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锋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心病
  • 3篇冠心病
  • 2篇动脉
  • 2篇术后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病患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腔内成形...
  • 1篇断层显像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灌注
  • 1篇心肌灌注断层
  • 1篇心肌灌注断层...
  • 1篇症状
  • 1篇支架置入
  • 1篇置入
  • 1篇术后大出血
  • 1篇术后随访

机构

  • 4篇北京医院

作者

  • 4篇许锋
  • 3篇孙福成
  • 3篇何青
  • 2篇屈婉莹
  • 2篇季福绥
  • 1篇姚稚明
  • 1篇佟佳宾
  • 1篇沈月莉
  • 1篇沈瑾
  • 1篇齐海梅
  • 1篇陈刚
  • 1篇顾欣
  • 1篇杨玉珍
  • 1篇林颖
  • 1篇张瑞生
  • 1篇赵莉
  • 1篇王茂斌
  • 1篇周颖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核素心脏显像结果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应用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心室显像随访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的效果。方法 患者在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及随访期进行负荷 /静息或静息 /含硝酸甘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心室显像检查。结果  44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平均 11.4个月进行了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其中 40例患者进行了心室显像。结果显示 ,术后患者心肌缺血及不可逆缺损节段数减少 ,分别为 2 .5± 0 .4与 1.5± 0 .3(P =0 .0 6 )及 3.5± 0 .5与 2 .3± 0 .4(P <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及高峰充盈率无明显变化 ,运动低下节段数有所下降 ,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 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心肌缺血明显改善 ,左室功能无明显变化 。
孙福成周颖何青季福绥许锋屈婉莹
关键词:PTCA术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置入
高龄肺癌患者气管、支气管内支架术后大出血抢救成功一例
2003年
赵莉佟佳宾许锋齐海梅沈瑾
关键词:肺癌大出血抢救
ATP负荷与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ATP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ATP MPI)诊断冠心病 (CAD)的价值。方法 6 1例无心肌梗死病史的疑诊CAD患者 ,均在不同时间分别行静息、ATP负荷及运动负荷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一日法静息 ATP、隔日运动或一日法静息 运动、隔日ATP ,分别简称为ATP MPI和ST MPI) ,其中 4 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ATP MPI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0 9% ,91 7%和 91 3% ,ST MPI分别为 86 4 % ,91 7%和 89 1%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ATP MPI检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4 6 % ,86 9%和86 2 % ,ST MPI则分别为 84 6 % ,84 8%和 84 8%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TP负荷试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运动负荷试验 (88 5 %vs 5 4 1% ,χ2 =17 6 6 9,P <0 0 1) ,但均轻微而短暂 ,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后者。结论 ATP MPI诊断CAD的价值与ST MPI相似。ATP负荷试验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 ,尤其适用于老年、无法运动和高血压患者。
张瑞生屈婉莹何青姚稚明孙福成许锋
关键词:ATP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冠心病^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PI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随访期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评估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通过运动试验方法评估老年人介入治疗后随访结果。 方法 对成功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在随访期间进行症状限制性自行车运动试验 ,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 ,对运动量及心电图等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别有 2 3例及 30例 ,患者于术后 (1 4 8± 1 2 0 )个月和(1 2 4± 1 2 1 )个月进行了运动试验。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运动中的心率增加分别为 (92 1± 1 2 6 )次 /min和 (96 5± 1 3 8)次 /min(P >0 0 5 ) ,收缩压增加分别为 (5 9± 1 7)mmHg和 (6 9± 1 6 )mmHg(P >0 0 5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最大运动量分别为 (5 8± 1 5 )代谢当量和 (7 2± 1 4)代谢当量 (P <0 0 1 ) ,运动时间为 (6 5± 2 2 )min和 (8 9± 2 6 )min(P <0 0 1 ) ,老年组较非老年组在运动中更易出现症状 (2 1 7%对 3 3% ,P <0 0 5 )及心电图改变 (43 5 %对 1 6 7% ,P <0 0 5 )。 结论 老年人介入治疗后运动量及运动时间均小于非老年人 ,运动中易出现症状及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
孙福成陈刚季福绥何青许锋林颖沈月莉杨玉珍顾欣王茂斌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放射学冠状动脉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