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路

作品数:21 被引量:23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近视
  • 4篇视力
  • 4篇小学生
  • 3篇抑郁
  • 3篇视力不良
  • 3篇患病
  • 3篇患病率
  • 3篇北京市中小学...
  • 2篇学生近视
  • 2篇睡眠
  • 2篇中学生
  • 2篇基因
  • 2篇检出
  • 2篇健康
  • 2篇儿童
  • 2篇儿童肥胖
  • 2篇肥胖
  • 2篇肥胖症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疾病

机构

  • 21篇北京市疾病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教育委...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21篇王路
  • 15篇赵海
  • 15篇郭欣
  • 10篇孙冰洁
  • 4篇滕立新
  • 4篇段佳丽
  • 4篇郭欣
  • 3篇黄剑辉
  • 3篇孙颖
  • 3篇王观
  • 2篇宋玉珍
  • 2篇刘峥
  • 1篇潘勇平
  • 1篇郭欣
  • 1篇高维
  • 1篇赵金辉

传媒

  • 15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年份

  • 3篇2025
  • 7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学生标化与非标化近视检出率比较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比较标化前后北京市各区学生近视检出率的差异,为阐明标化率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8年北京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16个区的107所中小学校和35所幼儿园中抽取41 029名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了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采用2018—2019学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要公布的学生构成作为标准组对北京市各区学生的近视检出率进行标化,比较标化前后各区学生近视检出率的变化。结果 2018年北京市学生近视检出率为57.3%;幼儿园学生近视检出率为12.1%,小学生为38.4%,初中生为77.2%,普通高中生为88.3%,职业高中生为73.1%。尽管标化前后均以区9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最高,但检出率差异高达13.8百分点。标化前以区13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最低,而标化后以区12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最低。结论北京市学生的近视检出率普遍较高,且标化前后各区学生的近视检出率及排序差别较大。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标化率可以正确揭示疾病真实的流性特征。
马瑀涵王路夏志伟秦冉郭欣
关键词:近视患病率
北京市中小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队伍现状调查被引量:55
2015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校医及保健教师情况,为加强校医和保健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教委所属的所有公立中小学校的校医及保健教师共1 702名进行调查。结果北京市中小学生与校医/保健教师的人数配备比例为754∶1,其中校医927名,中小学生与校医的人数配备比例为1 384∶1。校医/保健教师以女性为主(91.1%);年龄多在30~49岁之间(76.1%),30岁以下的比例仅为9%;从事校医/保健教师工作不超过5 a的比例较高(41.0%),平均年限为8.61 a。校医/保健教师专业为教育的比例最高(32.1%),其次是临床医学(20.9%)。从学历和职称来看,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61%;职称多是中级(42.6%)和初级(41.9%)。结论北京市中小学校校医存在配置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从事校医工作的年限较短、职称结构也较不合理的问题,应加强对校医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赵海段佳丽滕立新王路
关键词: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
2018年北京市首次中小学生近视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掌握2018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检出率基数,为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下阶段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工作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小学、初中及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远视力和屈光检测,检测结果原始资料使用EpiData双录入,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学段学生近视检出情况。结果中小学生总体近视检出率为59.4%,其中,男生为56.6%,女生为62.4%;城区为62.0%,郊区为57.8%。性别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近视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的近视及高度近视检出率自小学(38.4%,1.4%)初中(77.2%,10.4%)至高中(88.3%,20.7%)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学生近视检出率较高,学生近视现状亟待解决。针对不同的学段学生,近视防控工作要采取相应的近视干预手段,以控制近视过早发生及过快发展。
王路夏志伟赵海滕立新郭欣
关键词:近视
糖代谢及脂肪调控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肥胖代谢异常的关联
2025年
