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兆慧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浓度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AS)临床替代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并应用贝那普利干预治疗,观察对上...
- 冯淑芝罗洁曹兆慧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
- 文献传递
- 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硬化(AS)危险因素与其临床替代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并观察经贝那普利干预后AS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59例T2DM患者,记录其糖尿病病程,所有患者给予贝那普利(10 mg/d)治疗6个月,并在治疗前后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常规、血脂。使用HOMA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并采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IMT值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1)经贝那普利干预治疗6个月,颈动脉IMT平均值与最大值、IRI、FBG、FINS、HbA1c、收缩压(SBP)、脉压(PP)均有显著下降。(2)IMT≥0.85 mm亚组较IMT<0.85 mm亚组IRI、FINS、SBP、PP明显增高,斑块检出率也高。(3)颈动脉IMT与年龄、IRI、SBP、PP呈正相关;而IRI与BMI、颈动脉IMT、PP呈正相关。结论:IR、SBP、PP增高是导致T2DM患者早期AS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可能是早期AS的基础。贝那普利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血压等机制来逆转糖尿病早期AS。
- 冯淑芝罗洁曹兆慧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贝那普利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