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锐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带教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哮喘
  • 1篇支气管哮喘患...
  • 1篇社区获得性
  • 1篇社区获得性肺...
  • 1篇糖皮质
  • 1篇糖皮质激素
  • 1篇糖皮质激素类
  • 1篇通气
  • 1篇皮质
  • 1篇皮质激素
  • 1篇皮质激素类
  • 1篇气道
  • 1篇气道重塑
  • 1篇轻度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 1篇重症监护病房
  • 1篇卒中

机构

  • 4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毛锐
  • 2篇谭杰
  • 2篇张少卿
  • 1篇李兰英
  • 1篇陈燕宇
  • 1篇余青云

传媒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9月来医院呼吸内科见习的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生63名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组(观察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2组,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两组见习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利用微信为媒介,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呼吸内科临床见习带教,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受到见习生的认可。
崔莉孙红毛锐覃金成陈嘉健粟坤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呼吸内科临床见习
PCT及IFN-γ在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γ-干扰素(IFN-γ)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取SAP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后静脉血及卒中未合并肺炎患者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血清PCT及IFN-γ水平。结果 SAP与CAP患者在起病初即表现有明显的PCT增高,但SAP与CA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抗感染治疗7 d后,两组PCT水平均可明显下降;卒中未合并肺炎患者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AP患者发病早期血清IFN-γ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上升,而CAP患者治疗前后IFN-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T及IFN-γ两者联合检测能从感染程度、免疫水平等角度提高SA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李兰英余青云谭杰陈燕宇毛锐
关键词:降钙素原Γ-干扰素卒中相关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缓解作用
2025年
目的评价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对初诊轻度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单中心、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诊的轻度哮喘患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38.6±11.5)岁。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吸入125μg/次、2次/d规律治疗12个月。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肺功能、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并行气管镜检查采集右下叶基底段支气管黏膜组织。分析患者ICS治疗前后CT测量的气道管腔面积(Ai)、气道管壁厚度(Aw%)和病理测量的气道上皮、基底膜和平滑肌厚度,评价ICS对气道重塑的作用。使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来分析患者肺功能、ACT评分的改善与气道重塑改善的关系。结果患者吸入ICS第12个月时CT测量的双下叶3、4、5、6级支气管Ai分别增加了7.5%、14.4%、4.1%、22.8%,Aw%分别减少了6.1%、6.7%、6.5%、7.0%(均P<0.05)。基线气道平滑肌面积13.3%±8.7%,第12个月时为11.7%(6.0%,15.0%),未发生显著改变(Z=-0.63,P=0.539);12个月时基底膜和上皮厚度显著变薄,基底膜厚度从基线时的(5.19±1.75)μm降低为(3.83±1.15)μm(Z=-2.38,P=0.019);上皮厚度从基线时的(78.60±13.12)μm降低为(59.32±11.97)μm(t=4.20,P<0.001)。第12个月时Aw%、上皮和基底膜厚度的变化值均与ACT评分改善程度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轻度哮喘患者规律吸入ICS 12个月后气道重塑程度减轻,表现为气道管壁厚度变薄,气道黏膜上皮和基底膜变薄。气道重塑的改善与哮喘ACT评分的改善显著相关。在气道形态和结构层面为轻度哮喘以ICS为基础的控制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黎晓莹张少卿邢秋云冯伟烨陈佳楠周子青毛锐
关键词:哮喘糖皮质激素类气道重塑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ICU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同一时间点进行二氧化碳分压指标(PaCO_2)监测,所使用方法包括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监测及动脉血气监测下的PaCO_2,分析二者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后不同时间段的P_(ET)CO_2与PaCO_2指标呈正相关。随着进一步治疗,两项指标差异ADCO_2减少。结论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危重病人来说,P_(ET)CO_2与PaCO_2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_(ET)CO_2有助于更好地对PaCO_2指标的变化进行判断,并能快速早期反映通气、血流及代谢等各方面变化的监测指标,具有无创、连续、操作简便的优势,可显著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在危重患者机械通气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谭杰毛锐张少卿晏玉华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重症监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