目的 探讨CDKAL1基因rs35261542、FAIM2基因rs3205718及VGLL4基因rs2574704多态性位点与儿童肥胖及合并代谢表型的关联性,为制定儿童肥胖个性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23年“早期儿童营养包干预长期营养健康作用评估”项目,选取河南(嵩县、汝阳县)、贵州(贵定县、福泉县)4县1 078名5~7岁儿童,按体质量指数Z评分(BMI Z评分)筛选出超重肥胖(OVOB)组儿童87名,按性别、年龄和BMI Z评分匹配体重正常组儿童117名;并按4项传统心脏代谢危险因素(CRs)标准,分为代谢正常体重正常(MHWH,51人)、代谢异常体重正常(MUWH,66人)、代谢正常型肥胖(MHO,31人)和代谢异常型肥胖(MUO,56人)4组。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清生化检测及KASP基因分型技术,分析基因多态性在不同代谢异质性儿童中的分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3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与儿童肥胖及合并代谢表型的关联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KAL1 rs35261542纯合突变型AA与OVOB、MHO和MUO的发生风险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3.63,11.04,4.88,P值均<0.05);FAIM2 rs3205718纯合突变型TT与OVOB发生风险呈正相关(OR=4.44,P<0.05),但与代谢表型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GLL4 rs2574704纯合突变型TT降低MHO和MUO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0.30,0.24,P值均<0.05)。基因型累积效应分析显示,rs35261542+rs3205718组合携带1个和2个风险基因型者OVOB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53,20.79);rs35261542+rs2574704组合MHO和MUO发生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8.50,5.00)(P值均<0.05)。结论 rs35261542位点AA型与儿童肥胖及合并代谢异常呈正相关,rs3205718位点TT型与儿童肥胖呈正相关,rs2574704位点TT型与代谢表型呈负相关,且多态性位点风险基因型的数量具有累积效应。
夏志伟宫照龙刘婷婷王路赵海孙冰洁李岩殷继永霍军生
关键词:儿童肥胖症基因代谢疾病
北京市2019—2022年中学生高度近视及屈光度变化
2024年
目的分析2019—2022年北京市中学生高度近视及屈光度变化,为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2022年在北京市16个区分别抽取83,83,84,84所中学,每年9—10月对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非睫状肌麻痹的电脑验光检查,最终分别纳入21589,21161,21561,21123名中学生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χ^(2)趋势检验比较不同组别高度近视率差异,采用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PC)评价其变化趋势。结果2019—2022年女生高度近视率均高于男生(15.60%,14.59%;15.33%,14.44%;14.65%,14.17%;14.63%,13.84%),其中2019年男女生高度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城区中学生高度近视率均高于郊区(16.45%,13.78%;16.81%,13.00%;15.84%,13.06%;15.85%,1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18,60.43,33.92,42.23,P值均<0.05);随着年级增长学生高度近视率呈增长趋势(χ^(2)_(趋势)值分别为674.56,608.38,655.21,676.89,P值均<0.05),初三升高一学生高度近视率增长幅度最大。2019—2022年北京市中学生高度近视率从15.09%下降至14.22%,以年均2.08%的速度下降(APC=-2.08,t=-7.99,P<0.05)。高度近视中学生屈光度2019和2022年分别为-7.44(-10.25,-6.00)和-7.38(-10.00,-6.0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30,P>0.05)。结论北京市中学生高度近视率有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进一步分级分类防控策略、细化规范化防控措施,控制近视的早发、高发、重度化。
王路赵海孙冰洁夏志伟张京舒郭欣
关键词:近视患病率
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中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北京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和影响因素数据库,选取其中4~12年级的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近视的主要因素。结果共调查23519名中小学生,其近视检出率为7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以郊区、男生、父母都不近视、不是每天摄入含糖饮料、课间休息去户外、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长<2h、每天放学后读写时长<2 h、读写姿势正确、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电子屏幕为参照,城区(OR=1.164,95%CI:1.094~1.239)、女生(OR=1.303,95%CI:1.228~1.382)、父母至少一方近视(OR=1.998,95%CI:1.883~2.120)、每天摄入含糖饮料(OR=1.141,95%CI:1.014~1.285)、课间休息在教学楼内(OR=1.173,95%CI:1.095~1.255)、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长≥2h(OR=1.091,95%CI:1.016~1.170)、每天放学后读写时长≥2h(OR=1.596,95%CI:1.496~1.702)、读写姿势不正确(OR=1.123,95%CI:1.057~1.193)、经常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电子屏幕(OR=1.156,95%CI:1.035~1.291)的中小学生发生近视的可能性更高。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近视检出率较高,且其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未来相关部门应加强高度近视危害及正确用眼行为习惯的健康教育,促进各项近视防控措施落实,以保护中小学生的视力健康。
王路赵海夏志伟孙冰洁郭欣
关键词:近视影响因素
北京市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
