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牦牛
  • 2篇西藏牦牛
  • 1篇系统进化
  • 1篇系统进化研究
  • 1篇进化
  • 1篇进化研究
  • 1篇克隆测序
  • 1篇PCR-SS...
  • 1篇PCR-SS...
  • 1篇MC1R
  • 1篇MC1R基因
  • 1篇测序

机构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四川省草原科...

作者

  • 3篇柴志欣
  • 3篇钟金城
  • 3篇赵尚娟
  • 2篇唐懿挺
  • 1篇钟红梅
  • 1篇徐利娟
  • 1篇罗晓林
  • 1篇白雪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西藏牦牛ADD1基因第2外显子的PCR-SSCP检测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帕里牦牛、工布江达牦牛、类乌齐牦牛、康布牦牛、桑日牦牛、巴青牦牛、江达牦牛、斯布牦牛、嘉黎牦牛、桑桑牦牛、丁青牦牛等西藏11个牦牛类群共483头牦牛的ADD1基因(被认为是极可能影响肉质的候选基因)第2外显子序列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66 bp处碱基T缺失和256 bp处A→G突变,共有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帕里牦牛只有AA基因型,江达牦牛只有AB基因型,康布牦牛、嘉黎牦牛、巴青牦牛、桑日牦牛、斯布牦牛均缺少BB基因型,丁青牦牛、类乌齐牦牛缺少AB型,均存在严重偏态;桑桑牦牛、工布江达牦牛中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除江达牦牛外,其它10个牦牛类群中AA为优势基因型,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分布较高。除帕里牦牛、巴青牦牛外,其它9个牦牛类群均处于中度多态(0.25
柴志欣罗晓林赵尚娟姬秋梅张成福信金伟钟金城
关键词:西藏牦牛PCR-SSCP
牦牛MC1R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其分析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以麦洼牦牛、斯布牦牛、天祝牦牛和九龙牦牛为研究对象,对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receptorⅠ,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牦牛的MC1R基因编码区全长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4个牦牛品种间及与普通牛间在MC1R基因的编码区内共有13个碱基差异,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现象,编码蛋白共有9个氨基酸差异。MC1R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有糖基化位点和7个跨膜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麦洼牦牛与斯布牦牛的MC1R基因相似性最近。本研究结果对今后开展MC1R基因与牦牛毛色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牦牛的毛色遗传机理、基因定位、基因表达调控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懿挺钟红梅姬秋梅张成福柴志欣赵尚娟白雪信金伟钟金城
关键词:牦牛MC1R基因克隆测序
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进化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通过测定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mtDNA D-loop区、cytb基因、COⅢ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分析核基因组的RAPD多样性,研究了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①西藏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具有西藏东部地区的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西部的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的趋势,显示西藏东部地区可能是家牦牛的起源地之一.西藏牦牛的这些遗传多样性是西藏牦牛业持续发展和牦牛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将来培育牦牛新品种或品系的重要基因资源,应加以妥善保护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②西藏牦牛可分为两大类,有2个母系起源.③牦牛与美洲野牛的亲缘关系比与普通牛的近,作者认为将牦牛(家牦牛和野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牦牛属(Poephagus)比将牦牛作为牛属中的一个亚属或一个种更合适.
钟金城柴志欣姬秋梅赵尚娟徐利娟唐懿挺张成福信金伟
关键词:西藏牦牛系统进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