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路
- 作品数:28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游离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5年
- 替考拉宁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绝大部分药物进入人体后与蛋白结合,只有部分药物以游离形式存在,但仅游离药物可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发挥疗效,因此对游离替考拉宁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具有个体化用药指导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总结对比游离替考拉宁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并分析其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游离替考拉宁药物浓度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为后期开发新的游离替考拉宁浓度检测方法及基于游离浓度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 王晶吴泽君金路金路罗雪梅
- 关键词: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监测
- 一例体外膜肺氧合及肾脏替代治疗并行患者的美罗培南药动学/药效学
- 目的:测定一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及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并行患者不用时间点的美罗培南血药浓...
- 金路罗雪梅葛卫红
- 关键词:美罗培南体外膜肺氧合肾脏替代治疗
- 文献传递
- 酶放大免疫分析法与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比较被引量:6
- 2018年
-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故临床需监测其血药浓度。本文分别建立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2D-HPLC-UV)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2种方法的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生物样品检定要求。60份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患者的血浆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且相关性好,回归方程为Y2D-HPLC-UV=0.9670×XEMIT-0.7029,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方法一致性良好。两种方法均可有效且可靠地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临床上应综合考虑监测目的、实验室条件和人员配置等,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 王敏柳航金路王峰葛卫红
- 关键词:万古霉素
- 基于NONMEM法建立重症患者亚胺培南群体药动学模型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软件建立亚胺培南群体药动学模型,用于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用药方案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室病房中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144名患者(模型组95名,验证组49名)的临床资料,采用NONMEM法估算亚胺培南的群体药动学参数,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将建好的模型完成拟合优度诊断、自举法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考察模型预测能力,完成模型验证。并就不同给药情况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计算达标率。结果最终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二室模型,各参数的典型值分别为CL 8.95 L·h^(-1),Q 1.82 L·h^(-1),V_(1)24.7 L,V_(2)30.5 L,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和性别显著影响亚胺培南清除率。当肾功能减退时可以减半剂量,而女性患者MIC>1 mg·L^(-1)时,可能需要联合用药。结论该群体药动学模型可以用于重症患者的亚胺培南给药剂量的指导。
- 罗雪梅金路梁培葛卫红
- 关键词: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亚胺培南重症患者血药浓度
- 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评估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否与浓度有相关性,并确定造成该不良反应发生的浓度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使用替加环素的患者,记录其用药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值及其他临床指标,按设定的标准将患者分为不良反应(ADR)组49例,对照组74例。分析两组患者替加环素的血药浓度值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发生ADR的浓度折点。结果ADR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替加环素剂量、疗程等临床特征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加环素谷浓度(C_(min))、峰浓度(C_(max))和24 h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24 h))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通过ROC曲线得到替加环素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折点为C_(min)=0.775μg·mL^(-1),AUC_(0-24 h)=28.38μg·h·mL^(-1)。结论替加环素血药浓度与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关。临床在应用替加环素治疗重症感染时,一方面要考虑疗效,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替加环素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有必要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金路罗雪梅罗雪梅朱怀军朱怀军
- 关键词:替加环素治疗药物监测
- 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法测定腹腔感染患者血清中替加环素的浓度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建立全自动二维色谱法(2D-LC-UV)测定血清中替加环素浓度,用于腹腔感染患者替加环素药物浓度的监测。方法:150μL样品进样,在一维柱ASTON C8(100 mm×4.6 mm,5μL)上初步分离,通过中间柱ASTON SCX(20 mm×4.6 mm,5μm)截取保留并在二维柱Agilent Extent-C18(150 mm×4.6 mm,5μm)上进一步分离,直至最终测定。一维柱流动相为30 mmol·L^(-1)磷酸二氢钠-乙腈-甲醇(40∶30∶30,p H=5.4);中间柱流动相为纯水;二维柱流动相为30 mmol·L^(-1)磷酸二氢钠-乙腈(75∶25,p H=3.5),流速均为1.0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44 nm。采集40名腹腔感染患者静滴替加环素(首剂量100 mg,维持剂量50 mg q12h)血清样本,测定峰浓度、中浓度、谷浓度,并估算AUC值。结果:本色谱条件下,替加环素与各杂质分离良好,线性范围0.03~30μg·mL^(-1),最低检测限10 ng·mL^(-1)。40名腹腔感染患者平均血清峰浓度(1.60±0.77)μg·mL^(-1),中浓度(0.84±0.36)μg·mL^(-1),谷浓度(0.57±0.25)μg·mL^(-1),估算平均AUC值(22.66±9.77)μg·h·mL^(-1)。结论:此法操作简单,准确、精密度好,适用于替加环素浓度-药效研究及临床监测。
- 罗雪梅金路梁培王峰葛卫红
- 关键词:替加环素血清浓度腹腔感染AUC
- ICU患者美罗培南治疗药物监测队列研究
-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方案是否有助于提高PK/PD达标率及抗感染疗效.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5年1月至12月ICU使用美罗培...
- 金路
- 关键词:美罗培南药物监测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 重症感染患者美罗培南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相关性
- 目的:评估重症感染患者美罗培南造成的不良反应是否与浓度有相关性并确定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浓度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重症监护室连续使用美罗培南治疗重症感染并进行了治疗药物监测(Thera...
- 金路罗雪梅朱怀军葛卫红
- 关键词:美罗培南治疗药物监测重症感染
- 文献传递
- 基于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开展地高辛个体化给药的临床应用考察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地高辛广泛应用于心源性疾病,但往往难以掌握确切剂量。本研究的目的为分析患者生理因素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对地高辛血药浓度水平的影响,为合理地应用地高辛提供理论参考。回顾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6~2017年口服应用地高辛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聚焦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综合情况进行分析。按照纳入标准,共计收集256例应用地高辛的患者。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体重、血糖、舒张压、尿素、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共计6项因素与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值显著相关(P<0.05)。考察结果,患者的体重、血糖、舒张压、尿素、肾小球滤过率纳入了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回归模型,且此回归模型用于地高辛血药浓度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 沈纪中朱怀军柳航罗雪梅金路李丹滢张海霞葛卫红
- 关键词:地高辛治疗药物监测肝功能肾功能个体化给药
- 肥胖危重患者美罗培南PK/PD病例对照研究
- 目的:对比重症监护室中的肥胖患者与非肥胖患者美罗培南的PK/PD达标率,评估肥胖重症患者美罗培南剂量是否需要调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ICU应用美罗培南的患者 分为肥胖组(体质指数≥28kg/...
- 金路罗雪梅张海霞葛卫红
-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