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科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非对称孔道内流场和压降特性模拟被引量:11
- 2016年
- 采用Fluent建立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非对称孔道的三维模型,计算了孔道内的流动和压降特性,分析了DPF内碳烟微粒的沉积过程,比较了不同壁面渗透率和碳载量下对称孔道与非对称孔道中的压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进口孔道速度沿轴向先增大后减小,出口孔道速度沿轴向逐渐减小;进口孔道静压沿轴向先减小后增大,出口孔道静压沿轴向逐渐减小;碳烟微粒总是先在孔道的后端沉积,随着碳载量增大,碳烟微粒沿孔道轴向分布逐渐趋向于均匀;绝对碳载量系数大于0.3时,非对称孔道相对于对称孔道具有较小的压降;进、出口孔道比例越大,压降受排气流量的影响越大。
- 李志军王楠张立强黄群锦魏所库张彦科
- 关键词:动力机械工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流场压降
- EGR率对LNT吸附路径及净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针对稀燃氮氧捕集器吸附过程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吸附路径,搭建了包含两种吸附路径的LNT模型,研究了不同EGR率对吸附路径及NOx净化效果的影响,模拟研究结果表明,EGR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路径均有影响.EGR率在0~15%内,EGR对硝酸盐路径的抑制作用和对亚硝酸盐路径的前期抑制、后期促进作用均随EGR率增加而加剧.EGR率在20%~30%内,EGR对硝酸盐路径表现为抑制作用,对亚硝酸盐路径仍表现为前期抑制、后期促进作用,且作用效果随EGR率增加变化微弱.入口温度为350℃时,EGR率为0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路径吸附的占有率比值约为1∶1.63,EGR率25%时两种吸附路径占有率比值约为1∶2.47,亚硝酸盐路径略占优势.EGR率在0~15%内,NOx转化率随吸附时间延伸下降速度先快后缓,EGR率越高,吸附后期NOx转化率下降越快.EGR率在20%~30%范围内,转化率随吸附延伸平稳降低,EGR率越高转化率下降越缓.
- 曹丽娟李志军李世龙蔡东李志遥张彦科
- 关键词:EGR率硝酸盐亚硝酸盐
- 柴油机DPF非对称孔道压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16年
- 为了有效降低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压降,通过建立DPF灰分模型和压降模型,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非对称孔道DPF的压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增大DPF进、出口孔道直径比,进口孔道排气流速减小,孔道壁面前端渗流速度减小,孔道壁面后端渗流速度增大,排气流经出口孔道流速增大;增大DPF进、出口孔道直径比能降低DPF压降;随着碳载量、灰分量以及排气流量的增大,增大DPF进、出口孔道直径比对降低DPF压降效果更加明显;孔密度最优值随进、出口孔道直径比增大而减小.
- 李志军黄群锦王楠申博玺张彦科魏所库张立强
- 关键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压降
- 非均匀壁结构颗粒捕集器深床过滤的模拟研究
- 2020年
- 为描述汽油机颗粒捕集器多孔介质壁的微观结构,本文引入基于概率密度函数的孔径分布和非均匀孔隙率分布。考虑多粒径的入射颗粒,针对汽油机非均匀壁结构颗粒捕集器的深床过滤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大部分被多孔介质的顶部1/3区域捕集,该区域的孔隙率和渗透率在捕集过程中下降趋势更明显,多孔介质的底部1/3区域对整体过滤贡献很小。随着时间增加,多孔介质壁对各粒径颗粒的捕集效率升高,最具穿透性的粒径变小。在捕集过程中,孔径分布对多孔介质壁的局部微观结构及整体捕集效率和压降的改变有重要影响。
- 张彦科李志军帅石金刘世宇李世龙刘浩
- 关键词:孔径分布粒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