林唐超贾杰
关键词:脑卒中手功能障碍针刺
中医传统功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2025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在老年人群中呈现高患病率、低知晓率和低肺功能检查率等特点[1]。近30年来COPD造成的中国人均健康损失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老龄化使疾病负担持续处于高位[2]。无论病情早期、中期和晚期,还是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均推荐开展COPD院内或居家肺康复治疗[3]。中医认为COPD是因咳嗽、哮病和喘病等反复发作后迁延不愈引起的肺胀病。
王佳怡赵汉卫施劲东丁铃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中医八段锦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医学科介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9-12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45例踝关节骨折,根据术后康复医学科介入功能锻炼的时机分组,早期组133例(术后30 d内介入),中期组61例(术后31~90 d介入),晚期组51例(术后介入时间超过90 d)。结果早期组随访时间为(43.6±25.7)个月,中期组为(44.0±25.1)个月,晚期组为(45.7±21.0)个月。晚期组年龄最大,早期组年龄较小。早期组末次随访时足踝功能AOFAS评分为(92.8±7.5)分,中期组为(78.1±9.4)分,晚期组为(56.9±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足踝功能AOFAS评分最高,中期组次之,晚期组最低。早期组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改善最明显,晚期组改善程度最差。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是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首要条件,而康复医学科的早期介入对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循序渐进原则。
王丽辉林巧景顾龙殿叶红高黎黎丁铃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康复医学科早期功能锻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