2025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及其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为综合防控学生近视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9—11月抽取北京市16个区25593名中小学生,采用国家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进行视力检测。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报告率和筛查性近视检出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与筛查性近视的关联。结果68.63%的中小学生报告睡眠不足,不同学段学生睡眠不足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职业高中生报告率最低(47.07%)、普通高中生报告率最高(76.17%)(χ^(2)=981.18,P<0.01)。睡眠不足的小学生(57.09%)和初中生(76.53%)筛查性近视检出率均高于报告睡眠充足者(52.65%,71.9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83,17.96,P值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充足者比较,睡眠不足的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风险较高(OR=1.25);调整学段、性别、地区、住校情况等混杂因素后,睡眠不足的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发生风险均较高(OR=1.26)(P值均<0.01)。按学段分层后分析结果显示,睡眠不足的小学生(四至六年级)和初中生筛查性近视发生风险仍较高(OR值分别为1.18,1.20,P值均<0.01)。结论北京市睡眠不足的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的发生风险较高,家庭、学校、社会等应共同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以降低近视的发生。
王路赵海孙冰洁夏志伟郭欣
关键词:睡眠异常近视
北京市不同户外活动时间中小学生睡眠与近视关系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中小学生不同户外活动时间下睡眠与近视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9—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2957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户外活动时间学生睡眠与近视的关系。结果参与调查学生的近视率为71.6%,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学生占比为61.0%,睡眠时间不足的学生占比为70.0%。睡眠时间不足学生的近视率(73.6%)高于睡眠时间充足的学生(67.2%)(χ^(2)=96.97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城乡、学段、父母是否近视、放学后做作业/读书写字时间、看电视时间、天黑后看电子屏幕时是否关灯后,在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学生中,睡眠时间不足学生发生近视的风险是睡眠时间充足学生的1.10倍(95%CI=1.03~1.18,P<0.05)。按性别分析,男生结果与总体类似,而女生未发现睡眠与近视存在关联。结论在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学生中,睡眠不足学生的近视率较高。家长和学校应引导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充足,从而减少近视发生的风险。
张京舒李婷杨涵秦冉赵海王路孙冰洁郭欣
关键词:睡眠户外活动近视
北京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究北京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重点干预对象及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2年10—12月对北京市16个区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17 730名在校学生开展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对不良饮食、缺乏锻炼、非故意伤害、故意伤害、物质滥用和网络成瘾行为共6类健康危险行为进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分为3类:高危险行为组,有961名,占5.42%;低缺乏锻炼/高故意伤害组,有1 099名,占6.20%;低危险行为组,有15 670名,占88.38%。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低危险行为组,男生(OR=1.45)、职高(OR=2.00)、其他家庭(OR=1.90)、可能有抑郁情感(OR=2.27)、有抑郁情感(OR=6.18)、近1年因病休学(OR=1.79)的中学生更易进入高危险行为组;男生(OR=2.30)、大家庭(OR=1.18)、重组家庭(OR=1.70)、其他家庭(OR=1.94)、可能有抑郁情感(OR=3.10)、有抑郁情感(OR=4.91)、近2周因病请假(OR=1.54)、近1年因病休学(OR=1.71)的中学生更易进入低缺乏锻炼/高故意伤害组(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明显潜在类别,聚集出现且比例不同。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罗慧娟高若伊赵海孙冰洁王路郭欣
关键词:健康教育
北京市中学生抑郁焦虑现状及其与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关系被引量:6
2024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中学生抑郁、焦虑流行现状及其与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3年9—11月间抽取北京市16个区共计18379名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分析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和欺凌等伤害相关行为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抑郁焦虑现状与伤害相关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8.2%,焦虑症状检出率为8.6%,二者共患检出率为7.6%;被校园欺凌的报告率为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23)、普通高中(OR=1.85)和职业高中(OR=1.91)、被校园欺凌(OR=3.83)、被家长打骂(OR=3.32)和被网络暴力(OR=4.43)均是抑郁症状的正性相关因素;不住校(OR=0.87)是抑郁症状的负性相关因素(P值均<0.05)。女生(OR=1.32)、普通高中(OR=1.77)和职业高中(OR=1.50)、被校园欺凌(OR=3.63)、被家长打骂(OR=3.41)和被网络暴力(OR=3.33)均是焦虑症状的正性相关因素(P值均<0.05)。结论北京市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与被校园欺凌和经受来自家长或网络的暴力等行为相关。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中学生被欺凌、被家长打骂和被网络暴力等情况,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赵海王路孙冰洁郭欣
关键词:抑郁暴力精神卫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